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下的共享经济变革研究

2021-09-06宋立丰鹿颖宋远方

当代经济管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新基建科技创新

宋立丰 鹿颖 宋远方

[摘 要]科技作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变革关键因素、推动共享经济创新式发展主动力,科技创新下共享经济变革的研究对探讨未来共享经济模式如何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案例演绎逻辑,选取“新基建”与共享出行为例,整合分析科技进步与共享经济发展两者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共享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演进休戚相关,在共享经济变革驱动机制分析中所抽象的涵盖供给、需求两侧的科技创新对共享经济变革影响因素,在共享经济的后续发展与实践中践成、印证。因此,科技创新下的共享经济变革、演化是在综合其交互关系的驱动机制中实现的,共享经济将向模式分化共享、泛化及定制化共享和创新化共享演化。

[关键词]“新基建”;科技创新;共享出行;共享经济变革

[中图分类号]F49;F724.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0461(2021)07-0035-09

一、引 言

共享理念及其实践可以追溯至农耕经济时期,人们通过交换使用生产资料(犁耕农具等)、协作生产等方式获得经济优惠。近现代工业化时代的到来,获得互惠的共享在规模化生产的生产资料富余后,1978年美国社会学家马科斯·费尔逊和琼·斯潘思正式提出了以暂时转让闲置资产使用权获益的共享经济概念[1-2]。2000年后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以爱彼迎和优步为代表的平台型共享经济快速崛起并成为全球现象后,共享经济迅速流行并规模化发展[3]。而共享经济进入我国后,其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化,以分时租赁为代表的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P2P为代表的互联网共享,以及平台化的共享出行等共享经济模式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不可否认,共享经济发展的同时产生了一些问题,如用户信息泄露、出行安全导致的共享信誉下跌、交易价格失衡的市场秩序混乱、劳资规制缺乏规范带来的劳动纠纷等[4]。在这些问题出现后,很多学者从新兴技术角度给出了解决方案的相关研究和建议,例如,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用户信息泄露、利用人工智能解决安全问题、利用线上化的平台交易模式解决交易价格失衡等[5]。由此可见,在实践中,科技作为共享经济推广繁荣的基础,是共享经济发展、创新、实践,以及实现大规模普及的重要推动力。同时,对于共享经济模式中既存问题的解决,学者们也倾向于从新兴科技视角予以探讨。因此,无论是从共享经济实践总结,还是学术研究角度,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科技创新与共享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但是,科技是如何影响共享经济演进?以及在全球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成为国家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情况下,未来科技进步、新兴科技不断涌现将会如何引领共享经济未来的发展?还没有学者予以系统的研究和说明。当然,这一系统问题的探讨涵盖内容较为宽泛,尤其是科技涉及的概念相对模糊、范围太广,本文通过案例演绎逻辑研究这一问题。

我国是目前共享经济实践模式最丰富、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国家,共享的模式和理念已经在我国得到普及并深入人心。而我国的科技创新近年来不断涌现,科技强国策略在我国深入贯彻实施。201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的布局,强调了涵盖5G技术、互联网、区块链等核心技术的“新基建”建设是我国建设综合性、全面化、现代型国家的关键着力点[3]。实际上,“新基建”涵盖着由国家主导的科技更新换代、集中化、系统化的科技基础变革、升级。因此,本文以“新基建”作为切入点,试图探索以“新基建”為代表的一系列新型科技将如何引领共享经济的变革。其中,选择我国适用最广、品类最全的共享出行作为标的,即以“新基建”与共享出行为例研究科技创新下共享经济的变革方向。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构建

(一)共享经济的分类及界定

共享经济概念首次提出时,被描述为一种消费模式: 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的个体间交易等,其本质是暂时性出借使用权获取收益的资源再分配[2]。近年来,随共享经济实践演化发展,其理论界定和分类被广泛探讨。已有研究将共享经济分为三种典型模式:协同消费模式、共享经济模式和分享经济模式。其一,协同消费模式。依据Botsman和Rogers对协同消费经济的讨论,协同消费模式指通过资源的所有权交易提高社会资源使用效率,着重于资产所有权转移的低成本、平台化交易[6]。以分时租赁为代表,如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等。其二,分享经济模式。分享经济模式与共享经济模式的核心区别在于闲置是否存在[7]。分享经济模式利用对企业或个人是否持有闲置资产的界定,突出个人持有资产的分享经济模式的弱盈利性,强调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实现资源整合和再商品化、创造社会价值,实现共享主体间去中介化交易,极大活跃市场。其三,共享经济模式。共享经济模式不同于分享经济模式对于社会总效益的追求,共享经济追求规模化效益,实现去中心化规模化交易,如资本下的平台化知识共享、快车出行。

不难看出,以往学术研究对于共享经济模式间认知分化,关于各模式存在基础、经济逻辑和模式价值创造的推论,缺乏包括共享经济模式间的边界、共享经济的泛在边界的明确论述。但是,通过共享经济领域内实践观察可以发现,尤其是出行领域、住宿领域内的共享模式分化严重的同时,彼此间的协同交叉日益丰富。也就是说,满足领域内需求的共享经济,域内各模式彼此需求呈现出协同效应。

(二)科技创新与共享经济关系的研究回顾

以往的研究,已经零散地阐述了技术进步对共享经济的影响。通过整合已有研究和实践观察,本文将这种影响大致区分四个演化阶段,如图1所示。第一阶段,共享理念普及与模式化。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传统的资源配置忽略市场自我调节能力,拟作静态的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6]。而早期PC、浏览器技术涌入市场后,基于网页信息共享建立的新交易模式减少交易成本的同时,实现企业和市场协调的资源配置,摆脱了消费者

对生产企业的依赖,扩大了交易场景。以二手交易市场为代表,强调用户端通过平台进行交换,包括劳务、技能、服务等资源利用平台实现供需匹配。此阶段,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物品所有权转移、互惠共享,但这种经济模式并不常见,没有规模效益,且由于技术局限,现有研究认为此阶段仅是共享理念的实践化发展,而非共享经济[8]。第二阶段,移动互联网下的早期共享经济。互联网及在线支付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交易模式的时空限制,作为交易媒介的平台一边连接需求方,一边连接供应方,补足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自我调节的限制,消费者通过平台搜寻闲置资源的共享信息,更主动地实现闲置物品共享交易。在平台型经济下,越来越多的产品是共享而不是私有的,用户无须拥有所有权就可享受产品的共享经济模式正式出现[9]。通过分时租赁,以携程、网约车为代表的早期共享经济,利用平台经济,在我国快速发展并推动共享理念的普及和深入。第三阶段,大数据下的共享经济普及。利用云端数据库、卫星定位系统的大数据技术融合,实现了协作交易下的共享经济有效、智能的供需信息匹配,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7]。以爱彼迎和优步为代表的平台型共享经济快速崛起并成为全球现象后,共享经济引发全球热潮。在线技术实现了适当的时间和地点提供具有高度针对性、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的市场需求,互联网使得差异化成本越来越低,单一品种、大规模定制的传统共享经济发展为多品种、个性化定制的共享经济[9]。基于大数据、信息识别等技术融合,人们对共享的个性化、复合需求的期待得以满足[10]。第四阶段,向理想化分享演化的新共享经济。目前,以区块链、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无人车或新能源汽车以及5G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科技蓬勃发展,已有学者论证,这些科技将不断地改变交易模式、行为习惯以及现有的经济存在基础、价值创造。也就是说,科技的演化升级因其自身颠覆性的破坏式创新力,必然会对现有的共享经济模式产生新的影响[11]。而这种全方位的、渗透式的、极具精益的新兴技术将对共享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使现有的共享经济平衡状态怎样变化?这种变化在供需层面如何具体表现?这一系列问题将引导共享经济的新发展,亦是本文研究重点。

综上所述,信息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无疑是共享经济进步的必要条件。而共享经济大规模普及后,信息技术发展更为丰富的实践表现暗示着科技创新与共享经济间必然有其影响机制[5]。科技创新与共享经济必然存有联系,在共享经济出现伊始可见一斑。颠覆的破坏

式创新提供共享经济的构件基础,信息交流平台赋予共享经济模式区别于其他经济模式的独特性,降低交易成本、打破交易时空限制、极大化交易场景的领域内运营特色,在改变传统交易理念的同时,为新交易模式铺垫道路。而新经济模式对效益最大化追求又影响科学技术的专业化演进,专业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更为个性化、多样性的共享经济模式出现。由此可见,技术进步的确对共享经济的进步有着重要作用,已有研究分别对5G技术、互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对共享经济有何影响、作用进行了相应分析探讨,指出科技创新实现共享经济在需求满足过程中可以实现的一系列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也就是说,科技创新对推动共享经济的发展、降低交易时空成本的确至关重要。然而,有关科技创新对共享经济影响的整合、系统的综合性研究尚待补足,其如何交织于共享经济发展即本文研究重点。

三、“新基建”下我国共享出行变革分析

目前,有关科技创新对共享经济影响的研究,因涉及的科技、共享经济概念相对宽泛、模糊,使整合性研究讨论匮乏。分析困境包括:一方面,新兴科技还处于涌现式的相对零散的发展状态,对于经济作用力因发展持续性难以厘清;另一方面,共享经济纷繁复杂,各领域的共享经济模式也层出不穷。具体界定于某一共享经济模式的研究,因为其模式间界化难以保证结论的普遍性。因此,本文以“新基建”驱动下我國共享出行领域的发展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不再具体界定某一种共享经济的模式,而是聚焦于共享整体领域和经济理念,从供给和需求角度,研究科技创新对其领域内的整体式、系统性影响。选取共享出行这一我国实践模式最丰富的、规模最大、理念深入人心的共享经济实践为研究标的,探讨新兴科技创新对共享出行模式的影响,观察和总结其模式演变方向。同时,“新基建”(涵盖5G技术、互联网、区块链等核心技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和科技建设重点工程,是我国科技创新技术建设的代表,本文即以此大型事件作为探讨未来科技创新对共享经济影响的契机和切入点,聚焦于“新基建”下我国共享出行模式的演变进行案例分析。同时,因科技与共享经济概念相对宏大,本文采用演绎逻辑,根据特定情境探究两者的关系。

(一)“新基建”与我国共享出行领域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源于2018年4月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强调及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基建”布局[3]。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指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目前,对于“新基建”的概念分为狭义、广义和“新义”三种不范畴的定义,狭义的新型基础设施,包括5G网络、云平台、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广义概念将其具化为建设流程;而“新义”概念则突破数字经济特征,扩容至特高压、轨道交通等领域[5]。目前,基于数据使用的狭义概念契合数字经济被广泛接受,5G网络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高精度、低延迟、互操作、安全性、低功耗发展,契合共享经济实践发展,破除市场数据匹配的延时、低效益桎梏。

共享出行作为典型的共享经济模式,是一种借助网络作为信息平台,是闲置资源(车辆)使用权的暂时性转移、以物品的重复交易和高效利用为表现形式的新型出行方式。也就是说,共享出行是共享经济时代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和丰富的出行供给方式共同作用的产物。具体而言,共享经济使得出行价值创造的参与者角色多元化、动态化,顾客既可以享受服务资源也能够提供服务资源,他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客体,企业成为服务背景,不再是服务主导者,即共享出行是在共享经济的基础上,通过平台和大数据信息匹配实现出行供需高效连接、实时匹配的出行生态系统[5]。

(二)“新基建”对共享出行的影响

对于“新基建”中的典型技术,如区块链、人工智能对共享经济的影响,已有学者进行了相对分散的研究和论述。本文将其整合并结合共享出行实践发展趋势,对以“新基建”为核心的区块链、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下无人车/新能源汽车以及5G新兴技术对共享出行的影响进行综合性、整合化分析。

1.区块链技术对共享出行的影响

区块链作为分布式记账的拓扑式网络协议架构,其去中心化、安全不可篡改等特征本质上契合了共享经济开放、共享、信任的理念,其对共享出行的影响,如图2所示。在共享出行发展中,

高运营成本是桎梏企业市场推广、运行、产品维护的关键难题,如共享单车企业,其车辆生产成本在百余元至上千元不等,投入运营后还要负责维护、回收等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支持,导致运营成本非常高[12]。除此之外,线上的运营成本、技术保密、设备维护等高额费用的存在,更使许多企业难以盈利甚至破产[9]。而区块链技术的使用,达成共识的去中心化的企业架构使得企业不再投入巨额资金维护自由服务器群,节点储存的数据在具备安全性和准确性的同时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同时,数据的储存共享机制使得多个共享经济服务提供商可以共享同一组区块链数据,用户在使用任何服务商提供的产品时所产生的信用数据都能够在同一个区块链中进行存储,从而为服务提供者共享用户信息提供了方便,解决了在共享出行交易中信息匹配不合理的问题。信息为顾客所拥有、被服务者所读取,平台中介作用被削减的共享出行重构了共享经济数据关系和交易关系[11]。而供需双方根据自身需求达成交易共识的定制交易的实现,催生顾客在需求满足过程中对个性化的数据定制服务的需要,区别于原有共享出行商业模式,实现基于个性化服务认识的协同价值的创造,进而影响传统共享出行模式更具社会性,社群化的共享实现个体个性化需求同供给的匹配,出行共享领域内交易模式更具人合性,如顺风车在去中心化、服务定制化情境下出现两极发展,一方面,以满足社群效益被规模化经济兼并为租车;另一方面,为个性社交出行的复合、动态、多样化需求演化为独有特色的“房车”出行。

2.工业互联网下的无人车/新能源汽车对共享出行的影响

工业互联网是通过网络平台把共享工业生产全流程的各种要素资源联合起来,从而实现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解决目前由信息传导“失真”导致的能源供需不平衡、环境污染、产能过剩等问题。在共享出行实践中,出行市场的供需错位已经带来了诸多问题。而工业互联网改善了这一情景,如图3所示,共享工业生产全流程要素资源共享下,新能源汽车基于工业互联网系统使共享车辆信息,如座位、车型等信息,顾客根据具体的车辆共享信息选择所需的共享出行满足客体,实现空间定制化、私人定制化共享,如随个性化对“车位”进行闲置赋能,在资本逻辑运行下,市场个性化定制生产“单座汽车”“一座车”[13]。而在实践中,新能源汽车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延伸自身产业链,如奇瑞公司,生产新能源汽车后开发并运营曹操专车APP,一体化的经济策略降低了共享出行主体成本,且生产新能源汽车后续耗能和生产成本相较于传统汽车下降,企业盈利能力上升的同时扩大其在出行领域的市场份额,社会效益亦在增长[1]。同时,无人车在车辆间信息交互以平衡车速的信息机制下投入共享出行市场,破除了出行对人工服务的依赖,极大地提高了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因出行效率低、安全要求高的出行机动性。也就是说,无人车或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实现了科技融合与协同在共享模式的应用,实现了共享出行交易场景及交易范围的扩充。以快车为例,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对不同车型与客户消费信息匹配后,针对分化、分级的消费信息进行规模化私人订制,实现兼具出行、娱乐等多需求的共享出行满足。

3.人工智能技术对共享出行的影响

人工智能指计算机基于大数据、机器学习算法等模拟人类系统思维和自主决策能力,进而替代人类更高效完成特定工作的技术,强调深度学习带来的智能化技术[14]。得益于互联网时代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底层技术及软硬件资源的积累和提升,我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已逐步成熟,满足商业化发展需求。其深度学习特性更是实现市场经济对于用户特征和产品属性等关键信息提取、营销场景个性化预测的重要基础[1]。人工智能对共享出行影响,如图4所示。基于大数据深度学习的智能判断、识别等基础性的技术是实现无人车和区块链整合的焦点。以顺风车出行为例,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对各个领域具备强大的渗透力,这种渗透可以事先整合市场供需双方相关信息的及时处理,大幅降低不必要的时间、劳动等成本消耗,顺风车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将围绕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展开,对于顾客兼具娱乐、出行的综合性、场景化的需求利用智能客户端及时得到满足。而深度学习后的数据系统将已有信息处理结果和系统信息结合产生的新信息,能够以更大规模和速度复制劳动行为、加快信息速度,实现智能客户端的智慧出行、自由出行。同时,全球经济化环境下,消费者趋于社群化,根据不同需求、偏好自发组建为不同的“小圈子”或者不同的社群,而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家长本位”(以消费者权益为优先的行动指导)赋予每个社群以独特AR场景,例如,对于安全场景提供有关共享出行的信息保障机制信息,包括滴滴出行的“安全+服务”“全场录音+录像”的服务提供。人工智能的共享出行使得充分考虑社会性的安全出行服务成为可能,达成共享出行社会效益实现的目的,保障我国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共享出行体系建成和运作。

4. 5G网络技术对共享出行的影响

5G网络技术,就是利用超高速传输、超低延时的通信技术实现及时反馈的网络技术[15]。目前,对于5G的统一认知是5G将实现万物互联、随时在线。基于万物互联的5G网络技术使用对共享出行的影响如图5所示。毫无疑问,在共享出行中存有关键问题,如车辆所在路况、用户对于用车的时间敏感度等信息的传导。5G、车联网使用后,对用户而言,市场的车辆需求信息在车联网加持下快速处理汇总到后台,经大数据处理给出最优反馈,综合化、高效提高出行效率,完善用户体验。对企业而言,拥有随时在线自主反馈信息的智能化平台实现了车辆及时遣派,提高企业营运效率,减少企业经营成本。而且,5G技术快速的信息处理机制,可以在互聯的信息网络中实现市场出行信息的分类,对于不同层级的需求信息归类处理,实时调配车辆、优化车辆地区投放配比,甚至结合无人车技术,由车辆根据用户下单自行前往用户所在地,实现共享出行自由,提高工作效率、收益[12]。而且,智能匹配和车联交互技术的使用使得消费者在出行选择中更具选择权,实现自由选择的共享出行。不可否认,5G

网络系统出现,是共享出行多样化、层次化发展演变的基础。但5G并非出现即普及的,它需要长时间实现技术的更新换代,如顺风特色“房车”出现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顺风车持续存在,多样化的共享经济模式并存。在这个过程中的消费分化、分级则随着大数据的应用不断进行,大数据则对分化、升级的需求方提供精准匹配。以顺风车为例,实现将有娱乐需求的乘客同放置音响、花束等共享车辆实时匹配[13]。车联网系统下共享出行的需求满足更加注重交互性,充分沟通的共享出行在实践中展现出分享特征。

由此可见,“新基建”建设使得大城市、人口密集地区的共享出行实践多样化,实现模式更为场景化、全面化,实现了颠覆式的发展。其影响路径为:基于技术构成下对于共享出行机制的影响,进而催生对共享出行模式的实践。而共享出行模式对不同技术的充分利用,使其逐步分化、衍化为新的共享出行模式。如利用区块链技术的

去中心化、服务定制化共享机制,破除了基于平台的交易场景限制,实现了去中心化共享出行实践,降低交易成本、实现消费者间有效,共享出行更具有社交属性、个性化特征,快车/租车的共享出行向专车出行演化。而大数据使用的5G技术逐步普及使得共享出行更智能,共享出行需求满足的实践机制更为层次化、多样化,因此共享出行实践发展表现为基于车联网的供需信息智能匹配化、自由选择化,智能无人车、特色“房车”等新共享实践形式出现。同时,新兴科技的创新会影响共享出行模式的基础理念和要素,工业互联网应用后的新能源汽车涌入共享出行市场后,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共享理念下的共享出行模式向空间定制化、私人定制化的共享出行演化,进而演变为更富多样性、富集化、创新式的共享实践模式,如“一座车”“房车”。由此可见,科技创新的确对共享出行有着重要作用,科技创新在共享经济中的应用,使其在实现需求满足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也就是说,科技创新丰富了共享经济实践、优化了共享经济价值创造机制和交易模式,对共享经济发展与实践起着整合性、系统化作用。

四、科技创新对共享经济变革的驱动机制

从上述案例分析中,可以发现科技创新对共享经济变革的影响,实际上是改变了其交易模式、交易关系,是对其经济学基础理念的变革,需要抽象化地分析科技创新对共享经济的改变。因此,本文在科技创新对共享经济变革驱动机制的探讨方面,涵盖了共享经济整体领域内的各方面要素,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分析。

(一)科技创新对共享经济影响要素分析

1.供给侧驱动因素

首先,科技创新孕育产生了共享经济实践基础。共享经济的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进步是相互交织并不断促进的,科技创新对传统交易模式的颠覆、价值创造路径的改变催生了共享经济。一方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颠覆性技术的自我发展、运作孕育,突破实体化的虚拟生产力出现,直接催生出新的交易业态,如典型依赖平台作用的网络直播等出现,以平台经济为构成要件的共享经济应运而生。另一方面,市场经济运行下,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对当前技术不再满足,精益化需求下,生产技术、数据使用、信息技术等技术不断创新、发展,这必然会对其他产业产生影响。在资源最大化利用驱动的市场经济下,新经济模式必然突破传统交易模式的时空限制,共享经济作为资源再分配和闲置价值创造的经济形式突破传统交易主体局限,实现个体与企业、个体与个体间交易,在强调深度学习的新兴技术应用下实践更为多样化,满足数字经济复合型、高层次、个性化需求,时代知识、劳动等虚拟生产要素为代表的虚拟共享亦使得共享发展规模不断繁荣、扩大。

其次,科技创新为共享经济实践形式多样化提供可能。共享就其理念实践可溯及农耕经济,农户间经济共享农具、协作生产等都属于共享实践。近现代工业化后的共享实践逐渐丰富,例如邻里共同收听收音机和电视节目等共享形式出现,共享经济概念才被提及及为大众所知。而以数字科技、信息科技、电子科技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以平台为核心的共享经济模式全面崛起提供了可能,从典型的爱彼迎和优步为代表的民宿和出行共享,到我国共享单车、共享民宿的共享实践百花齐放[4]。也就是说,共享实践的多样化及理念普及贯穿于互联网技术普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中。

最后,科技创新更高效调动社会资源,扩大社会总福利、减少浪费。科技创新初期,工业化、标准技术的使用使得生产效率短时间内极大提高,增加了社会资产总量,提供了共享基础,即物质资料极大丰富后,基于闲置资源的早期共享出现[16]。现在,科技创新表现为定制化、个性化服务的产成,使人们共享模式更为多样、资源利用效率更高,本质上是一种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创造社会总福利。个体/组织闲置资源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机制使得基于认知概念转变的共享产物具有使用价值与劳动价值双重属性,如私家车用作“KTV”顺风车时,顾客通过车辆使用实现出行目的亦创造演唱劳动效益,车辆功能性、空间化利用最优化,社会总福利自然上升。同时,科技创新的大数据、5G技术引导万物互联,数据、知识、劳动等新资源皆可通过分时租赁等共享方式进行赋能、创造社会价值,减少因信息技术迟延等带来的资源浪费。

2.需求侧驱动因素

一方面,科技使用推动共享消费升级和高需求层次共享实现。技术的使用实现了生产力的解放,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带来的生产性劳动时间缩短、劳动强度降低,使得人们拥有更为充沛的闲暇时间,娱乐、学习等高层次需求被关注、强调[17]。而基于大数据的消费信息处理和生产技术创新,人们临时性、个性化的需求逐步得到满足后,原始的工业化供给产品饱和以及新产品的出现使得交易模式升级,即市场消费不再以囤货、存储的传统消费模式为主流,定制化、个性化的消费升级契合高层次需求理论推动共享经济运营范围不断增长。社会中规模巨大的劳动盈余主体,互联网技术的使用使其分享闲置知识、技能的期望实现共享,如技术工人通过直播平台教授专业知识,其劳动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在满足基础需求的同时达成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的定制化需求共享。随着社会整体物质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的丰富,市场经济个体资本升级、社群化共享,个体需求呈现需求情感多样、需求个性差异、需求范围扩大特征,更倾向于依据自我的不同感情选择不同的消费产品或手段,即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倾向对同一产品具有不同的要求。而企业为满足这些复合需求,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盈利目标,传统工业化、标准化生产难以满足。技术创新下的新能源投入、人工智能分析则为之提供裨益,既减少企业营运成本,又实现个性化生产、制造目标,以定制“生产”的“KTV”顺风车为例,司机不仅满足了帮助他人、分摊自我成本的需求,还获得了音乐享受;而乘客既满足了自身的出行、低价、帮助他人分摊成本的需求,还满足了娱乐需求。这个过程中,更具人合性的交易模式亦使得技术进步下的共享经济价值创造更具社会性,实现社会效益优化。

也就是说,科技创新对共享经济的影响是契合供需平衡下对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追求。在供给侧需求满足中,科技创新不断优化市场经济结构,打破原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下的交易模式,建构了新的价值创造路径,这就必然催生新的经济模式,共享经济基础理念同科技创新下市场经济的契合推动其不断丰富、发展。而需求侧满足过程中,科技创新带来的经济基础变化使得交易模式不断升级、分化,社会追求不仅仅是大而多、更是好而优,为实现社会效益和复合需求的满足,新经济形式必然出现,而共享经济基础理念同科技创新下市场经济发展理念的契合正是实现其新发展的驱动力。这就实现了供需平衡下,社会总福利最大化共享理念的实践践成。

(二)科技创新下的共享经济发展趋势

科技引领共享经济变革。科技的应用使得共享经济模式在其各个活动流程层面都能够降低成本,科技创新与普及从根本上打破共享经济发展瓶颈,实现其长远发展。而数字经济相对于工业经济最大的变革在于其个性化、定制化个体需求和高效的社会资源配置需求,要求共享经济发展随人们精神物质需求的层次变化协调演化,展现出个性化、定制化特点。但这不意味着,科技创新下的共享经济发展是个体需求导向的经济。在向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是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的,也就是说,目前科技创新下的共享经济追求的依然是社会价值创造的最大化。因此,本文分析共享經济在科技创新下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三个演化方向,如图6所示。

1.共享模式分化

科技創新下,技术发展更具有专业性,不同共享模式依赖基础技术的专向更新,使其模式间差异化明显、壁垒出现。实质上,市场需求单一、需求层级相对较低、求同性相对较强的传统共享经济中,单一需求得到满足后,早期共享消亡,底层的基础需求满足的实体业态共享被组织化经济生产吸收,早期共享经济模式分化为组织化共享经济。而相比较于传统共享经济,表现出更具有差异性、社会性的基础分享经济,经分化的复合、动态、高层次需求呈现出更具综合性的共享模式,在创新技术满足了这种相对复杂、高层次的需求后,这种综合性的共享经济在市场规律作用下,分化为更为具体、多样性的共享模式,如互联网的WIFI共享、共享度假、联合共享等共享模式被分化出来,且各分化模式间因涉及生理、社交等多层次的满足,共享模式间有强烈的联合性特征。

2.泛化共享

目前,共享经济的经济目的实现依赖于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机制,依赖使用权的短暂共享获取收益。也就是说,在共享经济价值创造实现过程中,强调使用权的利用,而不是占有所有权益。科技创新下的共享经济基于使用权的价值创造机制在因技术专向化发展分化出涵盖品类更广、覆盖面更全的共享经济模式的过程中都可实现,即意味着共享经济模式随新技术实现需求的满足中,共享涉及领域更广、场景更多、人群规模更大,比如破除了老年人不可参与共享的人群限制,契合共享经济利用使用权获益这一构成要件的满足的泛化理解。那么,对于同一所有权基于使用价值追求契合多种经济模式后,共享经济与其他经济模式界限泛化,涵盖共享规模不断延伸。

3.定制化、创新化共享

科技创新的应用,使得共享消费升级和需求高层次发展。技术的使用实现了生产力的解放,使得人们拥有更为充沛的闲暇时间,娱乐、学习等高层次需求被关注、强调。个体需求呈现需求情感多样、需求个性差异、需求范围扩大特征,满足需求的共享倾向于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倾向等向定制化、创新化共享发展。也就是说,现有的共享经济模式,在技术的驱动下,纵向会发展为更具特色化、针对性的交互式共享模式创新,如交易主体间,一方进行出行共享的同时另一方进行民宿共享,实现包含盈利模式、连接模式(基于交易双方的交互发展为涉及多方关系的社群化连接模式)、评价模式等在内的共享模式创新。同时,随技术融合、整合的不断深化,多种技术应用于同一领域后,共享交易场景丰富化的盈利模式、连接模式的创新,实质可以看作是一种横向社会供需关系的创新,由于需求的灵活性、变化性、层次性更加分明,新需求的产生更加旺盛,对应有新的供给进行满足,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上面论述的共享模式、覆盖面、场景、融合科技都会随社会供需的变化实现共享定制细化、创新化发展。

五、结论与展望

技术进步对共享经济的进步有着重要作用,目前有关5G技术、互联网、区块链等核心技术对共享经济的影响已有相应研究指出,科技创新下的共享经济实现在需求满足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然而,对于科技创新背景下,科技创新对共享经济影响的整合化、系统性的综合研究尚待补足。本文以共享出行为例,研究科技创新对于共享经济变革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科技创新的确会对共享经济产生影响。信息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无疑是共享经济进步的必要条件。而共享经济大规模普及后,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第二,“新基建”技术作用下的共享出行将技术融合于交易模式、价值创造各方面,技术驱动的共享出行发展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而不同技术构成的科学技术投入都对共享出行模式和实践产生不同影响、推动其不断演化。

第三,科技创新对共享经济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供给、需求两方面。一方面,供给上,科技创新为共享经济提供经济基础、实践多样化条件,同时优化共享资源配置、契合共享理念;另一方面,需求上,科技使用推动共享消费升级和高需求层次共享实现,共享需求满足更加注重于定制化需求的满足。

第四,根据以上分析的未来共享经济将向模式分化共享、泛化及定制化共享和创新化共享发展。不可否认,科技创新是时代生产力,掌握核心技术是在新经济时代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核心要义,共享经济作为依科学技术而生的经济模式,作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关键,推动落实“新基建”建设,将成为我国经济繁荣、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在此时代背景下,本文讨论的比较片面,有关科技与共享经济论述局限于“新基建”下共享出行变革研究的特定场景,缺乏对科技与共享经济相关联系的综合性、系统性的统筹分析,而涉及科技创新下共享经济未来演变方向的相关结论没有给出叠加性、整合性的结果,难以得出普遍使用的结论。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将对此进行更为细致、综合性、系统化的分析,结合科技创新在不同共享领域的实践应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普遍性研究结论,为我国的共享经济在数字经济时代的长久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BELK R.You are what you can access: sharing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online[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4,67(8):1595-1600.

[2]FELSON M, SPAETH J L.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J].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978,21(4):614-624.

[3]王水莲,李志刚,杜莹莹.共享经济平台价值创造过程模型研究——以滴滴、爱彼迎和抖音为例[J].管理评论,2019,31(7):45-55.

[4]BARDHI F,ECKHARDT G M.Accessbased consumption: the case of car sharing[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12,39(4):881-898.

[5]李华军.经济增长、双轮驱动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理论演进与中国实践[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0,10(8):1-24.

[6]BOTSMAN R,ROGERS R. Beyond Zipcar: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10,88(10):20-33.

[7]MATZLER K,VEIDER V,KATHAN W.Adapting to the sharing economy[J].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15,56(2):71-77.

[8]刘根荣.共享经济:传统经济模式的颠覆者[J].经济学家,2017,34(5):97-104.

[9]RICHARD B,CLEVELAND S.The future of hotel chains branded marketplaces driven by the sharing economy[J].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2016,22(3):239-248.

[10]LAMBERTON C P, ROSE R L.When is one better than mine?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and altering participation in commercial sharing systems[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2,79(4):109-125.

[11]史竹琴,蔡瑞林,朱先奇.智能生产共享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7(6):130-139.

[12]荣朝和.互联网共享出行的物信关系与时空经济分析[J].管理世界,2018,34(4):101-112.

[13]宋立丰,宋远方,国潇丹.基于数据权的现实与虚拟闲置资产共享——区块链视角下的共享经济发展研究[J].经济学家,2019(8):39-47.

[14]程絮森,朱润格,傅诗轩.中国情境下互联网约租车发展模式探究[J].中国软科学,2015(10):36-46.

[15]孙凯,王振飞,鄢章华.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分类和理论模型——基于三个典型案例的研究[J].管理评论,2019,31(7):97-109.

[16]陈冬梅,王俐珍,陈安霓.数字化与战略管理理论——回顾、挑战与展望[J].管理世界,2020,36(5):220-236.

[17]何源,乐为,郭本海.“政策领域-时间维度”双重视角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央地协同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21,29(5):117-128.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Sharing Econom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ake Chinas “New Infrastructure” and Shared Mobility as an Example

Song Lifeng1,Lu Ying1,Song Yuanfang2

(1.Beijing Wuzi University, Beijing 101149,China;2.School of Busines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China)

Abstract: As the key factor to adapt to the changes in the digital economy era and the main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sharing economy, the study of the changes of sharing econom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how the model of sharing economy will develop in the future und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Based on case deductive logic, this paper takes “new infrastructure” and sharing mobility behavior as examples,  integrates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sharing mobility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sharing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the evolu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re closely connected.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both sides of supply and demand abstracted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driving mechanism reform of sharing economy is applied and verified in the following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sharing mobility. Therefore,unde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change and evolution of sharing economy rely on the driving mechanism stemming from synthetic and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s. The sharing economy will evolve into pattern differentiation and sharing, generalization and customized sharing and innovation sharing.

Key words: “new infrastruc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hared mobility; reform of sharing economy

(責任编辑:李 萌)

猜你喜欢

新基建科技创新
“新基建”优于“老基建”
发展“新基建”,中国底气何在(观察家)
关于“新基建”下信息通信高校学科发展的探讨
2019,“新基建”竞争吹响号角
外媒拿中国在西沙“新基建”说事
论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要素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