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文学无须塑造“完美花园”

2021-09-05陈璠

教育家 2021年31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儿童家长

陈璠

//

杜传坤,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基本理论专委会委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山东研究院常务院长,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近期,网络平台出现了一些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讨论,引起广泛关注。“儿童文学不堪入目”“家长要警醒,这些‘儿童文学千万不要再给孩子看了”“你孩子正在看的‘儿童文学有毒”等文章频繁出现,不少人不禁陷入迷茫:儿童文学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应对所谓“毒”作品对儿童的威胁?如何帮助儿童在适宜的文学氛围中自由成长?针对相关问题,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院院长杜传坤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让文学“散漫”地滋养儿童

《教育家》: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具有什么特点?对儿童成长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杜传坤:优秀的儿童文学必定是优秀的文学,优秀文学的标准体现在“经典”二字,正如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所说,“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优秀的文学加上限定语“儿童”,进一步明確了文学的目标读者,文学作品是否“适合”儿童成为评判的前提性标尺。尽管“适合”的标准经常处于变化之中,但笼统地说,能够打动儿童情感、激发想象、触动心灵、解放心智,富有童趣,带给儿童美的享受、善的启迪的作品,都可以称作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成长意义重大,而且是多方面的。第一,对不同年龄段儿童意义不同。对幼儿而言,阅读不仅是为了听到有趣的故事,还为了满足情感的需要。日本绘本大师松居直曾提到,一个五岁小女孩要妈妈给她讲故事,而拒绝看电视里的叔叔讲故事,原因是“电视里的叔叔不会抱着我”。第二,不同文体对儿童的意义不同。儿歌的音韵节奏、童话的幻想、寓言的理性思维等,对儿童发展各有其价值。第三,优秀的儿童文学为儿童精神世界的发展奠基,从而“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儿童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助于丰富精神世界,让童年更快乐、有意义,拥有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教育家》:前段时期,网友爆出部分童书存在少儿不宜的内容,比如性描写、自杀桥段等,涉及的部分图书已被下架。儿童文学作品是否要与“性”“自杀”话题“绝缘”?

杜传坤:童书所谓的“少儿不宜”问题,中外儿童文学历史上都有过多次讨论,“适宜”的标准是流动的、历史性的。童书中的“禁忌”隐含着成人对于儿童应该知道什么以及达到何种程度所设定的界限。关于性、暴力、死亡等内容曾经在民间童话中大量存在,后来在儿童性与文学性的双重标准下不断被删改,以使其更“适合”儿童。有些内容无法删除,但在写法上也区别于成人文学,比如对暴力的描写不铺张、不渲染、不描写细节,避免儿童产生血腥、恐怖的感觉。与其简单粗暴地将某些内容一概清除,不如在文学的框架下探讨其表现形式与艺术手法的可接受性,同时考虑幼儿文学、狭义上的儿童文学(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少年文学等不同层次儿童的阅读差异,培养儿童的鉴别反思能力。儿童置身、了解的世界并非是完美花园,儿童也并非“无性化”存在,刻意打造单纯、美好的幻景并不利于儿童的成长。

“美之教化”和“教化之美”

《教育家》:许多幼儿园都开展了不同类型的阅读课程、阅读活动,效果不尽相同。如何理解儿童文学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幼儿园应如何发挥儿童文学在教育中的作用?

杜传坤:儿童文学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作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儿歌、童话、寓言、儿童生活故事等文学类型,是促进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手段,儿童文学可以在五大领域和各种主题活动中运用。儿童文学的故事性与幼儿的思维特点相契合,幼儿是叙事性思维,他们的心理活动是直觉形象性的、非逻辑性的、情境性的,他们经常运用想象把周围的事物看作有生命、有联系、有故事的。幼儿园课程可以赋予各种活动情节和意义,比如,户外体育活动的攀爬、跳跃、投掷等可以是海盗冒险故事的一部分。以“故事化”的方式整合幼儿园课程,既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儿童文学在教育中的作用,涉及儿童文学的文学性与教育性的关系。所有的儿童文学都具有教育性,不能狭隘地将教育性等同为品德、政治、知识的训诫等。儿童文学教育功能的发挥应该以文学特有的方式,置于“文学性”的前提下。粗糙低劣的文学作品,不能吸引儿童的兴趣,引发心灵的共鸣,自然无法产生任何教育作用。文学作品只有经由儿童的审美体验,才能实现诸如认知、道德教化、娱乐等其他功能。若想有效发挥其教育作用,不能直奔具体的功利化目标,把儿童文学当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特效药”。优秀的儿童文学蕴含着“美之教化”和“教化之美”,尊重文学的本质规律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

《教育家》:早期阅读对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发展等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怎么做?

杜传坤:研究表明,良好的早期阅读能力对儿童未来学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0-8岁是培养儿童基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早期阅读观念,深入理解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读得怎么样等问题,摒弃早期阅读就是“早期识字”的错误观念。此外,教师还应在以下三方面发力。

第一,避免功利化阅读破坏儿童的阅读兴趣。比如,有的教师每次讲故事要布置作业:让儿童记住并复述故事、回家讲给大人听等。有教师热衷做“提问大王”,随意频繁中断故事进程,将完整的故事“碎片化”等。事实证明,“作业”和“过度提问”都会破坏儿童阅读兴趣,而兴趣是阅读习惯养成与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

第二,精读与“素读”结合。精读可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师幼互动与幼幼互动,借助提问、讨论、表演等加深幼儿对内容的理解,帮幼儿习得相应的反思、预期、质疑、假设等阅读策略。没有一定数量的阅读做基础,阅读策略将是空中楼阁。“素读”指教师通过“师幼共读”讲故事给儿童,省去复杂的互动环节,这样可以保证儿童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大量作品。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儿童家长
刊首语
家长错了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儿童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
犯错误找家长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