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操纵理论浅析《花木兰》真人版电影的改写

2021-09-10何佳艺

今古文创 2021年23期
关键词:花木兰意识形态

何佳艺

【摘要】 花木兰是一位家喻户晓、传奇色彩浓厚的巾帼英雄,这一形象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的乐府叙事诗《木兰辞》中。2020年华特 · 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花木兰》真人版电影在全球引起热议,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对花木兰再次进行影视改写。在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角度下,探讨真人版电影的改写部分,剖析诗学、意识形态和赞助人对真人版电影多方面的改写影响。

【关键词】 《花木兰》;意识形态;操纵理论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3-0086-02

一、引言

在中國古代传说中,花木兰代父从军、忠孝节义的故事流传至今。几千年来花木兰的人物形象有电影、电视剧、豫剧等多种文艺表现形式。《木兰辞》记叙了花木兰的传奇故事,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战场上建功立业、辞官衣锦还乡。百度百科搜索“花木兰”有47个义项,仅有2个属于外国出品。1998年,美国华特 · 迪士尼公司拍摄动画电影《花木兰》,花木兰开始走向国际化;2020年,由妮基 · 卡罗导演、刘亦菲主演的真人版电影《花木兰》上映。虽然《花木兰》真人版电影在豆瓣评分仅有5.0,显然没有达到中国观众的预期审美水平,但这部电影在文本改写、字幕翻译都给予了探索的空间。因此,本文从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角度下分析真人版电影的改写部分,剖析诗学传统、意识形态和赞助人对真人版电影的改写影响。

二、勒菲弗尔的翻译改写理论

安德烈 · 勒菲弗尔(André Lefevere)将改写(rewriting)这一概念引入翻译中,改写是指对原文本进行的翻译、改写、编选、批评和编辑等各种加工和调整的过程。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操纵(manipulation)是一个中性词,不具有褒贬含义。其次,翻译改写理论探讨文学与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变化和权力问题,由此可见是适用于探讨《花木兰》这一作品的文学影视改写。改写是一种操纵,它的积极影响在于其有助于文学和社会的发展,引出新的概念以及新的体裁。

勒菲弗尔认为,翻译要受到三个因素的操纵,分别是诗学观(poetics)、意识形态(ideology)和赞助人(patronage)。

诗学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文学手法、流派、主题、原型人物和情境以及符号;二是关于文学在整个社会体系中的角色是什么。文学作品要想引起人们的注意,就必须选择与社会制度相关的主题。

意识形态不仅仅是指政治意识形态,而是指一种观念、思想、概念、价值观的集合。同样也是对事物的认知与理解。因此,不能局限意识形态的范畴。

赞助人是主要控制因素之一,主要在文学系统之外运作,促进或阻碍阅读、写作以及文学的重写。比起诗学来说,赞助人通常对文学的意识形态更感兴趣,在涉及诗学的领域“授权”专业人士。赞助人可以是个人势力,也可以是宗教团体、政党、社会阶层、王室、出版商还可以是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和更大的电视公司。赞助人试图调和文学和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使这些系统共同构成了一个社会以及一种文化。

三、真人版《花木兰》电影中的改写

(一)电影字幕的改写

中国的主流诗学提倡使用谚语、俗语、四字成语等古代对仗的表达方式。现代文学创作在内容上言简意赅, 形式上整齐匀称, 语音上顺口悦耳。故在电影字幕中有多处体现:

例1:Quiet,composed,graceful,discipline. These are the qualities we see in a good wife. These are the qualities we see in Mulan.

译文:恭默守静,从容自若,雍容大雅,安分守己,是乃成贤妻之道也,亦乃为木兰者也。

在《花木兰》真人版预告片中,媒婆指出为妻之道在于恭默守静,从容自若,雍容大雅,安分守己;而这也恰恰是木兰作为军人所具有的品格:冷静、镇定、高尚、遵纪。四个成语一语双关,既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女性的要求,又同时展现了军人战士的优秀品质。译文连用四个四字格成语,并使用“之乎者也”的传统古文用法无疑增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性和感染力。

例2:Four ounces can move 1,000 pounds.

译文:正所谓,四两拨千斤。

这一俗语最早出自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原指太极拳以弱制强,不靠蛮力取胜而是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的力量,其中蕴含道家哲理。就英译中的过程可以感受到迪士尼迎合中国所做的努力,但这句台词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悖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盎司和英镑对应两和千斤,虽是重量单位,但单位并不相同。在翻译的过程中运用俗语的表达,让译语观众浅显易懂,但源语观众却无法理解其中深意。

例3:Devotion to family is an essential virtue.

译文:孝是不可或缺的品德。

孔子在《孝经》中有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而在字幕中译成“Devotion to family”这个“孝”明显和孔子中的孝经是有出入的。电影中,花木兰的孝出于为家族带来荣耀,但是中国古代木兰形象的孝在于替父从军。孔子认为最基本的孝是侍奉双亲,自尊自爱,进一步的孝是指忠君爱国,而最高层次的孝则是修身养性,为人正直,有为于社会。由此可见,在源语中的译介有悖于其真实核心内涵;尽管受到了诗学传统的影响,迪士尼方尽可能地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二)人物形象的改写

《花木兰》真人版电影在原98年动画版的基础上删减增补许多人物形象,制片人杰森 · 里德希望这部电影能让故事具有真实性,尊重中国的文化。既要向动画版致敬,又要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将迪士尼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动画版《花木兰》里面木须龙的动画形象深入人心,但是在2020真人版电影中却删去了这一角色。官方表示木须龙在美国十分受欢迎,但是中国人不喜欢。他们认为木须龙的形象不正经,冒犯了中国传统文化。于中国人而言,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然而在西方,龙被认为是一种邪恶的象征。基于文化差异,制片方删除了木须龙这一角色,可见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对剧本的改变起着关键的作用。

另一方面,女性主义这一全球化的意识形态也在《花木兰》真人版电影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女性主义领导的女权运动在21世纪新时代有了更加勇敢和更多的参与者。《花木兰》真人版在女性主义的潮流影响之下对原动画进行人物删改,删除李翔一角。制片人杰森·里德在采访中提及Metoo运动对这部电影的影响,删除李翔这个角色是因为长官和下属恋爱不合适。这部电影是为数不多以女性导演、女性主演的电影,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会对女性观众有着迎合的倾向。迪士尼以打造公主产业闻名,截至2020年,迪士尼已有14位公主,只有木兰一位是与皇室无关的“公主”。不论是在古代《木兰辞》中还是现代真人版电影中都时刻体现,花木兰是一个具有鲜明独立意识的平民女性,尽管表现形式不同。

四、结语

虽然译者在翻译改写的过程中具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赞助人和意识形态以及主流诗学的影响对于文学创作具有更大的控制力。为了迎合全世界各地观众,融合迪士尼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花木兰》真人版电影对此做出了一系列改写。尽管这一系列的改写并未取得非常好的成绩,电影曲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同样为我们在未来研究跨文化文学创作中提供了一个范例。

参考文献:

[1]Lefevere,André.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London:Routledge,1992.

[2]吕玉勇,李民.论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娱乐化改写——以《黑衣人3》和《马达加斯加3》的字幕翻译为例[J].中国翻译,2013,34(03):105-109.

[3]金瑞,邵华.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体现——以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字幕翻译为例[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8,(04):146-147+156.

[4]杨学思.从迪士尼电影《花木兰》探究字幕翻译对文化宣传的影响[A].四川西部文献编译研究中心、成都翻译协会、《科教兴国丛书》编委会.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九卷)[C].四川西部文献编译研究中心,2020:4.

[5]周琳玉.他者化与政治镜像——对迪斯尼动画片《木兰》文化身份的省思[J].中国比较文学,2006,(02):117-127.

[6]朱柯桥,曾青.浅析海外动画电影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誤解”——以迪士尼电影《花木兰》为例[J].青年文学家,2020,(15):168-169+171.

猜你喜欢

花木兰意识形态
王春艳:战“疫”场上的“花木兰”
从儿童的审美角度赏析经典人物形象
花木兰
刘亦菲版《花木兰》推迟至2020年上映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