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表现及其矫治

2021-09-07高梵

领导科学论坛 2021年8期
关键词:应激服刑人员心理问题

高梵

摘要:作为依法执行刑罚、管理监狱、改造罪犯的特殊群体,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比常人更为突出。本文通过对监狱人民警察在平时工作、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中遇到的、涉及心理健康层面的问题的阐述,客观、科学地分析了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并提供了有关身心疾病的调适方法。有助于监狱人民警察在了解、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维护心理、生理健康。

关键词:监狱警察;服刑人员;心理问题;应激

中图分类号:D926.7;B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1)08-0109-06

一、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现状

(一)监狱警察成为心理疾病易感人群

监狱警察从事着一项极其特殊的职业,扮演着多重角色,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社会,面对的是最低素质与最危险的群体,肩负着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重任。因为工作压力大,监狱警察必然会存在更多的心理不良反应,应激与角色冲突多。部分地区的心理测试及调查结果表明,监狱警察的心理疾病呈逐年上涨趋势,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存有较大问题[1]。

(二)监狱警察对心理问题存在观念误区

许多监狱警察主观地认为自己是“头顶警徽”的人民警察,是“手持盾牌”的执法者,是改造服刑人员灵魂的工程师,自己的精神与心灵也一定是健康的。不少监狱警察总是有意无意地将“心理疾病”与“人品问题”画等号,认为有心理疾病就是道德品质不好。其实心理更多的是涉及人的“認识、情感与意志”,而道德却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二者并不能相提并论。还有许多监狱警察认为心理疾病与自己无关,只要不得精神病,自己的心理就非常健康。这些都是对心理健康的片面理解。

二、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

(一)职业属性生成的应激感

监狱人民警察具有一定的职业风险性。比如,暴动、服刑人员劫持人质、暴力袭警、服刑人员脱逃等是每位监狱警察都可能遇到的因职业而带来的应激源。心理学认为,应激指突发的紧张与危险情景所引起的身心紧张状态。监狱人民警察在面对突发的并与其有一定利害关系的人或事件,引发其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就是应激。应激源(也称为压力源),则主要是指那些致使生物有机体产生压力反应的情境、活动和刺激事件[2]。长期的职业风险和应激状态会导致监狱警察身体抵抗力的下降,出现一些应激反应的生理变化。监狱警察的职业应激源主要产生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人际关系应激

作为监狱警察,人际关系的应激在工作中是在所难免的。研究表明,如果遭遇同事伤亡,媒体网络对监狱警察行为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批评,以及以权谋私、因人情关系而违法乱纪都会产生应激反应。扮演着特殊角色的监狱警察,如果自我认知出现偏差,可能会做出与自身角色不一致的行为,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2.个人因素应激

个人因素也是监狱警察产生应激反应的应激源。如因职业压力而养成的熬夜、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会破坏身体健康,造成心理上的依赖和压力,无法集中注意力,智力水平下降,从而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

3.生活事件应激

生活应激源是指引起监狱警察应激反应的各种生活上的原因。如与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孩子出生、上学、就业困难,某个家庭成员患病难以治愈或者濒临死亡,工资收入少,经济拮据,住房狭小等等都是监狱警察的应激源。

4.社会因素应激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监狱从郊区搬迁至城市,许多监狱警察能更直观地面对社会政治的变革与进步,触摸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脉搏。但是纷繁复杂的世界、东西方文化的冲突、社会习俗的变化等都可能成为让监狱警察产生应激的应激源。

(二)面对高危人群的压迫感

监狱警察由于面对的群体特殊,必然会产生一定的防卫心理,进而会出现易怒、冷漠等心理状态。甚至某些监狱警察对服刑人员轻则使用污言秽语,重则打骂体罚。这不仅不利于矫正服刑人员的扭曲心理,而且对监狱警察自身来说也是一种人格的塌陷。总体而言,监狱警察的心理高墙主要由以下三个因素造成:

1.绝对服从的思维

在监狱改造工作中,由于沟通对象的单一性,监狱警察经常上演“一言堂”,进行以单方说服为主的沟通,更加侧重“家长式”的管理。说者不停地灌输,听者被动地接受,以致影响改造效果。监狱警察的工作面对的主要是服刑人员,人际关系简单,工作内容单调重复,这直接影响了狱警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使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往往倾向于简单化[3]。长此以往,监狱警察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变得蛮横无理,咄咄逼人。

2.高度戒备的心态

监狱警察出于职业压力神经时常高度紧绷,即使处于非工作时间也是偶尔胆战心惊,心理防线敏感脆弱,总是担心工作中出现意外情况。对服刑人员的防备,已成为监狱警察的思维定式,监狱警察习惯于站在高墙上喊话,而服刑人员只能被动地接受,相互之间缺乏真诚的沟通,久而久之,作为执法者的监狱警察会陷入步步为营的思维泥沼,变得更加焦虑和脆弱,更容易罹患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影响对服刑人员的改造,也使得自身精神状态出现偏激变化,甚至导致不良后果。

3.居高临下的误区

监狱警察是执法者,是党和政府的代言人。服刑人员是触犯了法律需要被改造的人,是受教育者和被管理者,无论双方置于哪一个身份进行沟通和交往都会出现不平等的状况。这种角色的不同是让监狱警察产生居高临下感觉的客观原因。监狱警察在角色扮演中出现了错位失衡,以致在面对社会成员也使用在工作中惯用的居高临下的谈话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己的行为模式,不平等的思维观念也在不知不觉中注入日常的言行举止中,不利于监狱警察的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

(三)缺乏正确的人际交流与心灵疏导

1.忽视情感的宣泄

由于任务的特殊性和工作环境的密闭性,监狱警察比社会其他人员的情绪反应更强烈,更容易愤怒。监狱警察生活在紧张的监区环境中,有怨言和不满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不能控制情绪,时刻都有可能出现情感爆发的话,这就是不正常的表现。服刑人员对监狱警察威严的藐视,巨大的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压力等综合因素让监狱警察经常处于两难境地,无法静下心来寻找合理的解决途径。

2.社会的认知错误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多种原因,社会上一些人对监狱警察存有或多或少的偏见,仍有许多人将监狱警察看成“狱卒”或“低等警察”等。监狱警察尤其是初任监狱警察对社会给予自己的评价很容易产生挫败感,严重的可能会诱发压抑甚至自卑等不良心理。还有少数监狱警察,由于受到世俗偏见的影响,觉得监狱民警不如公安警察威风,不敢表明自己是一名监狱警察,甚至换上公安警察的标识以自抬身价。一些监狱警察逐渐产生了自卑、封闭心理,缺乏面对生活的信心与勇气。

三、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监狱警察与社会普通人群没有多少区别,都有一样的心理构成[4]6-9。但是作为国家的执法人员,监狱警察又有别于普通大众,因此对于监狱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矫治也要考虑到其职责使命的特殊性,要从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入手,着力解决好影响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症结,从而帮助监狱民警更好地认识自我、改造自我。通常来说,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

(一)自卑

1.自暴自弃,悲观失望

有的监狱警察因一时的工作失误,受到领导批评后,不认真客观地总结原因,反而归结于自我能力不足,形成负强化。有的甚至“破罐子破摔”,认为自己怎么努力也不行,因而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混天度日。

2自我封闭,逃避现实

有自卑心理的监狱警察,在人际交往中总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不愿或者避免与他人交往。日常生活中禁锢自我,特立独行,经常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抱怨和不适应。

3.多疑善感,谨小慎微

有自卑心理的监狱警察对事物的反应往往极为敏感,做事犹疑不决、优柔寡断。行为上谨小慎微,生怕出现一点儿差错,因而在工作中也常常错失良机。

(二)焦虑

监狱警察由于工作需要,具有多重性、多职责、高风险、强压力的职业特征,造成了监狱警察更多的焦虑。有研究表明监狱人民警察中有一定程度焦虑症状的人员占比为40.98%,其中有中、重度症状的占比为20%[5]。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

1.精神性焦虑

某些直面服刑人员的监狱警察总是担心自己所管辖的服刑人员违纪或出逃,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渐渐发展成为即无特定对象又无特定内容的不安和害怕,或者反复出现不祥预感但又说不清具体原因,出现表情紧张,双眉紧锁,失眠多梦等症状。

2.躯体性焦虑

具有躯体性焦虑的监狱警察主要表现为:手足不定、坐立不安、反复徘徊,并伴有间歇性的呼吸困难、心悸、耳鸣、视力模糊、周身不适、头晕及晕厥感等。

(三)愤怒

监狱警察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冲突中,当服刑人员不听管教、顶撞、危及监狱警察的尊严时,监狱警察产生烦恼和不满是正常的。但发怒不但会引起服刑人员的反感与抵触,而且极有可能对发怒者本人产生具有破坏性的不良反应。监狱警察动怒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种情况中:

1.严厉斥责或体罚服刑人员

当出现服刑人员脱逃后被捕回,服刑人员当众抵抗、抗拒管教等一系列违规行为时,都容易让监狱警察失去理智,对服刑人员做出违规甚至违法事情。

2.粗暴对待或厌恶家人朋友

由于习惯于管教服刑人员并且无法正确控制情绪,一些监狱警察走出监区走向家庭和社会生活时,习惯性地将平时在工作环境中形成的粗暴工作方式用在家人或朋友身上。因为家中琐事或朋友之间的言语冲突就有可能情绪失控,甚至大打出手,严重影响自身的心理健康以及与他人的社交关系。

(四)嫉妒

监狱警察的嫉妒主要来自同事与同事之间,如认为自己各方面都比他人强或认为自己能力与对方相当,而他人却在某方面得到更多;认为上级领导能力不足,自己却被其领导;感觉被下级抢了风头等。

(五)恐惧

从近年来招录监狱警察的情况看,因为有部分报考人员对监狱工作认识不足,经验缺乏,以致一些新录用的监狱警察表现出对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的不适应,在心理上或多或少地会产生恐惧感[6]。加之业务技能不熟练,工作中畏手畏脚,出现了个别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新监狱警察不安心工作或不辞而别的现象。此外,部分监狱警察在管教服刑人员时招致服刑人员的威胁,扬言刑满释放后要对该监狱警察及其家人实施报复。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加深了监狱警察对目前工作和未来生活的恐惧感。

四、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矫治

(一)正视职业应激

1.增强情景训练

心理坚强和锻炼是对抗应激源的缓冲剂。平时在模拟的情境下进行训练,在可控条件下经历恐慌,对心理进行循环渐进的刺激,反复想象突发情况的极端性与复杂性,让自己的心理承受适度压力,体验紧张感,并且努力将其控制在良好状态。同时每个监狱警察都应通过严格训练,熟练掌握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原则和技巧,准确预测现场可能出现的变化并制定计划和相应备用方案。

2.积极自我暗示

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利于问题解决和身心健康。个体如果相信自己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应激负面影响。训练监狱警察自身的心理素質时,应该有意地增强一些培养积极自我暗示、提高自信心方面的课程。

3.加强体育锻炼

强健的体魄是抗击应激源的生理基础。监狱警察平时要针对自己的体质和运动弱项增加训练量,积极锻炼,持之以恒。在自娱自乐的运动中,可以开阔眼界,释放一天的紧张、焦虑与烦恼,重新调整心态,提高身体机能,抵御各种疾病和负性心理的侵蚀,促使身心愉悦[7]。监狱警察还应该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与积累经验,深入了解可能会遇到的困境与挑战,并从其他同事的切身体会中借鉴经验、吸取教训,以便在未来实战中运用。

4.培养坚强意志

意志是监狱警察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是左右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监狱工作特殊的性质要求监狱警察必须学会坚持,善于坚持。监狱警察要善于把日常工作、学习及生活變成培养意志的阵地,对自我进行目标管理并进行总结。树立自我激励的旗帜并不断进行自省,培养自己勤奋进取,勇敢顽强,坚韧自制的良好意志品质。

(二)纠正错位角色

1.摆正社会角色

监狱与社会相比相对封闭,但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监狱警察必然要与社会有关人员沟通,这时监狱警察一定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待人接物不能自高自大,目空一切;要坚持原则、不卑不亢、严格执法、为民服务;要时刻维护监狱机关和监狱警察的形象。

2.摆正工作角色

当前监狱中大多数服刑人员只是一般刑事犯罪分子,监狱警察应用辩证的观点全面看待服刑人员,发现服刑人员身上存在的优点,不可对其全面否定。要切实关注服刑人员的利益,对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予以重视和保护,以心换心地真诚交往,取得服刑人员的信任。同时采用多种沟通渠道与服刑人员进行平等交流,消除偏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

(三)监狱机关与社会民众的共同呵护

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解决方法是靠自我调节与疏导,但也仍离不开所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协同帮助。从工作层面来讲,监狱警察经常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加之工作对象的潜在危险性,容易使监狱警察感到孤立无援。研究表明,领导的社会支持总分要明显高于普通民警的社会支持总分,且差异达到极其显著的程度[8]。监狱领导者尤其是监狱长的支持与关心能有效降低民警的心理压力,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因此上级领导人员以及单位应着重关心所辖监狱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对监狱警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和理论教育;适当提升监狱民警的工资待遇,增强其工作的动力与信心;严格执行轮休制度,保证监狱民警能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去维持良好的家庭和情感生活等。从社会层面讲,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宣传活动使得普通大众在认识上彻底扭转对监狱警察的歧视观念,明确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警察的地位也不因为警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树立对监狱人民警察所从事职业的正确认识。

参考文献:

[1]牛娟,赵建新,任利.云南省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3).

[2]吴海荣.21世纪四川警察职业心理实证研究述评及展望[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9,31(2).

[3]时晶.监狱警察“监狱化”的表现和原因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4).

[4]邓振声.警察心理保健手册[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5]钟伟芳,侯伟.监狱人民警察焦虑状况、人格特征及两者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8).

[6]汪前臣,王柯.监狱人民警察心理亚健康状态及应对[J].武警学院学报,2020,36(3).

[7]李永清.狱警心理健康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2(1).

[8]姜燕琴.狱警人格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的间接效应[J].龙岩学院学报,2016,34(6).

责任编辑:常骁

猜你喜欢

应激服刑人员心理问题
监狱管理局厅官充当服刑人员“保护伞”
服刑人员生育权论要
术前咪达唑仑配合心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大选登记
应激性作战智能决策系统体系结构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一例由应激造成养殖鳄鱼死亡的报道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