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与不变:思路风格延续 核心素养彰显

2021-09-07刘传菠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主观题测试题现代文

刘传菠

2021年1月举行的八省联考是一次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其命题思路、风格以及难易程度直接影响本年度的夏季高考,被看做新高考的风向标。探究2021年八省联考测试语文试题,可洞悉命题规律,管窥试题变化,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为高考备考指明方向。

一、变:凸显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强化综合考查的命题导向

2021年八省联考语文测试题在总体平稳的前提下进行了局部调整,紧紧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命题,强调综合考查的命题思路,在题型、赋分、题目设计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这些细微变化应当引起我们重视。

1.选择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多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题目,体现学生个性;多设置主观性、开放性的题目。”[1]八省联考试题有向“可供选择”和“开放性”的题目上靠拢的趋势,其中第5题:有人认为,在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相反。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这是一道选择性的主观题,学生答题从被动变成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组织不同的答案,只要符合文意即可,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对于此类试题, 2020年天津高考也开始尝试:“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2020年北京卷高考试题更为明显,很多题都有选项设置,微写作有,大作文也有,就连新增的《红楼梦》试题也可“四选三”: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请从判词的画线部分选择三处。各举出原著中的一个具体情节加以印证。

以前的高考试题也出现过选择性的试题,但没有引起重视。比如,2004年浙江卷第16題第(2)小题: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选择性试题主观性强,学生可以根据知识储备选择回答,既能考查学生的知识存储量,又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此类试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2.开放性

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变化大,灵活性较高。八省联考试题第17题名篇名句默写第(3)小题:古人常用“沧海”这一意象展现宽阔胸襟,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唐代李商隐就写过许多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的答案有三个: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未谙沧海路,何处玉山岑。这道题虽然没有给出具体考查的篇目,很多考生可以通过“沧海”与李商隐这两个信息点明确《锦瑟》这首诗歌。题虽然简单,但折射出命题人的思路并不简单,这是基础性试题的一次跨越性尝试,也传递出一个信号,课堂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课内,还要关注课外,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外知识点的渗入,融会贯通,尤其是与课文密切相关的材料,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他人评价等,都有可能是命题的点。

3.综合性

综合性试题不再是单纯考查知识点,而是“围绕情景选择相关材料,设置一组有内在联系的、指向核心素养的问题和任务”[2]。八省联考试题全部围绕情景命题,呈现出材料的综合性、知识的综合性,这与核心素养要求的综合性,综合考查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是一致的。现代文阅读Ⅱ第7题,四个选项都对学生学科素养进行综合全面考查:A项考查“五四”精神,B项考查《老残游记》中大明湖听书一段,C项考查李清照《夏日绝句》一诗中的观点态度,D项考查鲁迅《朝花夕拾》题材与内涵。这四个选项都是选文中出现的信息,但命题人并未根据选文信息就题命题,而是由信息点辐射开来,隔牛打山,考查与之相关的知识,在整体知识网络下,要求学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综合性极强。这体现了“高考在核心价值引领下对知识的交叉、能力的复合、素养的融合的全方位考查”[3]。因此,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课堂,以课文为中心,向课外的阅读材料辐射。拓展阅读空间,开拓阅读视野,尽量做到以一篇带多篇,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4.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作为新课程内容的重要学习任务,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个阶段,“旨在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和思考”[4],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八省联考的现代文阅读Ⅱ第7题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考查学生对《老残游记》《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的情况。《老残游记》中的《明湖居听书》是初中语文的经典篇目,苏教版、鲁人版、沪教版、冀教版等都收录了这篇课文,所以考生并不陌生。《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性散文集,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都是经典名篇。虽然考得很浅显,但“整本书阅读”的命题思路开始浮出水面。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对“整本书阅读”做了很多尝试,考查方式也日益多元。从2018年独立考查《论语》后,2019年又以微写作的方式考查了《呐喊》《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边城》《红楼梦》六部著作的“整本书阅读”,2020年北京卷又深度考查了《论语》和《红楼梦》,实现了由广到专、由表及里的转变。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Ⅱ都未对“整本书阅读”这一课程内容进行考查,八省联考测试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这一重要的课程内容,必须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二、不变:思路风格延续相承,命题规律清晰可见

2021年八省联考语文测试题在“试卷结构和测试形式不应固化”的背景下保持了较强的稳定性。

1.试题数量

八省联考语文测试题共有23道题,延续了2020年新高考语文试题的命题数量,总体趋于稳定。八省联考客观题共11道题,新高考Ⅰ卷10道题,新高考Ⅱ卷12道题,客观题数量介于两套新高考试题中间,相对稳定。除去作文试题,八省联考主观题共12道题,新高考Ⅰ卷11道题,新高考Ⅱ卷10道题,变化幅度也不大。

2.试题顺序

八省联考语文测试题延续了2020年新高考语文试题的命题顺序,分别是: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Ⅰ、Ⅱ)、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

3.试题结构

八省联考语文测试题每道题的题目结构相对稳定。与2020年新高考题目结构大体一致。现代文阅读Ⅰ——3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现代文阅读Ⅱ——2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2020新高考Ⅱ卷中3道客观题,1道主观题);文言文阅读——3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古诗歌阅读——1道主观题,1道客观题;名篇名句默写——3道主观题。试题结构更加稳定,基本没有变化。

4.试题选材

新课标指出:“选用的语言材料要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5]

八省联考语文测试题延续了去年新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选材注重当下,贴近学生。现代文阅读Ⅰ选取了当下热点“人工智能”,既具有时代性又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2020年新高考卷Ⅰ选取的“历史地理学”这一学术理论,表面与时代性脱钩,和学生生活关系不大,实际上是对我国当下“一带一路”的学术阐释,关注这一国家战略建设,“历史地理学”一定绕不开,具有极强的时代性。

八省联考语文测试题作文选取的是抗美援朝的材料,从国家大事角度选题,延续了新高考Ⅰ卷“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的命题思路,意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关注当下,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彰显高考育人功能的体现。

5.情境任务

以情景任务设题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八省联考语文测试题与2020年新高考語文试题在情景任务题设置上高度一致,全部以情景任务作为试题的主要载体,不再单纯考查知识点和静态的知识,转变为综合性的测试模式,全部围绕情境选择相关材料,设置一组与材料密切联系、直指核心素养的问题和任务。

2021年八省市联考试题虽然是一次模拟演练,但命题原则、思路、风格、意图等因素会影响到2021年夏季高考的命题趋势和走向,研究八省联考模拟试题,在“变”与“不变”中探寻其规律,这对指导高三备课有着重要的意义。

注释:

[1][2][4][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49页,第48页,第11页,第49页。

[3]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33页。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

猜你喜欢

主观题测试题现代文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阅读世界”2018年中考阅读题点题小结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必修1、必修2第二轮复习测试题
中考语文应与教材中的现代文紧密结合
测试题参考答案
测试题参考答案
《不等式选讲》测试题
例析诗歌鉴赏主观题解答五忌
现代文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