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

2021-08-25柴绍强陈志宇飞云红

云南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胫骨出血量微创

周 斌,柴绍强,陈志宇,飞云红

(玉溪市人民医院 急诊外科,云南 玉溪 653100)

在治疗骨折患者时,国际内固定学会的骨折治疗原则具有较高的权威性[1]。而在20 世纪70年代左右,该学会还提出了骨折治疗的四大原则,分别为解剖复位和无创操作以及坚强内固定以及早期无痛性关节活动[2]。该项治疗原则在提出之后就得到非常广泛的认可,其临床效果也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同。而在具体的操作中,由于无创操作的原则非常难以实现,导致患者的预后较为困难[3]。在术后非常容易出现并发症,给患者的骨折愈合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微创操作的理念越发受到重视。本文旨在探究胫骨干骨折患者采取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4年4月-2019年4月间收治的胫骨干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106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相同的2 组,即对照组和微创组各53 例。微创组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9~65岁,平均年龄为(45.26±3.74) 岁。其中男性25例,女性28 例。受伤原因:跌倒12 例、交通意外18 例、13 例重物砸伤、10 例其他原因所致。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7~66 岁,平均年龄为(44.10±3.54) 岁。其中男性27 例,女性26 例。受伤原因:跌倒15 例、交通意外12 例、11 例重物砸伤、15 例其他原因所致。将患者的年龄、受伤原因等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微创组患者给予微创接骨板技术进行治疗,首先需要为患者建立骨膜外隧道。并选择合适长度的LCP 接骨板从手术切口处植入患者的软组织隧道。在C 臂机透视下调整接骨板和骨折断端的位置,保障骨折复位效果。而在为患者进行接骨板固定时,还需要防护检查患者骨折复位效果。借助C 臂机透视检查来完成检查操作,在透视结果满意后方可行接骨板固定。可以使用欧冠螺钉或是克氏钉等工具进行固定,固定接骨板的两端位置,以保障接骨板支点处的相对稳定性。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式完成治疗,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患者。触及患者骨折部位,并在其周围做约4cm 的手术切口,充分暴露骨折端,在此操作中需要尽量避免损伤到患者骨折周围的骨膜,清理骨折端的淤血和软组织后,牵引患者足踝并固定,在患者皮下组织剥离后建立皮下隧道,插入钢板。可以先在骨折端打入一枚皮质镙钉使钢板服帖骨面,然后分别在骨折两侧处拧入锁定钉3~4 枚。在C 臂机下观察患者的复位效果,满意后可以进行缝合。同时,患者固定钢板的长度选择时,也需要依照C 臂机的透视指标做参考。

1.3 观察指标

⑴比较2 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长与术后下地时间。⑵比较2 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胫骨干骨折疗效评分,采用Joher-Wruhs评分标准表示患者的胫骨干骨折疗效评分。患者的Joher-Wruhs 评分越高,说明其骨折愈合的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版本为SPSS19.0 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与统计,计量资料采用(±s) 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2 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长与术后下地时间

微创组患者治疗时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长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时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长,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术后下地时间明显高于微创组患者治疗后的术后下地时间,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长与术后下地时间(±s)

表1 2 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长与术后下地时间(±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长(min) 下地时间(周)微创组 53 84.21±15.64 76.23±8.79 9.10±2.31对照组 53 139.68±30.20 105.36±10.63 13.81±2.68 t 4.93 5.37 5.14 P<0.05 <0.05 <0.05

2.2 比较2 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胫骨干骨折疗效评分

微创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胫骨干骨折疗效评分明显低于微创组患者治疗后的胫骨干骨折疗效评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Joher-Wruhs 评分(±s,分)

表2 2 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Joher-Wruhs 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并发症发生率(%) Joher-Wruhs 评分微创组 53 5.66(3/53) 8.63±1.14对照组 53 20.75(11/53) 6.39±1.25 t/χ2 4.66 4.82 P<0.05 <0.05

3 讨论

胫骨干骨折属于一种常见的骨折之一,而其多见于长管状骨折[4]。当患者出现胫骨干骨折时,非常容易致使患者出现骨折断端血液供应出现问题,从而导致骨折愈合不良或延迟。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重视对骨折端软组织的保护[5]。而微创接骨板技术具有其自身非常广泛的优势,首先,在使用该方式治疗胫骨干骨折患者时,可以有效避免患者骨折断端的直接暴露和损伤。在手术过程中也最大限度的保障了骨质受损部位的血液供应,从而为患者骨质断端的愈合提供了合适的生物学微环境[6]。同时,该技术也在操作时对骨折部位干扰的外界因素较小,从而使得手术时的植骨率大大减低[7]。患者在治疗后的恢复期间,出现切口感染、骨髓炎以及深部组织感染的几率也明显降低,有利于加快患者的恢复时间[8]。

本次研究显示,通过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该类患者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手术基础指标,从而促进手术效果的提升,为患者骨折更好的愈合提供了技术基础。微创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从而避免其他因素对患者的手术效果带来影响,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胫骨干骨折疗效评分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和血管损伤程度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出发,给予患者针对性的疗效评价。该项评分升高表明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得到显著提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疗效。

综上所述,胫骨干骨折患者采取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不仅让患者的手术时长和术中出血量得到有效降低,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下地时间,有利于加快患者的恢复进程。并且患者的胫骨干骨折疗效评分也得到显著提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胫骨出血量微创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分析微创无痛治疗龋齿的效果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肺脂肪栓塞综合征一例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3D技术打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不翻瓣微创口腔种植的临床研究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