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咬文嚼字细思辨 心领神会真灼见

2021-08-27张锋勋

新课程·上旬 2021年24期
关键词:倒数

张锋勋

摘 要:通过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发现“倒数”这个概念十分重要,它既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敲门砖”,又是大小考试的常考点,但学生对这个最基本的概念不易理解和掌握。从多年教“倒数”的实际出发,首先让学生捕获“倒数”的文眼,诸如“乘积”“1”“两个数”“互为”;其次让学生细嚼慢咽这些“文眼”的真正含义;最后以“父子”关系打比方让学生理解“倒数”“互为”的本质内涵。

关键词:数学概念教学;“倒数”;夯双基;解两难;展双翼

一、突出三点(知识重点、学习难点、基本考点)夯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小学数学概念是测试的常考点、教学的重点、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授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又是教会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最基本技能。

二、突破三点(家长辅导的迷茫点、教师教学的疏忽点、学生学习的懵懂点)解两难(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小学数学概念如此重要,家长给学生辅导时一头雾水,教师授课时蜻蜓点水,学生学习时如堕雾里。这给家长造成了辅导的迷茫点,成了教师教学的疏忽点,学生出现了懵懂点,因而教师教起来难,学生理解起来更是难于上青天。鉴于现状,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切身教学体会,对教“倒数”概念阐述如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一节“倒数的认识”(28负)这样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我在教学时,让学生首先捕获“倒数”的信息文眼(咬文):

(1)运算关系:乘积;

(2)运算结果:积是1;

(3)数的个数:两个数;

(4)落脚点:互为倒数。

其次,我引导学生去剥茧抽丝,细嚼慢咽(嚼字)。

(1)运算必定是乘积关系,其他加法、减法和除法运算都不属于此定义范畴。

(2)运算结果必须是“1”,0和其他数一概不能入列。

(3)运算个数,一定是两个数,三个以上的数毋庸置疑。

又以实例继续分析:3/4+1/4=1,3-2=1,8/8=1,1/2×2×1=1,前面三个算式里,都是两个数,乘积又是1,但决不能说成3/4的倒数是1/4,3是2的倒数,8的倒数是本身。这三个算式仅满足了“倒数”定义里“两个数”和结果是“1”的两个必然条件,而忽略了乘积的大前提。最后一个算式虽然满足了既是乘积关系,积的结果又是“1”这两个条件,但多出了一个数“1”,就不能说成1的倒数是1/2,更不能搞出2是1的倒数的大笑话。

最后盯住“倒数”的着眼点“互为”。我以“父子”关系来打比方:校园进来一中年男子,学生某某某不能忙喊爸,中年男子也不能乱应声。这样的例子实在可笑,但学生确实兴趣盎然,我问道:“某某某为什么不能忙喊中年男子为爸?中年男子为什么不能忙应答?”学生异口同声:“某某某不是他的娃,他更不是某某某的爸。”“对!某某某和中年男子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所以就没有对应的父子关系。”我底气十足道。正像是“2是倒数,1/2是倒数”的说法一样。我们必须弄清楚:2是谁的倒数,1/2的倒数又是谁?学生明白了对应关系,才会对“互为”理解更加深刻,上面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这样的实例和有趣的打比方,在过程里咬文嚼字,在理解中咀滋嚼味,加深了学生对“倒数“的理解。(抓住四个条件:①乘积,②“1”,③两个数,④“互为”)。紧接着我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开始去探究特殊数( 0和1)的倒数。让学生以刚才四点作为寻找0和1倒数的钥匙,在这种类似寻宝的刺激下,学生探究热情高涨,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然后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加以引导,答疑解惑。得出0没有倒数,因为0和任何数乘积为0,不满足四个条件中的“乘积是1”。1的倒数是本身,通过四个条件亦足以证明。一个抽象懵懂的概念了然于胸,为了便于学生巩固记忆,我又以“两数相乘积为1,0无倒数,1是1”的口诀为“倒数”学习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三、突围六点展双翼

通过对“倒數”概念这样咬文嚼字,细嚼慢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给学生打比方、编口诀,老师教起来得心应手,学生理解起来茅塞顿开。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舒心,对“倒数”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驾驭(彻底理解了“倒数”概念的四个条件,记住了两个特殊数的倒数)。我这样教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常考点,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又关注了老师的“疏忽点”,拨开了学生的“懵懂点”,真正做到了“六点”突围,给学生插上了腾飞的双翼:教给了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金钥匙(咬基本技能的文眼),学会了以管窥豹的真本领(嚼基本知识的滋味)!

猜你喜欢

倒数
多项式根的倒数和问题求解
惊喜倒数日历
提高正确率
27和37的趣味倒数
巧用倒数 求异创新
“实数”检测题
更正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