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肥胖大学生体育锻炼减肥效果的meta 分析

2021-09-06潘道雍刘永光

喀什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臀围腰围有氧

潘道雍,刘永光,李 瑞

(喀什大学体育学院,新疆喀什 844000)

根据2016 年发布的全球成年人体重报告,全世界成人肥胖人口数量已经大于体型偏瘦人口数量,其中,中国肥胖人口达8960 万人,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1].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不吃早餐、以零食代替正餐以及生物钟紊乱等现象,导致我国超重和肥胖大学生的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2].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及心理健康的发病有显著关系[3],严重损害大学生身体健康.目前减肥控体重方法很多,如节食减肥、减肥药、脂肪震动机、抽脂和胃部整形手术等,但并不一定健康有效.我国也出现了大量关于大学生运动减肥的研究,由于运动周期、运动方式、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密度以及其他影响因素不同,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单纯运动对降脂减肥效果仍存在争议[4].鉴于此,本研究通过相关数据库检索对我国大学生运动减肥的随机对照(RCT)实验进行meta 分析,合并多项研究,提供更加可靠的量化结果,对解决大学生肥胖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为今后高等学校卫生和体育教学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服务知识平台、VIP 中文服务平台以及SinoMed(CB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以主题词+自由词的方式检索,以肥胖、大学生、体育锻炼、有氧运动、运动干预等为关键词在以上四个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各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 年5 月发表的中文文献,收集所有体育锻炼、体育运动或者运动处方影响我国肥胖大学生的中文文献.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研究对象.

采用国际上常用的PICOS 原则对文献进行纳入:以超重肥胖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有氧运动为干预措施的体育锻炼方式;对照组没有任何干预;结局指标包含BMI、BF%、腰围、臀围和WHR 等5 项指标中的一项或多项;研究设计方案为随机对照试验.

(2)研究类型.

主要采用体育锻炼对我国超重肥胖大学生影响的随机对照实验(RCT),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基本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干预措施.

实验组采用12~18 周的有氧运动干预,对照组无运动干预或不参加规律性的体育运动锻炼.

(4)结局指标.

选择试验后能反映大学生体成分和身体形态的指标,包括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WHR)、体脂百分比(BF%) 等5 项指标.

1.2.2 排除标准

(1)受试对象患有其他疾病,非大学生群体;(2)自身对照实验;(3)无法获取全文文献;(4)重复文献;(5)调查性和描述性研究meta 分析;(6)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结局指标描述不清的文献.

1.3 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

通过关键词对万方、知网、维普和CBM 等4 个数据库进行筛选,把符合条件的文献题录导入EndNot 软件,删除重复文献,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初步筛选出满足条件的文献.对合格的文献下载,通过阅读全文,按照研究的纳入、排除标准进一步剔除与本研究不符的文献,最终得到符合本研究的文献.

通过精读最终符合条件的文献,对文献的基本信息和相关数据进行提取,用Excel 编辑表格,从发表年份、第一作者、试验周期、样本量、平均年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干预措施以及本研究所需的结局指标进行统计整理.

通过改良的Jadad 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从随机序列产生、分配隐藏、盲法、撤出与退出等对每一项指标采用“恰当”“不清楚”“不恰当”进行判定.

1.4 数据处理

采用Review Manager 5.3 软件对纳入的10 篇文献中的结局指标进行合并效应量,同时绘制森林图,运用统计学检验法检验异质性,以I2≥50%或Q 检验P<0.1 提示有异质,则进一步分析异质原因进行分析描述,反之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文献的合并效应值Z、MD 和置信区间值95%的CI.采用Stata15.1 对不同结局指标纳入的文献进行发表偏倚检验,运用Begg 秩相关法和Egger 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对各数据库检索共获取267 篇文献,通过NotExpress软件自动剔除重复文献104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剔除不相关文献100 篇,得到可能合格的文献63 篇,再通过阅读全文剔除研究对象不一致、干预措施不一致、对照组不吻合、结局指标不一致的文献,最终纳入与本研究相关的10篇文献[5-14].筛选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纳入文献基本信息

本研究共纳入10 篇文献,其中实验类型为随机对照实验(RCT).以296 名在校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组148人,对照组148 人.在数据提取上,只提取实验前、后数据,部分文献包含实验中期数据,本研究没有纳入;在实验组干预措施上,部分文献有多种干预措施,本研究只纳入有氧运动组数据,对有氧运动+健康教育、有氧运动+饮食控制等没有纳入.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文献质量评价

纳入的文献质量,采用改良JADAD 评分量表进行评价.改良JADAD 计分法按文献随机序列产生、分配隐藏、盲法及有否描述研究参与者撤出或退出详情等评分,总分为0~7 分.本研究纳入的10 篇文献,其中有2 篇为中文核心期刊,6 篇为硕士论文,2 篇为普刊.改进后的JADAD 评分显示,5分的文献有1篇,4分的文献有2篇,3分的文献有7篇,评分结果如表1所示,文献整体质量较高.为确保筛选过程可靠性,避免主观偏见,文献筛选和方法学质量评价由2 名研究者独立完成、核对,如筛选过程中出现分歧,透过协商解决,存在差异时由论文第一作者决定.

2.4 meta 分析结果

2.4.1 肥胖大学生BMI meta 分析

目前,评定是否是肥胖者的金标准是身体质量指数(BMI),即BMI=体重/身高(²kg/m2)[5].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2001 年提供的标准[15],正常为BMI<23.9≤18,超重为24≤BMI<27.9,BMI≥28 为肥胖.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中,共有7篇研究描述了肥胖大学生体育锻炼干预后BMI的变化情况.经过异质性检验I2=23%<50%,且Q 检验的P=0.26>0.1,以上结果表明本次研究纳入的文献之间不存在异质性,所以采用固定效应meta分析.

从图2 可以看出,汇总的MD 值为-0.78,95%置信区间为-1.30~-0.26,且具有统计学意义,z=2.92,P=0.003<0.05,提示体育锻炼干预对肥胖大学生BMI 影响具有显著降低作用.

图2 体育锻炼干预对肥胖大学生BMI影响的meta分析森林图

2.4.2 肥胖大学生体脂百分比(BF%)meta 分析

虽然BMI 被广泛应用于筛查肥胖的重要指标,但不能对脂肪和肌肉进行准确区分,导致漏判大量隐形肥胖的人群[16].成年人隐性肥胖常采用BMI<24 kg/m2且BF%≥30%进行判断[17].本研究最终纳入的10 篇文献全部都描述了肥胖大学生体育锻炼干预后体脂百分比(BF%)的变化情况.通过对全部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得出:I2=0%<50%,且Q 检验结果的P=0.55>0.1.这一结果表明,本次研究纳入的文献不存在异质性.因此,可以采用固定效应进行meta 分析.

如图3 所示,汇总10 个研究的MD=-2.55,95%置信区间为-3.26~-1.83,z=6.95,P=0.000<0.05,有显著性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体育运动锻炼干预能显著降低肥胖大学生体脂百分比(BF%),且效应量为-2.55.

图3 体育锻炼干预对肥胖大学生BF%影响的meta分析森林图

2.4.3 肥胖大学生身体形态的meta 分析

由表2 可以清晰看出,肥胖大学生三项身体形态指标I2=0%<50%,P>0.1(P=0.69,P=0.80,P=0.42),提示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不存在异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进行meta 分析.

通过对肥胖大学生身体形态三项指标合并效应量后,在95%的置信区间WMD(效应量)均在无效线的左侧,共有5 篇文献154 名肥胖大学生比较了试验后腰围的变化情况.如表2 所示,合并后腰围WMD=-2.41,且P=0.00<0.05(MD),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肥胖大学生腰围较对照组显著性下降.有4篇文献130 名肥胖大学生比较了试验后臀围的变化情况,WMD=-1.21 且P=0.11<0.05,说明实验组臀围下降1.21 且显著.有5 篇文献128 名肥胖大学生比较了试验后WHR的变化情况,WMD=-0.02 且P=0.04<0.05,提示试验后实验组WHR 显著降低.

表2 肥胖大学生身体形态的meta分析结果

2.5 发表偏倚及敏感性分析

纳入的10 篇文献全部都描述了肥胖大学生体育锻炼干预后体脂百分比(BF%)的变化情况,由图4 可以看出,纳入的文献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平均值两侧,各研究比较对称且分布在漏斗图的中上部,表明本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

图4 体脂百分比(BF%)漏斗图

根据Cochrane hand book[18],纳入研究的数量小于10 篇时,不建议使用漏斗图检测发表偏倚.因此通过对大学生减肥效果的其他4 项结局指标进行Begg's 和Egger's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4项指标的Begg's检验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Egger's检验结果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

表3 偏倚检验结果

对5 项指标分别采用比较不同模型的效应量间差异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对每一项指标进行逐步删除其中的每一项研究查看效应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删除全部指标中任何一项研究后,每一项指标合并效应量无显著变化,提示全部指标结果较为稳定.

3 讨论

肥胖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身心健康和就业等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大学生肥胖已经发展成为其主要的健康问题,肥胖可以导致成年后胰岛素抵抗、癌症、中风和心衰等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增加[19].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大学生健康减肥控重的有效手段[5-20].赵丹[5]选取20 名男性肥胖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给予14 周的有氧运动+力量练习干预,试验周期结束后,实验组受试者体成分指标发生了明显变化,体重由101.4±6.9 kg 下降到88.7±5.5 kg(P<0.01);BMI 由35.1±3.7 kg/m2下 降 为32.3±3.4 kg/m2(P<0.01);BF%由32.4±5.1 下降到29.7±4.9(P<0.01).进一步说明体育锻炼能有效改善大学生减肥效果.廖俊辉[10]在研究中发现,经过14 周的有氧运动干预,40 名(男10 名,女30名)在校大学生,干预组在BMI、BF%、腰围、臀围、WHR等体成分指标在试验后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因此,14 周规律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形态相关指标具有显著的干预效果,对大学生减肥效果具有明显作用.

已有文献分析表明,运动干预能有效提高青少年减肥效果.吴志建[20]2017 年通过合并33 篇关于我国青少年运动减肥的RCT 相关文献,共1399 名实验对象(10~30 岁左右),进行了系统评价,由于各指标异质性较大,采用的随机效应模型,并进行了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肥胖青少年的BMI、BF%、腰围、臀围、WHR 分别下降了0.84 个标准差、3.89 个百分点、7.02 cm、4.32 cm、0.024个百分点,且P<0.01 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了运动干预能有效改善肥胖青少年的身体形态.汪轩霆[21]2019 年合并了32 篇(42 项研究)关于肥胖青少年运动减肥的RCT文献,研究对象为13~24 岁,各指标异质性较高,采用了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有氧结合抗阻运动方式对于改善肥胖青少年BMI、体重、体脂肪率类的体成分指标效果更显著.本研究通过合并大学生(18~21 岁)12~18周规律的有氧运动相关研究,分析大学生BMI、BF%、腰围、臀围、WHR 等身体形态的相关指标在实验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且各指标同质性较高,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系统评价大学生通过短期规律的体育锻炼干预后的减肥效果.

本研究纳入10 篇关于大学生运动减肥的随机对照(RCT)实验,meta 分析结果显示,通过短期规律的有氧运动干预能降低超重肥胖大学生BMI 值,通过异质性检验I2=23%,异质性较小可以忽略,故采用固定效应,合并效应量为-0.78,95%置信区间为-1.30~-0.26,P=0.003<0.05 说明通过短期规律的有氧运动肥胖大学生BMI 显著降低0.78 个标准差.短期规律的有氧运动对肥胖大学生BF%分析结果显示,I2=0%,不存在异质性,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0.000<0.05,BF%显著降低-2.55 个百分点.腰围作为衡量腹部脂肪蓄积程度,评价向心性肥胖最简单且相对准确的指标,与肥胖相关性疾病具有更强的关联[22],如果大学生的腰围大,说明腹部脂肪要高于正常范围,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就会更大.WHR 反映肥胖的类型,已有研究表明,血糖水平与WHR 成正相关,腰臀围比大,患病的几率越高[23].meta 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的腰围、臀围和腰臀围比等身体形态指标均有下降,且I2=0%,不存在异质性.综上所述,大学生经过12~18 周的规律有氧运动,可以显著降低BMI、BF%、WHR、腰围和臀围.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

(1)个别指标纳入文献较少,样本量较小;(2)在文献的选取中,仅限于中文文献,没有搜集到国外相关研究文献;(3)本次研究纳入的文献,大部分研究的随机方法不太明确,未使用分配隐藏和盲法,可能对评价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今后需更收集高质量相关研究以进一步更新本研究系统评价.

综上所述,本研究meta 分析显示,纳入的10 篇文献中,超重肥胖大学生的5 项结局指标BMI、BF%、腰围、臀围和WHR 具有非常高的同质性,且在95%的CI 和加权均数差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12~18 周规律体育锻炼对超重肥胖大学生具有较好的减肥效果.

猜你喜欢

臀围腰围有氧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腰围增加1厘米相当于老了1岁
臀围松量对女裤裆部特征的影响分析与模型构建
选腰围 试戴半小时
腰围佩戴有讲究
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腰围/臀围比的影响
浅析下肢动作对裙子结构设计的影响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