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交大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钱晓群:创新发展模式 建“交大培训”品牌

2021-09-08何曼

在线学习 2021年8期
关键词:继续教育走出去人才培养

何曼

西南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通过创新发展模式、开展特色培训项目,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国际非学历继续教育解决方案,为推动我国非学历继续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参考,体现了新时代高校以教育服务国家倡议的国际担当。

关键词 继续教育 人才培养 “走出去”战略 “一带一路”

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成都的西南交通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特色985工程”重点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研究型大学。作为百年交大办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南交大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是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于社会的重要窗口,形成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和国内、国际培训业务并行发展的办学格局。学院院长钱晓群与本刊对话时表示,学院利用学校在轨道交通领域的专业优势,大力推进学院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与特色发展,努力打造一流的远程与继续教育品牌,让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多地回馈社会、服务经济建设。

创新培养模式 搭建特色培训平台

在线学习:学院是如何积极服务国内铁路行业大发展和地方人才培养的?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钱晓群: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为国内轨道交通行业培训服务。

一是依托学校的交通特色,聚焦主业办教育。紧密依托学校轨道交通优势学科,主动服务铁路企业、地方政府,認真分析行业人才培养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优势,为铁路企业和地方政府量身定做培训方案,切实满足铁路企业人才培养需求。近五年来开展覆盖各层级铁路人才的培训培养项目,占总培训量的82.87%。

二是构建了以“一个目标、两个支撑、两种模式、六大保障”为核心的非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一个目标”即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现代化教育手段,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宽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专业能力及较强实践技能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两个支撑”即建立了国内与国际两大支撑平台。“两种模式”即建立了“理论与实操结合、课堂与现场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培训教学模式和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轨道交通终身学习模式。“六大保障”即以全面质量管理(TQM)为核心的理念保障,组织保障,特色专业和课程体系保障,优质师资和资源保障,线上与线下相融合、多种服务手段相结合的支持服务保障。

三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培训平台。目前已经建立了以人社部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和全国铁路司机培训考试中心等为纽带的培训平台,为开展轨道交通行业培训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网络。通过多年的不断建设,学院以学校实习实验基地为核心,联合18家铁路局、15家铁路职业学院和11家轨道交通相关企业,建设了覆盖全国的实践教学基地网络,为顺利开展培训实践环节提供了坚实保障。

五是建立了较为系统和稳定的服务渠道。比如,学院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铁路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截至2021年6月,已为全国18个铁路局开办了248期动车组司机培训班。

基于此,学院非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成效显著。2013年以来,直接服务了国铁集团及下属18个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和15个城市轨道交通集团,培训了11.8万名轨道交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在2018年教育部主办的全民终身教育活动周上,西南交通大学作为唯一高校展示了继续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成果。

在线学习:为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学院打造了哪些特色培训项目?

钱晓群:学院主动服务“交通强国”战略,打造以国铁集团动车组司机培训为核心的轨道交通行业培训项目体系。自2006年起举办了多期国铁集团动车组司机培训项目以及动车组机械师培训项目,为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新线开通、安全高效运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疫情常态化态势下,率先探索线上直播形式的“云端”培训,开启了特殊时期的别样抗疫“云”学习之旅,顺利实施了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举办的轨道交通系列大讲堂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运营管理专项培训班”。

学院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打造以政府和行业培训为核心的地方培训项目体系。学院打造了各种政府培训项目、行业协会培训项目、大型央企培训项目以及扶贫教育培训项目,如交通运输部机关领导干部调训班、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研讨班、马尔康市贫困村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员培训班等。

学院主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以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援外培训为核心的国际培训项目体系。2015年以来,牵头承办了40余期国合署、科技部援外培训来华项目,共有来自亚洲、非洲、南美洲、欧洲的40余个国家的近千名官员参训。培训主题涵盖铁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方方面面。此外,学院主动“走出去”,承办了多期海外研修班。

主动作为 围绕国家战略开展教育培训

在线学习:学院为何如此重视“一带一路”建设的教育培训?您如何看待高校继续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钱晓群:我认为,高校继续教育应该主动承担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和国际交流,展示中国发展成就,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国际科技及文化交流。

因此,学院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铁路“走出去”为己任,通过持续推动国际非学历继续教育,努力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繁荣发展贡献交大力量,这也是西南交通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真正价值的体现。

在线学习:该项国际培训中,具体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钱晓群:在大力开展国际铁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之余,学院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相关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得国际培训工作成效显著,并得到相关国家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

一是不断增强资源整合能力。学院依托学校牵头组建了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联盟和“一带一路” 国际铁路人才教育联盟。联盟以西南交通大学为核心,以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路局实训基地和技术公司为重要支撑,是西南交通大学为服务“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铁路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二是积极配合国家开展援外工作。学院代表西南交通大学,接受商务部指派,牵头开展了援埃塞俄比亚铁道学院可行性研究、援肯尼亚铁路培训学院升级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援坦桑尼亚交通大学可行性研究等工作。

三是积极推动国际铁路专业英语教材出版工作。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发出的共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的号召,契合国际铁路专业人才培养培训需求,牵头组织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联盟多所知名铁路职业院校,启动铁路专业英语系列教材的建设工作,务实推进铁路教育国际化,目前全系列教材已出版。

四是大力推动国内教师双语教学能力提升。学院多次举办教师双语教学能力高级研修项目,聚焦提升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和涉外事务管理水平,此项目已有多家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骨干教师参加。作为“‘一带一路’铁路国际人才教育联盟”理事长单位,学院策划并成功举办欧洲高等教育国际化学术交流团项目,在探索国际化师资培训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五是积极参与国际铁路学术交流。学院积极对接铁路合作组织(OSJD)和国际铁路联盟(UIC)等国际组织,参加国际交流合作会议,扩大了西南交通大学在国际轨道交通领域的影响力。

探索多元化培训联盟共同体

在线学习:在海外培训项目中,有哪些特色创新实践?您认为,这对推动中国非学历继续教育国际化有怎样的助益?

钱晓群:在海外培训项目中,学院不断开展创新实践。一是坚持需求导向,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重点以中国企业海外交通工程建设运营项目实际人才需求为导向,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社会的践行。二是强化学科优势,轨道交通特色鲜明。依托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核心资源集中、综合实力雄厚的优势,积极探索在海外开展轨道交通特色鲜明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定位于高质量培养轨道交通领域的国际专业技术人才。三是搭建国际平台,创新联合培养新机制。面对海外铁路高速发展、但铁路人才培养体系尚不成熟的趋势,学院牵头“一带一路”国际铁路人才教育联盟成员单位抱团出海,创新海外教育联合体模式。设计并搭建以国内交通类高校、高职、高专及中职技校为基本架构的多层次、立体化的铁路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辅以相应教育教学资源,最大程度地利用国内成熟的铁路人才培养体系服务于海外培训项目。从不同层面的学校选拔、组织教师赴海外开展培训,专业类别全面覆盖车、机、工、电、辆五大铁路工种。并根据海外企业建设和运营特点,量身规划和定制当地一线人员的能力建设培训方案、常驻师资派遣方案及来华培训方案等。

目前,在国际和国内都出现了巨大的轨道交通人才需求。通过这些海外项目的成功实施,学院积累了丰富的海外培训经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国际非学历继续教育解决方案,为推动中国非学历继续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参考,更为中国铁路“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設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线学习:国际非学历项目开展有何

难点?

钱晓群:一是项目涉及的各方人、事、物关系繁杂,在宗教信仰、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工作团队的沟通能力、责任意识、执行力等也会影响国际非学历项目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做大量细致的调研和工作准备。二是要充分考虑到当地资源支撑可能存在的不足,比如教学资源及物资缺乏,当地人员的知识技能基础薄弱,人力资源调配困难等。这些问题对于组织方的资源协调能力是个很大的考验,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在线学习:学院继续教育工作未来的发展规划或思路是什么?

钱晓群:在新的形势下,学院将以服务社会发展为宗旨,重视技术创新和教学支持服务,大力推进学院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与特色发展,努力打造一流的远程与继续教育品牌,让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多地回馈于社会、服务于经济建设。

一是继续提高资源整合能力。扩大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联盟和“一带一路” 国际铁路人才教育联盟,吸纳更多优质轨道交通合作伙伴,以合作、共享、共赢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充分发挥各方办学和资源优势,提高联盟整体竞争力。探索建立轨道交通行业培训标准体系,打造轨道交通行业培训品牌。

二是继续提升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与国铁集团、国合署、交通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的合作,不断扩大项目来源, 持续扩充系统级培训项目。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和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强化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是继续建设交通特色鲜明的高质量高水平终身学习平台。以建设“交大培训”品牌为契机,创新发展模式,探索组建“基地+中心+项目组”的多元化培训联盟共同体,探索资源共享、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努力打造高水平培训体系。建立西南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分银行”,搭建学习成果认定、学习成果积累和学习成果转换的平台,为培训学员继续参加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提供多种渠道,持续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责任编辑:夏英  邮箱:chinadisedu@zxxx.net.cn

猜你喜欢

继续教育走出去人才培养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