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情感”携手同行

2021-08-27张丽娟

新课程·上旬 2021年24期
关键词:情感

张丽娟

摘 要:陶行知先生认为:情感教育是所有教育的根本,是一切学习的利器。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牵引着认知学习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道德与法治课作为育人的重要阵地之一,教师必须“以情激情”,营造“情感环境”,站在“儿童本位”立场,从道德品质形成和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塑造“情感环境”呼唤儿童,以儿童本身的“即时情感”窥探儿童,通过“不断激活”“叠加体验”“躬身亲历”等方式助力儿童。让儿童在自然而然中引发同感、物化情感、指导行为、关注世界。

关键词:即时情感;情感环境;体验激活;稳定品质

一、不断激活,让情感持续发酵

学生的“即时情感”往往强烈而短暂,在课堂活动中,良好的课堂行为能快速激发与提升学生的情感指数,让儿童亢奋起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情感环境”的消失,儿童的“即时情感指数”也会快速地降下来,不能很好地成为儿童在道德判断中的道德标准,更不用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了。

例如,在教学“红绿灯在站岗”一课时,通过情境模拟、交流、体验等活动,让儿童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养成自我保护能力。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将课堂分为四大板块:第一板块:情境导入,游戏趣味。通过看信号灯做立定、摆臂、踏步动作,拉近儿童的情感距离,引起儿童健康的情感体验;第二板块:触摸情境,辨析明理。通过“议一议,我当小交警”“听一听,他们现身说法”两个小环节让儿童去品析他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错误行为,从反面角度出发,促使儿童形成正确的认知;第三个板块:置身情境,体验导行。让儿童在“情境体验”与“儿歌强化”的不断交叉中升华情感;第四板块:情境延伸,总结收获。让儿童在课堂中“拾碎为整”,强化道德品质的形成。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儿童最初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是在生活中锤炼起来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儿童在“类似生活”中不断激发力量,在课堂、在内心持续发酵,进而学会生活。

二、叠加体验,让情感坡度上升

儿童的“即时情感”往往容易外显,而其蕴含的隐性价值也远远超过其显性的可见范畴,其流露出的对真、善、美的歌颂和对假、恶、丑的厌恶并不能代表其生活中真实的道德行为表现。而一些看似热闹的教学环节也并不意味着学生就此获得深刻的情感认同和感悟,因此,教师必须借助“坡度式”情感体验活动,促进其情感的进一步升华。

如在教学“谁最美?”一课时,整堂课以“谁最美?”发起疑问,以“我最美!”最后回答。过程中以“魔镜”为线索,引导学生一步步认识美、实践美、传递美。首先,创设情境,引出“魔镜”:懂得美与丑不在外表而在内心;其次,社会视角,直面丑陋:照出身边的丑陋现象,引发深思;再次,优化策略,化丑为美:在情境演练中懂得要做一个明礼、向善、求真的人,并通过倡议口号的形式傳递给更多的人,让身边的人也美起来;接着,寻找美丽、发现美丽:从生活中的美人、美事中懂得快乐他人,并发现最美的自己;最后,拍照留念,与美同行:将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这种“坡度式”的情感体验活动设计,让儿童在一步步的情境体验中自觉崇尚真、善、美,拒绝假、恶、丑,最终明白快乐他人是美的标准。

三、躬身亲历,让情感课外延伸

由于“即时情感”不够稳定、不够持久,所以,我们要帮助儿童利用课堂中所形成的初步的道德品质践行于社会实践中,将自己的情感品质拿到生活课堂中去锤炼和考察,以达成“知行合一”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巩固道德认知、完善道德情感、锤炼道德意志,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稳定的道德品质。

陶行知先生强调: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教学“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时,为了突破儿童的“情感限时”,我选择在生活中强化自觉,让思维之花结为行动之果。我把第四板块设计为践行生活,绿色环保我能行,其中,活动1的“内化于心”我让儿童看看调查表中的变化,结合板书,谈谈收获。强调:此时,表上的一个个圆圈,早已超脱了它们原本的含义,在这里,它代表的是一种理念、一种环境观,更是一种生活观。活动2的“外化于行”,美行的设计,引导儿童学以致用,在生活中规范行为,养成习惯。

理论指向实践,品质服务生活,把“即时情感”延伸到课外,让儿童在生活实践中完善自我,将“教”与“学”同“做”结合了起来。

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育人课堂的主阵地之一,要求教师必须树立“儿童本位”思想,关注儿童在课堂中所产生的“即时情感”,捕捉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当即产生的触动、感受、意向,加以持续激活,并用梯度性的体验叠加加以升华,长此以往,这种情感会成为儿童品德形成的原动力,从而持续指引儿童健康地实践、快乐地生活,在提升学校德育水平的同时促进儿童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冯雪红.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体性解读[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2.

猜你喜欢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被情感操纵的人有多可悲
无情感,不设计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冰冻的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台上
情感移植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