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贫困生群体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09-10胡明孙后军陈晨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实证分析

胡明 孙后军 陈晨

摘  要:本文以大学贫困生群体考研动机和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以江苏大学贫困生群体为分析样本,通过调研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掌握翔实数据,展开对江苏大学贫困生群体的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将获得的各项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和严密的归纳论证,指出当前大学贫困生群体的考研动机,并就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大学贫困生群体的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有助于大学贫困生群体更加理性地对待考研,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并针对人生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

关键词:贫困生群体;实证分析;考研动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1-0127-04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不仅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元化,也对人才培养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社会化带来的大规模招生使得学历迅速贬值,高校毕业生不再是市场的“香饽饽”。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当下国内研究生市场仍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国内就业市场压力较大,使得越来越多的应届大学生选择考研之路。大学生考研成为一个时尚的社会潮流和热门的社会话题。据统计,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2020年达到34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中国考研的报考人数由1994年的11.4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341万人,录取人数由1994年的4.2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99.4万人,录取比例由1994年的2.7:1增加到2020年的2.9:1[1]。绝大多数选择考研的大学生其初衷目的在于通过考研来得到自己理想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创造更好的职业前程,但现实是高学历与高收入、优质的生活并无直接关联。

基于此,理性分析当前大学生的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显得尤为必要。为此,本研究选择了一个特殊样本——大学贫困生群体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作为课题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学贫困生群体考研心理和外在印象因素研究,真正掌握他们考研的心理动机,由此更利于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的职业发展,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学习价值观,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本着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的原则,本研究对江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贫困生141人,非贫困生334人。调查对象以大三学生和大二学生为主,还包括部分大四学生以及大一的同学。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以纸质问卷和网上问卷的形式,对投放的500份调查问卷进行回收后整理出了475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通过收集汇总调研问卷,并录入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归纳分析,统计软件为问卷星。

一、大学贫困生群体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个人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共同作用

内在动机是追求自我实现和求知进取。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许多大学贫困生不得不选择考研来满足市场的需要。实现自我价值也是考研学生们追求的一个目标。调查数据显示,大学贫困生更希望通过考研提高自身学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从而获得社会认可实现自我价值。他们着眼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出于对社会的责任感,期待通过研究学生学习过程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他们希望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他们认为考研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也符合国家培养更高学历研究生的基本政策[2]。

外在动机是渴望进入名校和到大城市学习发展。在贫困生考研的学生中,许多是因为向往名校才选择考研,或者想通过考研到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发展。这类学生本有资本进入名校就读,然而由于高考失利,考研是证明自己实力的又一途徑。因为经济发达的地区拥有的发展机会、生活工作环境、工作待遇和社会福利是内地一些二三线城市无法相比的,考研者多数希望自己有较好的发展,尤其是对于那类理想到大城市发展的学子而言,考研成了一个重要途径。

(二)学校的高度重视和良好的考研氛围的影响

通过统计调查数据不难发现,学校的性质、专业满意度、班级考研人数以及学校对考研是否重视,直接决定了贫困大学生是否参与考研。其次,相对于重点高校而言,普通高校毕业生参加考研的意愿也较大。普通高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市场相对较窄,就业压力大。当下国内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渐突出,教育部及人力资源部等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关注这一社会焦点。依据相关要求,毕业生参加研究生考试期间应纳入社会就业序列,学生考试也从侧面反映了学校的教学水准。由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积极致力于研究生培养计划,他们认为让更多的大学生考研符合学生需求,也给学校带来相当的资本利益。他们不断设法引导学生进行考研并给予优惠政策宣传,使很多应届大学生从心里产生了考研动机和倾向。许多大学贫困生选择考研的初衷并非自身意愿,而是高效的心理引导。再者,学校在宣传考研政策的同时,也在设法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很多学校招录专业的考研教师进行培训,打造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设法设立各种考研奖学制度,以及开展考研经验交流活动等,从心理上使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考研动机。这说明学校对学生考研越支持,学校考研氛围越好,大学生选择考研的可能性越大[3]。

(三)父母的期望和积极支持

在家庭因素中,家长职业和学历高低对大学贫困生考研决定影响较小;而家庭经济条件和家长态度对学生选择考研的决定影响较大。父母对学生的督促与期望越大,越是支持学生考研,学生选择考研的可能性就越大。学生在面对是否选择考研的问题时,父母的态度也起决定性作用。我国家庭传统教育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特别在今天独生子女家庭较为普遍的背景下,家长最关心是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有的为了孩子的未来,使孩子从小就有某方面的知识、技能,自己省吃俭用,不惜重金为孩子择校聘师,自己吃尽了辛苦,包揽孩子的一切,认为只有这样的智力投资和感情投资,才能使孩子将来才有出息,为父母争光,为家庭添彩。其实,这是家庭教育内容的本末倒置和家庭角色的错位。在此种思想支配下,高学历就成为孩子成才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除此之外,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急需各种高素质人才,如何鉴别和选择高素质人才,在当前巨大需求和紧迫时间的限制下,因而以各种学历标准招聘录用人才成了社会的普遍规则。调查数据显示,在60.05%贫困生考研的学生中,许多学生之所以选择考研是因为父母的督促,是来自家庭的压力[4]。

(四)国家政策给予强力支持

研究生教育代表着我国人才培养的基本方针,担负着社会主义创新人才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任,还是增强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途径。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在研究生教育体制关注度方面不断提高,每年国内研究生招生规模与日俱增。研究生的奖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财政部、教育部以及发改委等在2013年共同发布《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简称《意见》),在2013年7月财政部和教育部相继印发了《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在该文件中提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建立助学会制度,对于参加考研的大学生将给予每生6000元补助标准。《意见》除了提到“助学金”等相关奖励政策外,还提出有关研究生教育财政拨款、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建立研究生收费体系等其他具体实施内容。在《意见》报告中提到了“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这一说法,其具体实践方案就是通过设立“助学金”和“奖学金”的方法鼓励学生。与此同时,政府还提出了其他的鼓励教学意见,如“加大研究生助教”“加大奖助经费投入”“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完善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等其他措施。从国家政策分析而言,《意见》和《办法》两个报告内容中均对研究生就学期间的“费用”政策加以解释,这都属于利好政策。尤其是《办法》中具体要求更是推动了此举措的落地[5]。以上种种,使人们切实体会到政府对于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制度利好和优惠,也鼓励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研究生学习中去。调查数据显示,许多大学贫困生选择考研是因为国家的优惠政策。

二、大学贫困生群体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的实证与对策思考

(一)就学校方面来说,特别是高等学校,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与理念的改革

通过实践调研分析可知,大学贫困生群体面临着巨大的择业和就业压力,使得他们多数人选择考研来逃避现实。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不科学。当下国内各高校都处于考研热潮,但以培养全面人才为目的的学校需切实关注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使得其人才培养能够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学校教学要善于改革创新机制,提升人才培养理念,注重自身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就业市场竞争力;提高大学贫困生群体自身职业规划能力,培养他们立足自身选择社会职业的思想。学校还要起到对学生就业升学给予帮扶支持,树立灵活就业、自我创业等多元化的就业思想意识。学科设置需以市场需求为引导,综合考虑自身办学特征,不应盲目追随和模仿。

(二)就社会上的用人单位而言,应立足实际开展人才引入工作

当下,国内很多企业在招录新人时存在虚荣、攀比的心理,无法切实根据企业工作需求研判人才,造成人才和岗位不匹或浪费现象。用人单位要秉持客观合理的人才理念,文凭只能代表一个人掌握知识水平的高低,但并不能直接反映其工作和社交处事能力,现实中高文凭低能力的人也不在少数。其次,用人单位在择人标准方面也要坚持“务实、理性”基本思想,摒弃传统的“重学历、轻能力”等错误思想。

(三)就家庭方面来说,家长应对孩子兴趣爱好给予时刻关注,做好引导支持工作

学生家长应树立科学的育子观念,不要盲目给孩子施加压力,特别是对于大学贫困生群体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疏导。家长不要代替孩子规划人生发展,应注重提升他们的自立能力,尊重他们选择和决定。其次,对于已选择考研的学生在选择学校时要科学研判和合理引导。固然家长和学生都期待自己能考取名校就读,然而每个学生能力存在差异,并不一定考上名校才是唯一出路。家长和学生应认清实情,科学规划,杜绝盲从偏信,在考校就读方面建立明智的观念。家长要善于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使其认清自身学习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考研压力,帮助他们用理性的眼光来审视个人的价值选择,引导他们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实现其价值选择的科学化、长远化,推动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成才以及个人的科学发展。

(四)就大学生个人来说,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十分重要

大学贫困生群体应做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人生的目标。考研是人生规划的一个部分,但并不是人生的最终目标,只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一种方式。大学贫困生群体应树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观,在就业选择方面要善于多角度考虑问题,不能有不找工作就考研的局限思维。例如毕业生可以立足社会发展需要,选择自主创业途径,不仅为自己拓展一种新的职业方式,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身力量。很多贫困的大学生选择考研的初衷并不单是为了增长学识,其中大部分人考研只是逃避现实不想面对就业压力而已。这是一种极不理性的做法。考研并不能真正实现成功目标,更不能解决未来工作的实际问题,学生要切实根据自身实情选择最优道路。既不盲从偏信,又要脚踏实,保持清醒头脑,设法依靠自身专业技能和实力做好职业前景规划。大学贫困生群体在校期间应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假期和休息时间多做兼职和实习,这不仅能够积累社会经验还能缩短自己的社会适应期,也可以使其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贫困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群体,要深入地了解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有效地结合社会、学校、家庭,不断有效地培养、提高自己的能力,尽量避免自己出现从众心理。

三、结语

随着市场就业环境持续演变,大学生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很多应届毕业生倾向于选择将考研列入人生职业规划之中。通过本次调查,对大学贫困生群体考研动机和影响因素进行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调查发现,自我实现、求知进取、向往名校、个人发展需要是大學生贫困生群体考研的内在动机,而父母期望、就业压力、群体效应、国家政策和学校的支持则是大学贫困生考研的外在动机。个人自身因素、学校性质、家庭条件、当地就业环境、考研人数等每一项因素都成为大学贫困生选择考研的决定条件。然而,政府主管机关、学校、学生家长等各方对于考研和就业两者选择应持理性的认知态度。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能够了解他们的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对大学贫困生选择考研和就业提供良好参考,有助于大学贫困生更加理性地看待考研,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做出合理的人生规划。

参考文献:

[1] 中国考研网. 历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统计(1994—2020)[EB/OL]. (2019-11-21). http://www.chinakao yan.com/info/article/id/77817.shtml.

[2] 吕健露,庄郁馨. 大学生考研动机分析[J]. 今日中国论坛,2013(09):85-86.

[3] 刘天军. 大学生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陕西省6所高校抽样调查的实证分析[J].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04):71-75.

[4] 周烨. 当代大学生考研动机因素结构分析[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11):170-171.

[5]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EB/OL]. (2013- 03-04). http://yz.chsi.com.cn.html.

(荐稿人:余江舟,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实证分析
P2P网络借贷犯罪实证分析
我国电力产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实证分析
国外绿色投资经验及启示
新常态下民众政治信任差异实证分析与对策设想
安徽省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开征物业税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