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让学生习得“四力”

2021-08-30花友志王桂林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3期
关键词:表达力鉴赏力理解力

花友志 王桂林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因此对于教材中的文章,除了要让学生懂它的“情”,解它的“意”,还要让学生知它的“语”,习它的“言”。作为语文老师,拿到一篇文章,更应该用语文的眼光去看其中的语言要素,努力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这一重要目标。

关键词:理解力  表达力  想象力  鉴赏力

一、抓住关键词句,培养学生理解力

在高年级,我们往往高估学生的理解能力,把词语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去理解,因而忽视词语教学,有时只是带领学生造一两个简单的句子,就进入文本内容的分析。较多重点词语的意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掘,学生们一知半解。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如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理解词句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思。抓住关键词句,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有利于学生体会文本的表达效果。

如执教《和田的维吾尔》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文中“馕、库乃其、都帕、艾得来斯”等都是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物产,可以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扫清阅读障碍。在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之后,引导学生再读文本,品味重点词句,交流各自的感悟。例如:在对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这一情感,学生理解不透之时,执教者应及时出示语句,引导学生抓住两个连续反问句来体会和感悟和田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之情。接着抓住“香喷喷、黄灿灿”两个ABB式的关键词让学生理解色香俱全的烤肉等日常食品也是出自土馕坑。然后,出示例句“啊!好美啊!”和“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使学生理解“!”一般放在句末表示强烈的感情,第二个反问句末尾的感叹号更能让学生强烈地体会到当地人对土地的热爱和作者对当地人的敬佩与惊叹之情。此时再回归文字,让学生好好地诵读品味。那么,学生对于和田的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真挚感情,自然就有深刻的体会了。

执教者采用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力的同时使其达到更好的朗读效果,这对升华情感也能起到关键作用。

二、借助拓展延伸,关注学生表达力

写作是在读懂他人,表达自己,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后的创造性表述,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过程,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可借助文本的拓展延伸环节,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课文《跑进家来的松鼠》中写道:“它整天满屋乱跑,……从来没有碰掉过一件东西。”作者对小松鼠的捣乱,没有埋怨,没有讨厌,有的只是称赞和赏识——动作迅速敏捷,喜爱之情跃然纸上。根据文中几天不见一家人心中空落落的叙述,出示几张关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照片,配上优美音乐,利用视觉、听觉冲击,加深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让学生懂得要爱护、保护动物,因为它们是人类的朋友。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可在此处设置填空题让学生体会松鼠离开后家人的不舍之情。如:

  • 有了松鼠的满屋乱跑,奶奶说:____________ 。

②没有了松鼠的上蹿下跳,爸爸说:____________  。

③没有了松鼠的撒娇,我说:____________ 。

设置填空题使学生进行书面表达,我手写我心;再通过交流把心中意化为口中言,在课堂教学中又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

三、利用读写结合,激发学生想象力

执教者应鼓励学生自由而有创意地表达,为学生的自由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其敢于吐露心声,书写满意的习作。四年级的学生能够达到读通读顺课文的目标,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字面上,不能深入到文本之中,缺乏想象力,因此要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例如《盘古开天地》第5自然段,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气息变成了风和云;声音化作了雷声;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血液变成了江河……段末的省略号给人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教学中笔者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续写句子:

盤古的头发变成了____________ ;

眉毛变成了____________  ;

鼻子变成了

……

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想象各有其理。有一位同学分别填写了大草原、彩虹、山洞。追问得知,头发轻软风吹柔顺如小草,眉毛弯似彩虹,鼻有两孔黑且深像山洞,联系生活实际发现两者之间都有相似之处,想象合理。这样读写结合,激发学生想象盘古化为万物的神奇画面,体会他无私奉献、毫无保留的精神,落实了语文要素,抓铁有痕,落地生根。

四、借助时代背景,提高学生鉴赏力

作为执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鉴赏力。在研读文本品析词句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并用简练的语言,简洁而不简单地表述自己的看法,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力。

例如,执教古诗《夏日绝句》体悟诗情时,可以这样进行教学设计:

(一)聚焦“不肯”,感宁死不屈之气节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李清照思的是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件事,还是事件背后项羽的气节?之后播放视频《垓下之战》,观后提问:在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相信通过之前对诗意的理解,学生会说,看到了战争的激烈,感受到了打了败仗的项羽,明明可以过江东,东山再起,却觉得无颜再见江东父老,而选择拔剑自刎的那种悲壮。此时,顺势引导学生再读古诗,带领学生感受项羽那气壮山河的男儿胸怀,和那宁死不屈、不愿苟且偷生的气节。

(二)聚焦材料,体亡国丧家之悲痛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垓下之战中,刘邦胜利了,而项羽却失败了,借此追问:李清照为什么不去思胜利的刘邦,不去思其他人,却去思念失败的项羽?她可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女词人啊!适时出示李清照在宋朝繁华时所写的另一首词《如梦令》,带领学生体会那时她作为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幸福。同时再以导学单的形式出示本首诗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此刻的心情是亡国丧家之悲。

(三)聚焦写法,讽当朝政权之无能

学习到这里,为了再次激起学生的质疑,请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诗人写这首诗究竟是为了歌颂项羽,还是讽刺当朝者?结合诗人生活经历的对比,学生会说,李清照的生活从曾经的幸福美满到现在的颠沛流离,都是因为当政者昏庸无能、贪生怕死,因此这首诗用的应该是一种讽刺的写法。

学生达成了一致意见,再相机点拨:是当政者的政治主张决定了人们是安居乐业还是颠沛流离,作为当朝者应该心系百姓,而不能庸庸碌碌、贪生怕死。所以开篇前两句就是她最想对当政者说的话:“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诗人仅仅是拿项羽打了败仗,不肯过江东这件事情,告诉当政者应该学习项羽这种宁死不屈的气节。感情渲染到此处,再配乐全班齐诵古诗,完成背诵任务。

教师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立足学生现有的认知、思维及情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时代背景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中有所思,思中有所悟,悟中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对文本的鉴赏力。

总之,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就是让学生的理解力、表达力、想象力、鉴赏力在听说读写思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表达力鉴赏力理解力
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助力学生思维生长
我的理解力
表达力的多元设计与实践探索——台北市南湖高级中学语文组“写∞手”教学活动探析
160:1
也谈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国画教学中鉴赏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努力培养审美能力
加强学校干部执行力建设?提高学校管理科学化水平研训道
论心理素质在扬琴演奏中的培养
浅谈如何培养美术鉴赏力和提升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