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体育课前的准备

2021-08-27常文元

新课程·上旬 2021年21期
关键词:课前准备学情体育课

常文元

摘 要:体育课教学之前,课前的准备必不可少。以不进行课前准备会出现的几种结果为引子,阐述了体育课前准备的必要性及课前准备的方法。

关键词:体育课;教材;学情;课前准备

军队不打无准备之仗,这句话说明了战争之前进行准备的重要性,我们的体育教学虽然谈不上战争,但如果想要顺利地实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做任何准备就想达到良好的预期目标几乎是天方夜谭。

一、不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在课堂中会出现的几种结果

如果我们在课前不进行充分的准备,那么,我们就不能了解学生的现有运动技术水平,更了解不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就会导致以下几种情况的发生。

(一)制定的教学目标不适中

如果我们在不掌握学情的情况下制定一节课或者一单元的教学目标,那么就犹如盲人骑瞎马,出现乱撞现象,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就不会适中,就会出现过低或过高的现象,目标过低,学生轻而易举就能完成,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目标过高,超出了学生的现有运动水平,学生虽然竭尽全力地学习,但仍然不能完成任务,这样也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殆尽。

(二)教师不会将教学内容融入学生喜爱的运动中,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大幅降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体育课堂的主人,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感兴趣是这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授课时善于转化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融入学生喜爱的运动中,从而博得学生喜爱,让学生自主地竭尽全力地学习,从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反之,如果所授的内容得不到学生喜欢甚至使学生反感,学生就会在心理上出现厌倦现象,就不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课堂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三)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完全具有针对性,不能完全适合学生

教师在不了解学生最近发展区(现有运动水平)和兴趣爱好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不会有针对性,甚至不适合学生。教学方法科学与否、是否具有针对性直接影响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而教学方法的好与否是相对而言的,也就是说这种方法如果适合某些学生,针对这些学生而言是好方法,但是对其他学生不适宜,那就不属于好方法,由于教师是在不了解学生现有运动水平和兴趣爱好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内容而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所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不会完全具有针对性。

二、体育课课前必须做的准备

上面我们分析和总结了体育课前不进行充分准备时会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学生兴趣等几個方面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体育课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准备,才能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一)全面了解学生和教学内容,制订合理、适中的教学目标

学生是体育课堂的主人,是实施体育课堂教学的对象,体育课堂一切活动的安排与教学情境的创设都是为了让这些主人翁增强体质而展开的。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师的责任是关爱孩子,呵护孩子,引领孩子成就完美的自己,教育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协同发展,核心素养不断提升,而不仅仅在于将向学生灌输体育知识和培养技能为最终目标,评价方法也不仅仅局限于以成绩为主的评价。所以,学生不再是一个“容器”,教学目标不是以灌满这个“容器”为主,因此,在课前,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在了解学生现有运动水平的基础上,基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制订适宜于他们的教学目标,防止由于“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发生,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

(二)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将教材内容融入学生喜爱的运动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说出了兴趣和爱好的重要性,尤其小学生和初中生具有兴趣和爱好广泛但缺乏稳定性的特点,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小学生和初中生的特点,充分培养他们的爱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的体育课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在体育课前,教师应该走进学生中间,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喜欢哪些运动,不喜欢甚至讨厌哪些运动,喜欢哪些运动方式,不喜欢哪些运动方式,最后通过综合分析,教师就会知道学生喜欢的运动和运动方式,这样在备课时,我们就可以将教材内容通过转化等方法融入学生喜爱的运动中,采用学生喜爱的运动方式让他们进行运动,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全面了解学生,合理选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发生在学生的会与不会之间,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多向互动,所以,互动的方式和互动的次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为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取得更大的收益,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运动水平、兴趣爱好和运动习惯合理选取教学方法,使体育课堂教学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句话来源于战争,是胜利者的经验之谈,它告知人们,如果要战胜敌人,就必须首先全面了解敌人的情况,找到敌人的弱点,巧妙地对敌人发动攻击,才会赢得战争的胜利。相对于我们的体育教学而言,“己”属于教师和教材,“彼”属于学生,所以,我们既要“知己”,也就是说了解自己和教材,又要知“彼”,全面了解学生,只有这样,我们的体育课堂才会获得生机,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孙科,杜成革.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及其变革走向[J].体育学刊,2012(1).

猜你喜欢

课前准备学情体育课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体育课
对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思考
试论中英语言教学的异同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如何创设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