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在应用数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案例

2021-08-27王丹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定积分应用数学导数

王丹

【摘要】本文以应用数学课程中的两个具体教学任务点为案例,探究如何在应用数学的教学环节恰当融入思政元素,使其达到课程思政润物于无声的目的.旨在通过数学教学改革,推动课程思政显性育人与应用数学隐性育人相结合.

【关键词】应用数学;课程思政;导数;定积分

【基金项目】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第二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应用数学课程常信院委【2020】47号);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20校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基于“PAD”模式的《应用数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课题编号:2020CXJG03)

一、引 言

應用数学作为高职院校大一新生入学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其中极限、导数和定积分等概念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能够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与此同时,应用数学作为通识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相关专业课程、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能够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科学精神.

二、“导数的概念”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

(一)案例引入

播放2019年世界跳水系列赛男子10米台决赛杨健夺冠视频,旨在创设学习情境,使同学们对于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同时以中国选手杨健夺冠为背景,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之情.

(二)问题提出

设在10 m高的跳台上,杨健跳离跳台时垂直向上的速度为6.5 m/s,而杨健此时距离水面的高度为h(t)=10-12gt2+6.5t.

(1)请计算2 s~2.1 s内的平均速度;

(2)请计算2 s时刻的瞬时速度.

(三)问题分析

由物理学知识可知,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任何时刻的速度公式都可以表示成

v=st.(1)

但是,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往往遇到的是变速运动的物体,因此,上述公式只能计算物体走完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而我们需要讨论的是物体运动过程中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这是此题的难点所在.

(四)问题求解

设杨健跳水做变速直线运动,运动规律为s=s(t),当时间由t0变到t0+Δt时,物体经过的路程为

Δs=s(t0+Δt)-s(t0).(2)

于是,Δ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v-=ΔsΔt=s(t0+Δt)-s(t0)Δt.(3)

对于问题(1),通过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物理知识点,给出某一时间间隔平均速度的正确结果,学生的网络检索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培养和锻炼.我们知道,某一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就是所走过的路程比上所用的时间,所以,学生通过待定系数法可以很容易地得出 2 s~2.1 s内的平均速度,即

v-=h(2.1)-h(2)2.1-2=-13.59(m/s).(4)

对于问题(2),我们以任务驱动为导向,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比较和发现其一般规律,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分工计算出不同时间间隔的平均速度,最终求解出杨健在2 s时刻的瞬时速度.实验发现,通过小组讨论,有的同学很快发现想要直接求解出2 s时刻的瞬时速度不可行,所以采用迂回策略,首先计算2~2+Δt,t∈[2,2+Δt]的平均速度,这里的Δt表示时间间隔,列表格如下:

我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随着时间间隔Δt越来越小,2~2+Δt的平均速度越来越趋近于-13.1 m/s.通过对数列极限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由已知逼近未知,由近似逼近精确”的极限的思想,同学们最终得出2 s时刻的瞬时速度为-13.1 m/s.所以得出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表达式:

v(t0)=limΔt→0h(t0+Δt)-h(t0)Δt.(5)

(五)思政元素

(1)哲学思想——部分与整体.从整体看,此问题是变速运动,但从局部看,在一段很短的时间间隔Δt内,运动速度变化并不大,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做匀速直线运动,从而当Δt很小时,v-可以看成是物体在t0时刻的瞬时速度的近似值.

(2)哲学思想——否定之否定.直接求解出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对于刚接触这一问题的同学来说很难办到,所以可先通过求解不同时间间隔下的平均速度来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再进行归纳总结.

(六)案例反思

对于导数的概念这一知识点,笔者以哲学的视角恰当地渗透思政元素,通过求解平均速度这一数学运算,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踏实认真、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使得其成长为有时代担当的技术型人才.同时,我们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在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应用能力的过程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国的正能量.

三、“定积分的概念”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

定积分是应用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从几何学、物理学等学科的某些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所以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一)课程导入

介绍微积分理论的发展史:牛顿、莱布尼茨首创之争.

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曾在1666年写下一篇关于“流数术”的短文,但只在一些英国的科学家中流传,没有公开发表,直到1704年,才在其光学著作的附录中首次完整发表了“流数术”.莱布尼茨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在1675年他已经发现了微积分,但是他也没有及时发表,直到1684年才正式发表微分的发现,两年后又发表了积分的相关研究,在瑞士人伯努利兄弟的大力推动下,莱布尼茨的方法很快传遍了整个欧洲,到1696年已有微积分的教科书出版.严格说来,牛顿只是单纯把微积分作为物理学研究的工具解决物体运动的问题,而莱布尼茨从几何学的角度出发解决微积分问题.无论是从发表时间、意识层面还是符号系统,莱布尼茨的影响都更为深远.而在此之后的很长时间里,英国数学家却不愿意接受莱布尼茨的研究成果,他们始终坚持使用落后的微积分符号和过时的数学表达,使得英国的数学研究停滞了一个多世纪,直到1820年,他们才愿意承认其他国家的数学成果,英国数学重新加入主流国际中.

猜你喜欢

定积分应用数学导数
解导数题的几种构造妙招
关于导数解法
关于定积分换元定理条件的思考
浅析应用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分析
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数学培养模式研究
无穷和式极限解法之我见
微课程在高等数学中的辅助作用
导数在圆锥曲线中的应用
定积分换元法的一点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