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构建机理与实施路径

2021-09-06张夏恒

当代经济管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共生理论生态位生态系统

[摘 要]跨境电子商务飞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重要作用逐渐被业内所认可,但学界仍缺少有效的理论对其进行分析。结合生态系统相关理论,对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进行了概念诠释与结构剖析。文章提出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遵循生态系统、商业生态系统、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演进逻辑,并认为与相关实践领域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但仍处于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发展初期。以共生理论与生态位理论,结合阿里巴巴案例研究,从共生单元、共生关系、共生环境、生态位宽度视角分析了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演化路径。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共生理论;生态位

[中图分类号]F06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0461(2021)07-0055-06

一、引 言

在我国传统进出口贸易增长乏力背景下,作为新业态与新模式的跨境电子商务体现出驱动产业转型与经济结构调整的独特优势。跨境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完善,在各类政策红利推动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呈现出全球引领态势。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增速喜人,已成为新的跨越10万亿元的市场。跨境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已近10年,参与主体、参与要素、参与环节产生了诸多变化。如马云在阿里巴巴招股说明书中,曾提到24次“生态系统”,可见其对阿里巴巴为代表的跨境电子商务的重要性。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阿里巴巴旗下的三大平台,即阿里巴巴、淘宝与支付宝,分别对标美国的Ariba,eBay和PayPal这三大企业。此外,还拥有阿里巴巴(B2B)、淘宝网、天猫、支付宝、阿里妈妈、口碑网、阿里云、聚划算、一淘网、中国雅虎、中国万网、CNZZ、一达通13个旗下平台,阿里巴巴一跃成为我国最大的电商企业。同时,阿里巴巴吸引着更多的品牌商、生产商、物流商、金融机构、电商增值服务机构的加入,不同机构分别以不同方式集聚在阿里巴巴的平台体系,构成了一个生长、壮大与繁荣的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蚂蚁金服市场估值一度超过万亿元;旗下的菜鸟物流联合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韵达)通过自建、共建等模式,构建遍布全国的仓储物流网络;同时,依托阿里云等互联网技术与数字平台,为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内各参与主体提供数据支持,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整体协同效应。以阿里巴巴为案例,挖掘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构建机理,探究其实施路径,具有较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观点较早出现在业界,尤以马云的观点为代表。随后,学界逐渐关注从生态系统理论或视角分析跨境电子商务,近年来出现多篇文献。张夏恒(2016)提出了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并以京东为例进行分析[1]。计春阳和李耀萍(2016)认为构建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是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重要举措,并提出了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概念框架[2]。张衍斌(2018)从区块链技术视角提出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协同运作机理[3]。曹武军等(2019)从物流企业角度分析了物流企业主导型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并提出融合型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和独立型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的概念[4]。李隽波等(2019)通过扎根理论构建了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并归纳出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成员、内部要素和生态系统环境三个层面[5]。张赫楠和许正良(2020)从共生理论角度,剖析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并提出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共生演进路径[6]。可见,从生态系统理论或视角研究跨境电子商务逐渐得到学界认可,也从多个层面对其进行探索。但是,鲜有对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演变机理进行系统梳理。

三、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构建机理

(一)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演变脉络

生态系统亦或称为生态圈,最早是一个生物学概念及理论,较早由A. G. Tansley于1935年提出,认为生态系统包括有机体综合体,还包括成为环境的物理因素的全部综合体的整体系统,并与特殊环境形成了一个自然系统[7]。被普遍认同的生态系统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动态、复杂的功能单元[8]。关于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有的学者认为生态系统包括三类要素,即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强调其与外界环境的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换关系[9],也有学者认为生态系统由六要素构成,即无机物质、有机化合物、气候因素、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10]。无论是三要素论抑或六要素论,生态系统都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复杂的物种与其生存的环境。以此为基础,还有学者认为生态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服务,包括可移动的物质、能量及适合人们所需的社会系统信息[11]。

伴随社会与产业的演进,组织随之发生改变。当工业时代演进到信息时代,组织分工模式跟随产业趋势改变。依托生态系统理论,James F. Moore较早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的观点,商业生态系统是一种基于组织互动的经济联合体,其构成要素包括核心企业、消费者、市场中介、供应商、风险承担者与有力的成员(政府、立法机构),不仅如此,在一定程度上还包括竞争者[12-13]。商业生态系统也被学者称为企业生态系统[14-15],企业范畴小于商业范畴,商业生态系统的包容度要高于企业生态系统。所以,商业生态系统的内涵相对于企业生态系统更丰富,被学界的认可度更高。国内学者关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研究颇多,如:王兴元(2005)认为商业生态系统由核心企业、扩展的企业、相关社会组织及其他成员构成,并将商业生态系统分解为核心供应链系统、支持環境系统、竞争系统及社会自然环境系统[16];陆杉和高阳(2007)提出商业生态系统不仅包括一般意义的供应链,这是核心部分,还包括政府机构与其他管理组织、供应链的行业协会等组织、同类的供应链,这些是商业生态系统的扩展部分[17];钟耕深和崔祯珍(2009)认为商业生态系统分为核心生态系统、竞争系统、支持系统、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系统等四个子系统[18]。

产业生态系统是依托生态系统理论,较早由 Frosch和Gallopoulos于1989年提出,将经济看作一种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体系,这个体系包括相互依存的生产者、消费者和规制机构,而这些主体之间及其与环境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19]。产业生态系统具有与生物群里相似的结构和特征[20-21]。这也说明产业生态系统源于生态系统理论。随后,产业生态系统逐渐被关注,国内学者也展开一些研究。张攀和耿涌(2008)认为产业生态系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生态系统[22]。施晓清(2010)在系统论基础上,提出了产业生态系统是由企业、消费者及环境构成的一个具有自调节能力的自组织系统[23]。李晓华和刘峰(2013)综合商业生态系统与国家创新系统等理论,提出产业生态系统是对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及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创新生态系统、生产生态系统和应用生态系统,以及要素供给、基础设施、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和政策体系等辅助因素[24]。

依托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和商业生态系统等相关理论,电子商务生态系统随之出现。有的观点将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简单认为是互联网环境下的商业生态系统[25]。刘志坚(2006)较早将生态系统与商业生态系统引入电子商务研究,认为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是由一些紧密关联的企业或组织,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联盟等形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26]。这一观点后来也被胡岚岚等多次认同与使用,并提出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物种”成员包括领导种群、关键种群、支持种群和寄生种群[27]。此外,李春发等(2015)还提出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是产业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子系统[28]。还有的学者提出互联网企业平台生态系统和互联网商务平台生态系统[29-30],该类观点仍是依托生态系统、商务生态系统理论,重点强调以企业平台或商务平台为核心,通过资源整合,形成優势互补的组织联盟。

通过文献梳理,厘清上述诸多生态系统观点的演进机制,如图1所示。首先,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以生态系统理论为依托。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理论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体现,无论是构成要素,还是运行机制都无法脱离生态系统的本质属性。其次,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遵循逐层演进的发展机制,即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仍是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遵循“生态系统—商业生态系统—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演变逻辑。再次,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与实践领域演变规律一脉相承。生态系统最初是生物学的概念,伴随商业组织日益复杂、商业活动愈发频繁,生态系统理论被引入到商业范畴,并进行延展与扩散,由此衍生出企业生态系统与产业生态系统;电子商务伴随互联网发展而出现,但仍属于商业范畴,由此将商业实践领域的三个生态系统理论引入到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及互联网产业,从而产生了互联网企业平台生态系统、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与互联网商务平台生态系统;如前文所述,跨境电子商务又衍生于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成熟发展后的一个细分领域,将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引入跨境电子商务中,从而提出了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所以,相关理论的出现是与实践的递进演变密不可分的。最后,跨境电子商务出现时间不长,理论研究也尚存短板,虽将生态系统理论引入跨境电子商务研究,但也处于理论研究的初期,尚未达到商业生态系统及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理论丰富程度。

(二)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理论支撑

1.共生理论

共生源于生物学,最早由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提出,认为共生是多个不同种属根据某种物质联系共同生活[31]。历经多年的研究展开与深入,共生理论被引入到经济学领域,袁纯清是在经济学研究领域进行共生理论研究较早的学者,提出共生是经济主体间和持续性的物质联系,这种联系多在一定共生环境中按某种共生模式所形成的[32]。胡晓鹏认为产业链的连续行驶是驱动共生关系的内容,而产业链链接带来的价值增值则是外因[33]。在生态系统中,根据共生理论,物种只有与其他物种通过资源互补后建立持续的合作关系,才能在系统中占优势地位,这种共生关系最终能推动系统的不断演化[34]。此外,共生理论提到了共生的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和共生模式,其中,共生单元是共生关系中基本能力生产及交换单位,共生模式是共生单元彼此作用的方式,共生环境是共生单元意外的所有因素[35]。共生被认为是进化创新的重要源泉[36],共生理论的作用及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尤其在商业生态系统中各参与主体相互影响、相互合作,一并推动商业生态系统的高效运转与进化创新。

2.生态位理论

生态位同样源于生物学,最早由生态学家J. Grinnel提出,认为是生物在群落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37]。后来由Hannan 等将生态位引入企业研究,将其描述为一个种群和其它所有种群因占据特定资源空间而存在竞争[38]。我国学者王楠等提出生态位是指企业在商业生态系统中所处的环境状态、自身的资源禀赋及其竞争位置情况[39]。生态位理论主要聚焦研究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功能和作用,以及反映生态系统结构的秩序。丁玲等又提出,通过并购统一领域不同生态位企业来实现空间拓展,结合通过研发能力进行自我更新,进而实现生态位的自主创新,这样实现了企业的创新进化[40]。

无论是共生理论还是生态位理论,适用于商业生态系统和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如:Kim等提出,商业生态系统由多个企业组成,企业合作以获取共生带来的比较优势,创造出单一企业无法实现的新价值[41];宋燕飞等则认为在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选择合适的生态位,是其由一般企业成长为核心企业的关键[42]。根据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演进路径,可以得出共生理论与生态位理论同样适用于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

四、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概念诠释

(一)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界定

跨境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发展所衍生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其既具有电子商务的诸多特征,又具有不同于电子商务的特有特征。借用生态系统、商业生态系统与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概念,推论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概念是可行的。从商业生态系统和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概念看,都是遵循生态系统的概念诠释,然后与自身特性相结合的结果。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以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为基础,其概念依托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概念,但又不简单等同于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概念。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虽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一种,但其复杂性要远超过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这种复杂性与跨境电子商务复杂于电子商务是一脉相承的。这种复杂性尤其体现在跨境电子商务构成主体的复杂性与环境的复杂性等方面。

(二)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结构体系

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被有的学者称为跨境电子商务生态圈,但仍以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叫法使用最多。这两种叫法源于生态系统与生态圈的说法,这也验证了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可追溯到生态系统理论。对比生态圈与生态系统看,生态圈体现了一个具有边界的范畴,突出个体的特征,缺少动态性;生态系统更强调一个系统的概念,由不同的多个子系统构成,该系统的边界性比较模糊,并体现出动态变化的属性。由此可见,采用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叫法更加贴切。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是一个由与跨境电子商务活动相关的个体、企业、组织或政府机构为“物种”,以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为沟通、竞争与合作的途径及媒介,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物种间及物种与环境间进行动態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物流、能量及信息的流动、沟通、共享与循环,进而构成一个多要素、多层面、多角度、多层级的复杂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43]。从构成物种角度看,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包括核心物种、关键物种、支持物种、寄生物种与环境,其中环境又分为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具体的物种构成要素见图2。

五、基于阿里巴巴案例的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演化分析

在上述理论阐述基础上,结合阿里巴巴的案例进一步分析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形成机理与演化方式。阿里巴巴作为全球代表性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由最初的阿里巴巴国际站,逐渐演化成天猫国际、阿里速卖通、Lazada、考拉海购为代表的跨境电商平台,以支付宝为代表的跨境支付平台,以菜鸟物流为代表的跨境物流网络,以阿里云为代表的数据中心,以一达通为代表的跨境综服企业,进而构建了完整的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在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阿里巴巴通过并购与技术创新不断优化其生态位,通过与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内其他物种及环境不断合作,形成了共生优势,一并推动了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进化与演变。

(一)做大做强共生单元,夯实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核心物种地位

共生单元是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参与到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活动,尤其以跨境电商平台所扮演角色及起到作用更为突出,此外还包括物流企业与支付企业,一并完成了交易活动的商流、物流、资金流环节。阿里巴巴拥有全球代表性的跨境电商平台,从最初的阿里巴巴国际站到后来的阿里速卖通、天猫国际、淘宝全球购,再到收购的Lazada、考拉海购,以阿里巴巴国际站为例,根据阿里巴巴内部数据显示,从2015年至2018年交易额年均复合增速高达200%、订单数年均复合增速高达308%,阿里巴巴不断做大做强跨境电商平台,逐渐夯实其在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的核心物种地位与发挥的重要功能。阿里巴巴不仅不断夯实其核心物种的地位,还注重包括支付、物流在内的支持物种的建设,并将这类共生单元不断做大做强,既能够打通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链条,还能够支撑核心物种的建设,进而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发展演进。

(二)持续优化共生关系,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共生单元协同

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是由众多不同的共生单元构成,也形成了多个共生模式,这些就产生了不同的共生关系。相互作用的共生单元相互影响促进了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达成。在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不同的共生单元拥有不同的生态位,在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与角色也不尽相同。良好的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演进轨迹应该是不断优化系统内共生单元的共生关系,使之朝着互惠共生方向转化,向着稳定的共生关系转化。阿里巴巴依托阿里云技术,与三通一达等物流企业共建菜鸟物流,不仅实现了资源整合,还推动了物流运行效率的提升。不仅如此,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集团网上银行百亿资金助力曹县小微跨境电商企业,依托互联网,以数据化、规模化、批量化和集约化为特征,以小额、高频的业务为重点,深挖小微企业潜在的资金需求,通过提供纯数据的信用贷款服务、高效便捷的支付结算服务,助力曹县发展成为木制品跨境电商产业带,进而带动了跨境电商平台、供应商、支付商、综合服务商等不同共生单元在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内的协同。

(三)适时跟进共生环境,优化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所附外部条件

共生环境是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共生演进的重要外部条件。跨境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具备较好的外部条件,互联网普及率逐步提升,政策红利越来越多,跨境电商企业发展势头较好,消费者的跨境电子商务消费习惯日渐培育,这为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共生环境。新兴产业的生态系统机构能将企业内部功能与外部环境资源集成起来,为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发展提供有利的共生环境[44]。阿里巴巴集团借势良好的共生环境,不断夯实自身生态位,积极与其他共生单元互动合作,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共生演化。如:2018年,阿里巴巴国际站启动 “数字化出海”等战略,围绕国家数字经济顶层设计,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到跨境电商行业中。阿里云、蚂蚁集团网商银行等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信用、支付等科技手段,推动数字“新基建”,积极迎合国家“新基建”战略发展,不断优化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所依附外部条件。

(四)积极拓展生态位宽度,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资源融合

在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物种影响力的提升及发挥效能的增强可以通过拓展其生态位宽度来实现。共生单元通过并购、研发创新拓宽其生态位宽度,进而提升其在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资源整合能力。阿里巴巴通过兼并、收购、技术开发与模式创新等方式,不仅依托原有的共生单元扩宽其生态位宽度,还积极开发并设立新的共生单元。阿里巴巴通过并购Lazada、考拉海购这类同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领域的不同生态位,借以实现了自身的空间扩展;依托阿里巴巴国际站这一最初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通过天猫商城的跨境化扩展产生了天猫国际,设立阿里速卖通与阿里巴巴全球购等跨境电商平台,积极扩展到其他跨境电商类型;借助跨境电商平台的核心物种优势,开展多元化经营,如进入支付、物流及综合服务等业务。此外,阿里巴巴运用自身的阿里云平台与数据技术,为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内自有的共生单元,同时也为其他共生单元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持。阿里巴巴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拓宽了其在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宽度,并致力于促进系统内不同共生单元、共生单元与共生环境间的资源融合,充分发挥了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内各共生单元的相对优势,产生出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资源共享、相互配合的协同效应,推动了以阿里巴巴为核心物种的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优化运营。

[参考文献]

[1]张夏恒.京东:构建跨境电商生态系统[J].企业管理,2016(11):102-104.

[2]计春阳,李耀萍. 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生态圈构建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6(9):50-54.

[3]张衍斌.以区块链技术构建中欧跨境电子商务生态圈[J].中国流通经济,2018(2):66-72.

[4]曹武军,闫梦娜,薛朝改. 物流企业主导型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构建——多案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16):212-222.

[5]李隽波,张珏,曲霏.跨境电商生态圈构建及发展路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23):207-212.

[6]張赫楠,许正良.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架构及演进研究[J].2020(2):28-39.

[7]TANSLEY A G.The use and abuse of vegetational concepts and terms[J]. Ecology, 1935, 16(3): 284-307.

[8]千年生态系统评估项目组.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评估框架[M].张永民,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51.

[9]郑师章,吴千红,王海波,等.普通生态学——原理、方法和应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2.

[10]孙儒泳,李博,诸葛阳,等.普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28.

[11]杰拉尔德·G·马尔滕. 人类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M].顾朝林,袁晓辉,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

[12]MOORE J F. Predators and prey: a new ecology of competi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3,71(3):75-83.

[13]詹姆斯·弗·莫尔.竞争的衰亡:商业生态系统时代的领导与战略[M].梁骏,杨飞雪,李丽娜,译.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9-10.

[14]胡斌,章仁俊.企业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机制[J].财经科学,2008(9):78-85.

[15]楼园,赵红.企业生态系统模型及非生物环境因素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3):61-64.

[16]王兴元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及其研究意义[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175-177.

[17]陆杉,高阳.供应链的协同合作: 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7(5):160-161.

[18]钟耕深,崔祯珍.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及其发展方向[J].东岳论丛,2009(6):27-33.

[19]FROSCH R A,GALLOPOULOS N E. Strategies for manufacturing[J]. Scientific American,1989(4):601-602.

[20]KORHONEN J.Theory of industrial ecology:the case of the concept of diversity[J] .Progress in industrial ecology, 2005(2):35-71.

[21]周文宗,刘金娥,左平,等.生态产业与产业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2]张攀,耿涌.产业生态系统多样性发展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6):41-47.

[23]施晓清.产业生态系统及其资源生态管理理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6):80-86.

[24]李晓华,刘峰.产业生态系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13(3):20-32.

[25]周建良.基于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中小企业发展策略研究[J].企业经济,2011(9):63-65.

[26]刘志坚.基于产业集群的企业生态网络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61-64.

[27]胡岗岚,卢向华, 黄丽华.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及其演化路径[J].经济管理,2009(6):110-116.

[28]李春发,冯立攀,韩芳旭,等.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博弈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15(4):75-78.

[29]王千.互联网企业平台生态圈及其金融生态圈研究——基于共同价值的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14(11):76-86.

[30]李震,王新新.互联网商务平台生态系统构建对顾客选择模式影响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6(4):67-82.

[31]DOUGLAS A E. Symbiotic interactions oxon[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36.

[32]袁纯清.共生理论及其对小型经济的应用研究(上)[J].改革,1998(2):101-105.

[33]胡晓鹏. 产业共生:理论界定及其内在机理[J]. 中国工业经济,2008(9):118-128.

[34]郝斌,任浩. 企业间关系结构及其共生演化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31(11):29-37.

[35]袁纯清. 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16.

[36]LEWIN A Y ,CARROOL T N .The coevolution of new organization forms[J].Organization science, 2003, 10(5):535-550.

[37]庄悦群.从生态位到可持续发展位:概念的演进[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4):1-4.

[38]HANNAN M T, FREEMAN J. The population ecology of organiza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7,82(5):929-984.

[39]王楠,徐枞巍,郑平.电信产业生态系统的生态位与竞争战略研究[J].企业经济,2009(3):55-58.

[40]丁玲,吴金希. 企业生态位演化研究:联想跨国并购案例[J].科研管理,2019,40(10):151-160.

[41]KIM H, LEE J N, HAN J. The role of it in business ecosystems[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10,53(5):151-156.

[42]宋燕飞,邵鲁宁,尤建新.互补性资产视角下的电动汽车企业生态位评价研究[J].管理评论,2015,27(9):108-119.

[43]张夏恒.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33.

[44]洪帅,吕荣胜. 中国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综述[J]. 经济问题探索,2017(5):38-45.

Construction Mechanism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Cross Border E-Commerce Ecosystem

Zhang Xiaheng1,2

(1.Business School,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Xian 710122, 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Qinghai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Xining 810007,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the important role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is gradually recognized, but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effective theory to analyze i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system,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concept and analyzes the structure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ecosystem,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cross-border e-commerce ecosystem follows the evolution logic of ecosystem, business ecosystem and e-commerce ecosystem.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ecosystem is in the same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practice fields, but it is still in the early stage of its development. Based on symbiosis theory and niche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Alibaba case stud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path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eco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iotic unit, symbiotic relationship, symbiotic environment and niche breadth.

Key words: cross-border e-commerce; ecosystem; symbiosis theory; niche

(責任编辑:张梦楠)

猜你喜欢

共生理论生态位生态系统
产业结构与用地效益互动机理探究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生态位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支持研究
生态位视角下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
基于共生视角的财务战略拓展及实践路径研究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基于生态位的企业成长理论研究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共生理论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