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2021-08-28李坤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问题

李坤

【摘  要】论文基于三大产业产值及产值比重、就业人数及就业人数比重对中国产业结构演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中国产业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based on the output value and the proportion of output value, the number of employees and the proportion of employees of the three main industrie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optimize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对策

【Keywords】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9-0037-03

1 产业结构理论

1.1 配第—克拉克定理

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劳动力在三大产业间的转移变化趋势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随着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劳动力从第二产业逐渐转向第三产业。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逐渐转移到第二产业、第三產业的原因主要有2个:一是产业间的收入差异。第一产业以农业为主,农产品的需求相对于其他商品呈现出随着收入增加对该类商品需求增加幅度减小,导致农业收入增加幅度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的工业产品和服务。产业间的收入差异导致劳动力逐渐从收入较低的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二是技术进步的差异。农产品相对于工业品和服务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导致了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速度慢于工业的进步速度,因此,对农业的投资将受到限制,收益出现下降。与之相反,工业的技术进步速度远远快于农业,工业投资大多呈现出收益递增趋势。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可知,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劳动力在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就越小,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大;反之劳动力在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就越大,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小。

1.2 库兹涅茨法则

配第—克拉克定理发现并揭示了劳动力的转移通常是沿着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顺序进行的。库兹涅茨定理以配第—克拉克的研究为基础,对三大产业间的国民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第一产业中的国民收入比重和劳动力占比重均呈现不断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国民收入比重普遍上升,但工业部门劳动力比重普遍不变或略有上升;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国民收入比重上升速度慢于劳动力上升速度。

1.3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科学技术水平、消费需求结构、人口基本素质和资源条件,将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从而调整整个产业结构,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目标。产业结构优化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目标和新的阶段。作为产业结构高度发展的重要体现,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基础是帮助萎缩和衰退的产业有序退出,不断引导资本向高生产率行业合理转移。

2 中国产业结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下文从三大产业间及产业内结构变化进行分析。

2.1 三大产业结构变化

中国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弱化;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总体变化不大;第三产业产值的占比总体有所上升。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基本符合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即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见图1)。

从图2中可看出,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于1993年以后呈下降趋势,1993年之前为上升趋势。从整体来看,国家总的就业人数变化在1952-1978年和1993年至今就业人数缓慢上升,而1978-1993年就业人数迅速上升,其中第一、二产业就业人数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逐年上升,于2011年超过第二产业,并于一直高于第一、二产业。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从1978年的70.5%下降到2018年的26.1%,下降44.4%,说明第一产业劳动力不断流出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由1978年的17.3%和12.2%分别上升至2018年的27.6%和46.3%。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增速比第二产业高23.8%。总之,中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呈下降趋势,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就业增长迅速,其增长规模呈不断增长趋势。

2.2 三大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2.2.1 第一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第一产业是指主要利用自然力生产,不经深加工即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一般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和采集业等。

由图3和图4可知,1978年至90年代初期,农业中国民收入比重值仍然很高:1978-1982年,农业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从27.7%提高到32.8%,从1983年回落至1985年的27.9%,此后农业国民产业总值趋于稳定,保持在26%~27%。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快速下降,自2000年以来,第一产业国民收入比重下降至2017年的7.9%。同时,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于1993年以后逐年下降,1993年之前逐年上升。

2.2.2 第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第二产业指需要经过加工从自然界获得的原料,以生产新产品的产业。

根据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变化趋势可知,工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增加幅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对就业的贡献随着经济发展和时间推移在下降(见图5)。当前,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许多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普遍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业发展的模式必将发生转变,对就业人数吸纳的减少是当前中国产业结构主动调整的体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占总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仍然比较高,但整体来看,增速在下降,这说明第二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仍占有重要地位。1991-1999年,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从41.1%上升到45.5%。2000-2017年,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40%~45%。除少数几年增长过快,总体趋势比较稳定。这说明中国第二产业发展平稳,产业结构进行着协调有序的调整和发展(见图6)。

2.2.3 第三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第三产业即各类服务或商品。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

1978-1984年,第三产业总体水平保持稳定,并在几年内有所提高。但自1985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从1985年的29.4%增长到1992年的35.6%,这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密切相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激增,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2000年以来,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39.8%提高到2017年的51.6%,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比重大幅提升,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后工业化的转型期,如图7和图8所示。

3 中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产业发展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3.1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

中国的农村人口数量多于城市人口,其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产品的经营和劳务。但由于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低、规模化优势不明显,农业生产技术进步速度相对缓慢,加之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观念相对落后、农业技术人员稀缺,以致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很低。农产品结构不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城乡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农业结构需要调整和升级。

3.2 制造业水平有待提升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国,产值巨大,但产业结构的主体层次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低端。“大而不强”问题亟待解决。从产业特征看,一是产品的附加价值低。产品主要依靠较低的劳动力优势嵌入世界制造业产业链,处于产业链的底端。二是核心技术能力不足导致成本过高。中国高端和通用芯片以及高端发动机、数控机床、液压件等设备严重依赖进口,导致企业相关成本居高不下,但缺乏替代技术削弱了成本优势。三是科技研发投入偏低。目前,中国大中型企业研发支出占主营收入的比重不足1%,远低于发达经济体的2.5%。产业升级乏力,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大大影响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3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主要以金融、咨询、科技、信息等现代服务产业为主,而中国仍以传统的商业、服务业为主。如邮电、通讯和新兴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自然发育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不能適应社会发展需求。

3.4 区域间产业结构趋同

从区域间的现有结构看,各地区产业结构呈现出高度的相似性,低水平、重复性建设问题普遍存在。例如,在中国中部的产业结构和东部的相似率高达93.5%,西部的产业结构与中部相似率高达97.9%。不同省份以及省内不同地区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这说明不同地区对支柱产业的选择是相似的。

4 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对策

4.1 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压舱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发展速度是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提高农民素质、加大科技投入、培养科技人才、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和规模化程度、延长产品加工的产业链,从而进一步发展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4.2 培养第二产业新动能

针对当前中国工业发展水平较低的问题,需要培养新动能带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中国工业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科技应用不足、产品附加价值低。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优先发展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促进第二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4.3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第一,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加快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速度。同时,要促进第三产业中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竞争和发展,发挥市场机制在第三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中的作用。第二,逐步提高第三产业的吸纳就业能力。这是调整和优化第三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向,对缓解当前中国就业紧张、调整就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4.4 合理配置资本

合理配置资本,即将有限的资本配置结构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达成一致:一是将资本投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带动作用强、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二是引导资金投向高附加值的产业,提高产业经济效益;三是把资金投向经济发展中的新动能,例如,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参考文献】

【1】李鲁,刘学华.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0,21(4):97-111.

【2】王桂军,张辉,金田林.中国经济质量发展的推动力:结构调整还是技术进步[J].经济学家,2020(6):59-67.

【3】殷红,张龙,叶祥松.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变效应[J].世界经济,2020,43(1):122-142.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优化问题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