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做好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考

2021-08-26安珊珊

求知导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育内容传统文化教育中小学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进一步做好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共识。但目前还存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判定不清、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删减不合理、机械背诵方法的滥用、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问题,文章在探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中小学;教育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1-0017-0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文化逐渐被重新重视、重新认识与学习。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更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推进义务教育质量改革所面临的新的时代课题。关于如何做好传统文化教育,笔者有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判定不清

在当下许多新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提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但在教育领域内,定义“优秀”传统文化、选取“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更加谨慎。什么才算得上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呢?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如果用优秀或不优秀来评价,就要先搞清楚所谓“优秀”标准的设定问题。

2019年10月,北京某中学教育名师关于国学经典、蒙学教材《弟子规》的一番“辛辣”评论上了微博热搜。他认为,传统文化有的是糟粕,需要抛弃……而《弟子规》绝大部分是糟粕,不该让学生背。 相信这位语文教师的观点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一线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总体看法。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中存在精华和糟粕两类内容,精华的内容需要予以保留,糟粕的内容就要抛弃,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许多学者奉为国学启蒙经典的《弟子规》,社会大众尚且有如此截然相反的评判,其他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可想而知。

但聚焦到教育领域内,传统文化“优秀”与否是不好贸然判定的。对于学生而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否就是全然的“精华”,而“糟粕”又是否一无是处呢?面对所谓的“糟粕”,我们又是否只有直接“扔”“弃”这一条路呢?正如知名传统文化教育学者徐梓指出,精华与糟粕从来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就如现实世界也从来不是黑白分明。它是硬币的两面,二者共同构成传统文化这个有机整体。 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教学原则似乎更近似理想主义,因为精华和糟粕是几乎耦合内生在一起的,是无法做到完全干净地切割的。

另外,一部分传统文化内容在那个历史当下可能是比较先进和优秀的,放在我们这个时代语境下就显得落伍和劣质,不应该否认它过去的时代价值和进步意义。比如,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一些传统技艺,如礼、乐、射、御、书、数即“六艺”中,射箭是冷兵器时代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在现代战争中它早已被淘汰。如果不从军事技能习得的角度看,仅从锻炼身心和感知传统技艺的视角看,教学生射箭确实大有裨益。因此,或许面对浩瀚的传统文化宝库,对开展教育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去正确看待传统文化、运用传统文化。

(二)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删减不合理

当前,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存在不合理地删减国学经典的问题。一些人罔顾传统文化内在逻辑进行生硬的切割删减,只取“好的”“有用的”“适宜的”部分,这其实是实行文化“阉割”。

第一,删减后的内容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真实全貌,不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客观、全面的认识,也不利于其对文化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形成正确、全面的理解,更不利于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形成深刻印象。

第二,删减过后的内容看似全部是“精华”的传统文化,但其实也许只是虚假的精华,是教育者为学生过滤、营造的一个“童话”世界,这种“人为”的精华可能是相当危险的。不能正确认识世界的阴暗、丑陋、不足、落后,对这个世界的“负面”“不完美”没有充分的认知基础和心理准备,这样的学生能否经受住现实世界的挫折、困难与打击?是否有足够的包容心、耐心去接纳这些“不完美”?我们都将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以史为鉴,在错误的、落后的言论中,我们也能够总结经验教训,警醒未来。因为即便是消极的东西,也有其积极的意义。比如,《二十四孝》中提到,孝顺父母的子女会获得天赐神助,如孝感动天、卖身葬父、卧冰求鲤等。虽然这里可能存在鬼神等封建思想的问题,但一分为二地看,在那个历史社会背景下,对于宣扬百事孝为先的思想,教育孩子遵守孝道来说,其在客观上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且从发展心理学来看,在小孩子遵从权威的道德认识阶段,尚不能形成深刻的道德情感时,利用这种天神报应的警喻方式,也是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对孩子的行为能够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第三,从成年施教者的角度,替学生对一些传统文化内容下定论,给一些国学读本贴标签,也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辩证思考的机会,使他们丧失了培养批判能力和批判精神的机会。

(三)机械背诵方法的滥用

前文新闻中的教育名师认为背诵传统文化经典是在浪費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在抹杀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今,背诵和传统文化一旦结合就仿佛是一种原罪,一旦提及就会引爆众怒。

读经是好的,关键是如何“读”。也许该指责的不应是传统文化经典内容本身多么束缚人的思想,而该反思的是谁让学生长篇累牍地背诵这些东西,除了能够流利机械地背诵全文,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地理解,是否可以有自己的见解。

我们应该知道,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几千年来,背诵一直就是人类学习知识,存储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加强理解的基础方式之一。谈到学习传统文化,这种学习方式本身不应该受到指责,不该谈“背”色变,我们应该关注的是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获得如此便捷的今天,该如何适度运用背诵,实现传统文化在学生头脑中的有效积累,并尝试运用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如何去感受它的诗意,领悟它蕴含的智慧。比如,现在新技术蓬勃发展,如何做好“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利用新技术手段开展更加立体、生动、深刻的体验式学习,就是非常值得思考与研究的课题。

(四)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虽然人们越来越强调与突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当前教育领域内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仍然不足。

在政策层面上,宏观文件多,具体配套措施却很少。这就导致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是从中央到地方逐步递减的。在实践层面上,传统文化课程在学校里还是一门选修课、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甚至更多的是一种渗透与导向,缺少统筹研发与系统规划,从校长到教师并不能准确把握传统文化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在“以考统学”“以考评教”的大背景下,教师在传统文化上的教学动力不足,也不够重视。

而放眼全社会,各类国学、民乐、民舞等培训卻高热不退,但教育的功利性比较强。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等更是没有形成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联动,还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

二、关于进一步开展好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正确认识传统文化

开展好传统文化教育,先要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不能一味贬低轻视,也不能罔顾客观事实,对传统文化全盘地推崇复古。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历史记忆,蕴含着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与教训。在教育领域内,我们更应该秉持一种开放、包容、理解与接纳的态度去了解与学习。教育领域内的人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不应该纠结于判断一部分内容到底是否优秀,而应把重点放在从整体、系统、全面的视角去认知、感悟,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学习,将落脚点放在“面向未来”,以链接过去,立足现实,关照发展为原则,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二)谨慎删选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教育者应尽量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全貌,在删减选择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方面要更加谨慎,要遵照传统文化内在的逻辑规律,不做生硬切割,不工具功利化,不盲目标签化,不搞“一言堂”,而是加强启发诱导,指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整体感知与学习,开展批判性、创新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思考的能力。

(三)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法

首先,教育者应该正确认识与适度运用背诵手段,一定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其次,教育者要继续丰富、创新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方法,特别是要探索人工智能、在线教育等新技术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采用情景教学,深化学生学习体验,并且充分利用好校内校外两方面的教育资源,打造传统文化教育“大课堂”。最后,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的就是,要把学以致用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考评标准,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不仅要落实在卷面上、成绩上,更要落实在言行中,落实在心中。

(四)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教育实质就是一种素质教育,它不仅是一种知识之学、心性之学,更是价值之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民族、国家认同,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为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奠定长期的社会基础。同时,传统文化也是中国软实力输出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国情下,我们应该从国家战略的角度认识、理解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加大对相关活动、项目研究开展的各方面支持,加强统筹设计与系统安排;要强化专门课程与教材的开发,除现在的融合、渗透外,更可探索将传统文化作为一门独立的国家课程;要加强在职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素养培训与未来专门师资培养,强化专业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探索传统文化教育的考评标准和办法,真正实现有效考评;要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联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莫耀华.探讨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支撑[J].华夏教师,2020(13).

[2]徐 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十五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76-188.

作者简介:安珊珊(1989— ),女,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科研管理。

猜你喜欢

教育内容传统文化教育中小学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试分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刍议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基于高校教育改革的教学实践探析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中职学校三结合教育中学校的作用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微课程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