APP下载

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的模式研究

2021-09-10梁巧珍赖美云

教学博览 2021年3期
关键词:劳动素养提高

梁巧珍 赖美云

摘要:在当前社会的教育主题下,劳动教育是教育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作为开展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思政课上的教学是提高学生劳动素养重要方式。针对思政课教学中劳动教育的开展难以落实的问题,我们要通过探索体系化的教學模式,开发供中小学生参与的劳动实践平台等多种方法,全面推进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工作。

关键词:中小学思政课;劳动素养;提高

前言:

为国家与社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小学思政课的重要任务。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让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劳动教育需要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得到积极推进。此背景下,如何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是一个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尝试对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的模式开展研究,提出相应建议。

一、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开展的可能性

作为国家培养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重要渠道,思政课在中小学教育中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而劳动教育又始终是中小学思政课中的重要内容。

(一)课程标准规定了劳动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4版)》提出“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的课程目标,在阶段目标与内容要求中提出以下要求:一至二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三至五年级的学生,能进行一定的服务与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社会公益中;六至七年级的学生,珍稀父母的劳动成果,学会生活自理,关心家庭生活,学会承担部分家务劳动;八至九年级,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劳动教育的理念深深藏于这些目标内容之中,并贯穿整个中小学教育阶段。

(二)课程教材蕴含劳动教育内容

劳动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在思政课程教材中也有重要体现。如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关劳动教育的内容有:劳动不分贵贱,尊重各行业的劳动者,尊重劳动者,珍稀劳动成果,等等。中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在思政课教材上的出现,也体现了思政课与劳动教育融合开展的可能性。

二、中小学思政课开展劳动教育时存在的问题

从上文中我们分析了在思政课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可能性,那么,在落实上又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劳动教育没有融入学校的教育体系

在思政课上开展劳动教育,以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可行的。但是,仅仅靠思政课上的单方面的劳动教育,而不将劳动教育纳入全校的教育体系,学生们很难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学校往往注重学生分数的提升,而忽视劳动实践的重要性。而且,对于教育部门制定的有关劳动教育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多数学校并没有严格执行。学校不重视劳动教育,未形成体系化的综合教育教学,是落实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的第一个问题。

(二)学生缺少参与劳动实践的机会

在没有社会与家庭的支持下,学校很难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践平台,所以劳动教育的教学任务也很难完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思政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终究只是理论上的知识,而良好的劳动品质,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培养。而且,在当今社会的主流意识中,相较于学生的劳动素养,家长们更注重其成绩的好坏。专注于提高孩子的分数,而忽视孩子劳动品质的养成。而且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也影响了劳动教育的效果。

(三)教师缺乏劳动教育的有效方法

思政教师对于劳动教育的不重视,也是劳动教育难以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部分老师的观念中,劳动教育是一种带有作秀性质的教学活动,所以并未予以重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既然教师以作秀的心态开展思政课中劳动教育的教学,那么自己也不会重视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更别提在生活中用以实践。部分老师自身缺乏劳动素养,导致在教学时落实提高学生劳动素养难以进行。

(四)社会负面舆论的影响

在学校推动劳动教育教学难以进行的同时,社会上的一些负面舆论更加阻碍了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社会上部分人轻视、不尊重劳动与劳动者,推崇不劳而获,幻想一夜暴富。这样的观念一定程度上会对中小学生群体和部分教师群体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劳动教育难以推行。

三、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建议

在分析了以上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可能性与存在的问题后,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提供模板,供中小学思政老师及学校参考。

(一)设计体系化劳动教育课程

劳动教育作为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与老师应该予以重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学生,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是课堂上向学生灌输劳动的观念,在生活中也要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那么,为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及思政课老师需要设计一套全面的劳动教育体系,从课本上的基础内容,到动手时的实践引导,做出一个相对应的规划。

如,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这一节的教学中,思政老师在教导课程内容之前,可以引导学生与校内清洁人员对话,让学生体验清洁工作,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的。

(二)搭建多样化劳动实践平台

为了让中小学生更好地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学校与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平台。

从学校层面出发,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从而收获在生活中开展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从教师层面出发,教师可以在思政课前或课后开展课程实践活动,即让学生自己主动替父母承担家庭中的劳动任务,如洗盘子、扫地等简单的劳动,让他们体验父母劳动的辛苦,并在课堂上发表自己劳动后的感想。或者就班级的清洁工作,让学生自行规划,按日期与负责区域分配任务,以达到体验生活的目的。

总结:

劳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学生的重要过程,本文从中小学思政课开展劳动教育的可能性出发,进一步分析了现今中小学教育阶段落实劳动教育的问题,从而对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的模式提出了建议。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需要学校与教师配合,设计体系化的教育课程,搭建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1]雷秀莲.关于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文存阅刊,2020,(2):98.

[2]李仙鸿.让思政课教学与新时代劳动教育同频共振[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8):13-16.

梅州市学艺中学 梅州市梅江区美华小学 514021

猜你喜欢

劳动素养提高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观照与理性回归
当前农村中学学生劳动素养存在问题与对策
“阳光菜园”:提升留守儿童劳动素养的策略研究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多渠道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农村初中生劳动素养缺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