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游必有方”看训诂方法

2021-09-10郑书玲

文学天地 2021年5期
关键词:训诂远游义项

郑书玲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是《论语·里仁》中的一句话,其中“父母在,不远游”意思是“父母在世,不出远门”;但是“游必有方”不好理解,问题出在“方”的解释上。学者们对“方”的理解、训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前人的训释的梳理,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谈谈训诂的方法。

对于“游必有方”中“方”最早的古书注解是郑玄所注地《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郑(玄)曰:“方,犹常也。”[1]这里“方”就是“常”的意思。但是两个字都不好确定意义。“方”在现代的义项很多,《汉语大字典》中陰平读音的意义就有三十六种。“‘方’的本义不确定,导致其引申的源流梳理不出。”[2]除此之外,“郑玄是经学大师,但他解经有个特点,就是精简。这个特点使他的注解有些模糊,后世要通过郑玄注去解释‘游必有方’的‘方’,还得先解释这个‘常’。”[3]“常”字在《汉语大字典》的义项也有二十一种。

“游必有方”的“方”的几种解释:

1.一定的地方、方向。朱熹《论语集注》:“游必有方,如已告云之东,即不敢更适西。欲亲必知己之所在而无忧,召己则必至而无失也。”[4]杨伯峻《论语译注》:“父母在世,不出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5]

2.方法。南怀瑾《论语别裁》:“我认为游必有方的‘方是指方法的方,父母老了没人照应,子女远游时总须有个安顿的方法,这是孝子之道。‘方’者应是方法,不是方向。”[6]

3.规矩。王德刚认为“应该把它放到孔子一贯坚持、倡导的旅游休闲观‘语境’中去考察‘游必有方’,‘方’指的应是‘规则’,即‘游’应该有‘规则’。而‘方’——— ‘规则’是什么,孔子说:是‘艺’。”[7]

4.区域、范围。蔡杰认为“‘游必有方’的‘方’是区域范围的意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说若出游,就要在一定的范围内。”[8]通过梳理同源关系与“方”义符字,可以看出“方”的本义与对称、并排义相关,并由此引申出一系列的引申义。梳理出“方”的两种引申义:一是由“方”的本义并列义引申出的义项,一是由“方”的假借义区域义引申出的义项。“游必有方”的“方”则属于后者。

5.道理、原因。张诒三通过梳理先秦时期其他典籍中“有方”的用例,联系“有方”在其他文句中的意义,认为“‘游必有方’正是说‘如果要远游,必须有远游的道理和原因’。”[9]

6.违逆、辜负。贾雯鹤联系孔子安土重迁思想、上下文义,认为“‘游必有方’承上句‘父母在,不远游’而言,丝毫未见转折之意”;并通过“方”在其他古书的意义,推断“‘游必有方’当解为‘远游必定要违逆、辜负父母之意。’”[10]

“游必有方”要解释“方”字,不可割裂与上文的联系,单独解释。“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一章,孔子主要是想强调一个“孝”字。但是此处的方诠释为方法、方向不全面,且有所偏离。父母在,孝子到底能不能远游?关键看是不是符合孝的准则。这也是夫子“一以贯之”思想的具体体现。远游符合孝义,那就可远游;不符合孝义那就不可远游。所以“游”或“不游”,惟义所在。我认为此处的“方”应训为“义”,“义”就是“义理、道理”。而且“方”训“义”在古书中也有不少例子。《广雅·释诂二》:“方,义也。”“义”与“方”在古书中也很常见。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且看“必”字,在“游必有方”这句中是副词,作状语成分。《汉语大字典》中“必”作副词是“一定、必然”意思,表判断关系。“游必有方”,“远游一定要有道理”。可从侧面印证这个说法。

我们解释汉文典籍词句用到一些方法,这些方法就是训诂方法。传统的训诂学把训诂的方法分为:声训、形训、义训。这样划分的理据是,汉字是形音义一体的表意文字。义寓乎形,故可因形索义;义寓乎声,故可因声求义,它们分别借助形体和声音求得词义,因而是训诂的方法。形训:探求本义。声训:探求源义。义训:探求引申义。形训的实质是因形索义,但要保证不望形生义。汉字最初形与义联系密切,使用中慢慢变得关系不那么紧密。隶变是个转捩点,汉字渐渐符号化、抽象化。而且早期汉字与我们时隔久远,字形不好确认,这就为训诂增加难度。声训声训的实质是根据语音去探索语源,但要保证不望音生义,穿凿附会。还需要掌握切实的音韵知识。上文蔡杰训释“方”的本义,用的是梳理与“方”同源字和以“方”为形符的形声字找到依据的。义训,以词义的引申关系为线索训释词义。词义的发展演变史有规律不可寻的,但词义之间的关系,受到人为主观的影响,不可妄说。

形训、声训、义训只是从字的本义出发。蔡英杰认为“语言义的基本训诂方法有形训、声训、义训,言语义的基本训诂方法有辨别文字、组合推义、聚合推义、语境推义。”辨别文字是查看文本中词语使用的文字是不是本字或正字,并根据语音关系找出本字或根据形体关系找出正字。组合推义指通过文本中词与词的组合关系来推断词语的意义。聚合推义指通过文中词与词的聚合关系来推断词语的意义。语境推义,指通过词语所处的句子环境、篇章环境、社会环境推求词语的意义。[11]

训诂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为了解释某个字或词,往往需要多种训诂方法灵活使用。训诂对于我们读懂古代汉语文献,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清)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471页。

[2][3][8]蔡杰:《“游必有方”本义考及其孝道观》,《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

[4](北宋)朱熹:《论语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73页。

[5]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0页。

[6]南怀瑾:《论语别裁》,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7]王德刚:《“游必有方”——论孔子的旅游休闲观》,《旅游科学》2008年第6期。

[9]张诒三:《“游必有方”和“粪土之墙”正解》,《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第2期。

[10]贾雯鹤:《<论语>“游必有方”解》,《江海学刊》2002年第2期。

[11]蔡英杰:《训诂的方法与程序》,《中国语言学报》2014年第1期。

猜你喜欢

训诂远游义项
《乾嘉学术札记训诂理论研究》评介
训诂术语的比较分析
谣言成真
远游
心之厦门 梦想之旅
古诗句词语释疑辨义两解
坐飞机去远游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高考英语短语分类展播
训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