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新时期为背景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分析

2021-08-27王静

新课程·上旬 2021年21期
关键词:新时期背景初中语文

王静

摘 要:不同时期对人才培养方向有不同的要求,对教育有不同的要求。在新时期背景下,初中语文应重点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自然、人类、社会的关注度。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第一阵地,需要一线教师树立科学的教材观、评价观和学习观。在此条件下,方能更为高效地培养出适合于新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新时期;背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教育教学思路。新课改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为了使初中语文教育更有深度、厚度、广度、温度,教师应树立科学的教材观、评价观和学习观。在此条件下,方能更为高效地培养出适合新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

一、树立科学的教材观

许多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信奉“本本主义”,抱着一篇文章“诲人不倦”,既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又固化了学生的思维。在新时期背景下,教师应将语文教材视作一本优秀的作文选,适当阐释、适当发挥、适当拓展,借助教材上的内容将学生带入广泛的文学阅读素材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接触更多优秀的阅读文本,学生方能领略更多名家的创作手法和思想火花,才能感悟更多人间情感与自然美、生活美,才能在适当的时机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来。

比如,在学到《背影》一文时,教师就可以从课外选择其他歌颂父爱、母爱的文章来同此文一并阅读,这样学生既能對亲情感受得更深,又能对不同作家就同一题目的不同表现手法有一次全新的接触,做到触类旁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树立科学的评价观

旧体制下的学校教育,对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成绩,这既不符合教育规律,又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新时期背景下,国家要求教育工作者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就过程性评价来说,其要求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重视过程的考评,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这样不仅能激励学生更努力地学习,还能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上的付出感到有所回报。过程性评价可分为三个部分:师评、互评和自评。师评是教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每一个学习阶段作出具体公正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内在潜能,要求教师具备发现每个学生闪光点的能力,要求教师多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借以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其在不断进步中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感。互评既是培养和体现学生判断力的一种方式,又是语文课堂为学生提供的交流、合作的机会。学生可以借此机会取长补短,形成以诚待人、对人对事负责的优秀品质。自评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也有利于树立其反思意识,此种方式对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开展自我批评具有重要的意义。

终结性评价既是对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学习成绩的评价,又是对其综合素质的一个定期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自己的阶段教学进行质量分析,及时找出问题和不足,并制定出整改计划。

三、培养科学的学习观

学习是人类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要想使这一过程变得畅通无阻,在学习的最初阶段就要让学习者明确学习的目的,唯有目的明确了,行为主体方能在外力的指导下沿着探索的道路走下去。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观,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模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然后让学生带着任务走下去,并在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启发和指导。学生在教师“循循善诱”的过程中逐渐接近真理,并在获得真理时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是科学的教育方式。比如,在讲到《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查找苏轼被贬黄州的原因和经过,再启发学生感受苏轼当时的心情,最后让学生探讨作者在写作的那一夜心里会想些什么。通过这样的启示,学生也就很容易接近作者创作时的所思所想了。

(二)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中国语言很美,表现形式活泼多样,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比如:名人作对联,名人巧借同音字骂人(当然骂的是坏人)、避险等,学生听到这些同语言相关的故事,必会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

文学作品中的许多经典语句都揭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这些哲理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认识世界,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丰厚其文学底蕴。教师对此应适时指导,既让学生感受祖国的语言美,又让其体味语文的实用性。

比如,在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句在诗中虽是单纯写景,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句诗被后世的人们引申,渐渐有了“世上某件事纷繁复杂,很难令人窥见真相”的含义。通过这一讲述,学生不但能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正确运用此句诗,而且能更加深刻地体验到古诗意味隽永的特点。

总之,新课改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带来了非凡的机遇。教师应以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手段,坚持生本教学理念,运用审美教学方法,让学生具备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斌.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文学教育(下),2021(3):88-89.

[2]沈小莉.渗透情感教育,让初中语文课堂绽放光芒[J].散文百家,2021(2):13-16,70.

猜你喜欢

新时期背景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