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品阅读教学的三个层级

2021-09-10孙建锋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接受者扁鹊层级

孙建锋

借鉴黑塞的说法,高品阅读教学也可由“仅仅做一个接受者”,到“不只是做一个接受者”,再到“在阅读中找到自己”这样三个层级,逐步叠上。笔者试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扁鹊治病》创课教学为例,谈谈践行体会。

一、仅仅做一个接受者

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阅读一篇课文,就如同让一个食客吃掉一种食物,学生仅仅是一个接受者。他们与课文之间的关系并不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像马与马槽——课文在前面引导,学生在后面跟随。课文内容只是被客观地接受。

譬如,教学《扁鹊治病》时,按照课文导读要求组织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再简要复述故事,然后谈谈明白的道理。

这是教学的第一个层级。

若教学在第一个层级驻扎,学生的所得就非常有限。因为学生仅仅是课文内容的理解者、记忆者、复述者与“消费者”,并没有任何新的价值产生。

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学生纯粹记忆某个传统故事,不是着眼于一些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潜在的力量,让他们掌握理性思辨和逻辑分析的能力。这样教育出来的人,才能真正在未来“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

从这个意义上看,仅仅做一个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是粗浅的。

高品阅读教学是一种行动方式。我们要鼓励学生参与在场,即参与书中的声音。我们要允许书中的声音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

所以,我们的教学要从“仅仅做一个接受者”的井口跳出。

二、不只是做一个接受者

“最好不要把文学作品看成固定的文本,而要将其当作能够源源不断衍生各种意义的母体;它不是持有意义,而是生成意义。”黑塞启示我们要唤醒学生:文本具有多个含义,我们关注课文不能像一辆马车跟在一匹马后面,而要像猎人追踪着猎物,探寻一个个突然的令人惊诧的“发现”。

所以,教学《扁鹊治病》时,不能让学生只是做一个接受者,而是要引领学生去“发现”。“发现”的路径有很多,譬如,不妨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治病”,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厘清课文标题“治病”和课文“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学生讨论认为,治病的一般步骤是诊断、开药、治疗、痊愈。

从课文内容来看——

扁鹊在蔡桓侯身边站了一会儿,说:“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儿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过了十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侯,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是不治还会加深。”……十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访,对蔡桓侯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又过了十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侯,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扁鹊显然只是“看病”“说病”,而没有实质性地“治病”,即没有开具处方,实施治疗。所以,学生得出的结论是:与其说是扁鹊“治病”,不如说是扁鹊“说病”,或者是扁鹊“看病”。

当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就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个学生认为:“扁鹊是中医,他诊断疾病的方式应该是‘望闻问切’,但从课文内容来看,他只是‘望’,其诊断过程显然是不完整的。也许他是名医,经验丰富,一眼就能看穿疾病,但他最终并没有明确诊断出蔡桓侯得了什么病。”

另一个学生认为:“尽管蔡桓侯的病情是按扁鹊预判的那样,从表到里、由肌肤至骨髓,每十天一个发展进程,最终蔡桓侯不治身亡,但这种单纯凭经验看病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人有个体差异,凭经验诊断疾病不具有科学性,容易误诊。再说,扁鹊初见蔡桓侯,说他病在肌肤,那可能是病情的一个表象,说不定那时蔡桓侯体内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不然就不会发展得如此迅猛,很快让他一命呜呼……”

还有个学生认为:“蔡桓侯太轻慢,太不把自己的身体健康当回事了,扁鹊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他‘病情’,他却置若罔闻,简直令人匪夷所思。他至少也该问问他的‘御医’吧?他的亲人,他身边的大臣们,怎么没有一个好言相劝的呢?难道他太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刺耳’的声音?”

……

如果《扁鹊治病》是个真实的故事,是个“现实”,那么,学生对现实的任何批评都是改善现实的一个参考,没有批评就不会有更好的现实。任何现实世界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世界,因此永远需要批评者。

吉尔·德勒兹有言,一个人之所以从不知道往前,是因为他除了过去之外不再有未来。“我,就像我所是的样子”,所有一切都结束了。我们的学生不能仅仅只是一个接受者,只知道接受“过去”,只知道说“是”。“‘是’一词包含着说不出来的分量与压抑。这是同意一起进坟墓的标志,除了同意走上通往坟墓那沾满青苔的小路以外,没有其他选择。”在三岛由纪夫看来,当一味说“是”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垂死、完事、终结,所是即非;而唯其朝向未来、未知的尚且不首肯,才可能有生成,同时容身在生成的流转和差异之中。

三、在阅读中找到自己

“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在什么意义上从自我解放出来。”爱因斯坦倡导的“从自我解放出来”,若用在教学上,首先就是在阅读中找到自己。

所谓“在阅读中找到自己”,意味着学生完全自由地面对他阅读的课文。课文对于学生来说,仅仅是出发点和灵感。学生阅读一篇课文,并不是为了听任课文向他解释这个世界,他自己会做出解释。因为他知道,所有的文本都在他自己身上,每个人都是从自己本性中所具有的源泉里汲取营养。

教学《扁鹊治病》的第三个层级,我让学生冷静思考:“如果你是扁鹊或者蔡桓侯,你会怎样做?为什么?”

通過换位思考,学生一下子找到了自我,找到了人物的共情点。

“如果我是扁鹊,是真正的‘名医’,我不会见死不救,丧失医德,逃往秦国。我会接受蔡桓侯的邀请,为他医治,哪怕他已经病入膏肓,我也会尽我最后的努力。”第一个学生如是说。

第二个学生补充道:“如果我是扁鹊,我自然知道自己的水平。‘名医’并非‘神医’。记得纽约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名医特鲁多的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段名言越过时空,久久地流传在人间,至今仍熠熠闪光。它总括了医学之功,说明了医学做过什么、能做什么和该做什么。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治愈,更多的是帮助、安慰。从这个角度而言,扁鹊逃跑违背职业道德,与其‘名医’身份不符。”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我是扁鹊,不逃跑,有可能身家性命难保。”第三个学生发表见解,“我逃到秦国,还可能给更多有需要的人看病,岂不是两全其美?”

第四个学生说:“作为蔡桓侯的我,在临终前留下遗言——虽然我招揽天下贤士,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一时人才荟萃,彬彬大盛;但我也有讳疾忌医的短板啊!望后人警醒!”

……

实际上,每个学生在阅读时,读的都是他自己。文本不过是一种供给学生使用的工具,让他得以辨清在没有书的情况下,他可能永远无法看到的自身。学生在课文中得到的自我认识就是文本的真理明证。这个在阅读中自我认识的过程,是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过程,也是寻找“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的过程。加缪曾说:“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在阅读中找到自己,永远在路上;但路不远人,路在脚下。

综上所述,高品阅读教学的三个层级——由“仅仅做一个接受者”,到“不只是做一个接受者”,再到“在阅读中找到自己”,是为师者真正的职责。我们要在心中坚守这份职责,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接受者扁鹊层级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层级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2014—2016贵州英语学考、高考学生认知水平分析
如何认识一件艺术作品
论“不能同意更多”的形成与发展前景
讳疾忌医
扁鹊兄长,你在哪里?
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方式的新视角
讳疾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