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必然逻辑与价值意蕴

2021-08-24宋子齐

文教资料 2021年15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实践路径红色文化

宋子齐

摘   要: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百年历史的见证,是在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形成的精神结晶。红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具有内在关联。在世情国情舆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必须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好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红色文化能够起到举旗定向、滋养心灵的作用。通过育人功能,可推进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新时代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应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抓好实践活动“主抓手”,守好网络空间“主阵地”,让红色文化成为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关键词: 高校   红色文化   铸魂育人   价值意蕴   实践路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15),“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1](15)。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生动教材,彰显中国精神、凸显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具有铸魂育人的独特功能。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功能,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并转化为丰富的精神滋养。

一、新时代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必然逻辑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史,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红色资源、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和有机统一。红色文化与高校铸魂育人的实践具有内在联系性。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运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是史之所向、时之所趋、势之所为。

(一)红色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质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即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能够被教育者开发利用的、有利于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各种要素的总和[3](34),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和必备条件。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经过血与火的历练形成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和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库。例如,红色遗址遗物、旧居旧馆等都是独特的教育资源。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集中表现在红色精神上,其中以红船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西北坡精神等为代表,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这些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仍然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贯通性,成为当代大学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红色文化毋庸置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优质资源和强大精神宝库。

(二)红色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生动教材。

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高度一致、同根同宗,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在世情国情舆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必须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用红色文化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是理想信念教育教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遭遇新情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革命遗迹、革命文物、革命故事是红色文化、红色基因的现实载体,是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的鲜活记录。有利于增强“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先辈在血与火的历练中形成的,是历史岁月的重要见证人。以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以生动事例、身临其境感化育人,有助于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坚定报效祖国的决心。三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教材。红色文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实质与革命历程,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故事中蕴含的自强不息、视死如归、艰苦奋斗等道德品质为新时代大学生树立了良好的道德榜样,有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因此,红色文化以先进的内涵和天然的育人功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

(三)红色文化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现实保障。

《關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4]。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蕴含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始终贯穿于红色文化之中,回应了“立德树人”的旨归。在新形势下,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必须牢记习近平同志的殷切嘱托,以红色文化引领铸魂育人,使其成为推动实现“立德树人”的助推器。因此,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在高校铸魂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是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保证。

二、新时代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价值意蕴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红色文化加强大学生政治引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督促高校提高思政教育质量。红色文化具有明确的政治导向和强大的精神感染力,是铸魂育人的价值旨归,是“立德树人”的应有之义。

(一)举旗定向:健全大学生人格,坚定政治立场。

教育是一种“唤醒”人格心灵的活动,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用红色文化浸润人格心灵能够起到举旗定向的作用,达到铸魂育人的良好效果。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总体来说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其中有某些精神淡漠者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沂蒙精神等红色文化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秀精神品质;红色基地、烈士陵园、博物馆、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所凝聚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健全大学生人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起到激励作用和指引作用。红色文化不仅为大学生的人格培育和价值观培养提供了思想保证,还为其提供了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因此,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代,了解红色文化能够更好地激励他们守初心、担使命,坚定政治立场、把握政治方向,牢牢把握人生方向。

(二)滋养心灵:提高思想免疫力,传承红色基因。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之间思想的交流碰撞,变得更加频繁和密切。一些大学生,缺乏研判能力,认识不清,易受此影响。无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凝结而成的精神结晶,也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用生动鲜活的红色文化讲述历史,帮助大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帮助大学生提高对错误思潮的研判能力和思想免疫力;帮助大学生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因此,红色文化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起到浸润心灵、提高思想免疫的作用。

(三)守正创新:实现思政课目标,推进立德树人。

红色文化教育是增强高校思政课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的重要保证。目前,一些高校的思政课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往往取填鸭式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有待提升。红色文化内容丰富,各地都有代表地域文化的红色基地,如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革命文学、红色影视、红色新媒体平台等资源较为丰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5]“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5]。“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任务。因此,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帮助大学生在体验教学时有身临其境之感,更好地体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正内涵,告别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让学生有思考、有回应、有互动、有收获,从根本上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创新,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

三、新时代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实现路径

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意识形态特性和独特的育人功能,是天然的教科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开发和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形式进行,存在侧重于理论灌输、形式单一、忽视价值观的引导和建构、对新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重视不够等问题。要想发挥好红色文化在高校中的铸魂育人功能,必须重视主渠道、抓好主抓手、守好主阵地,让红色文化发挥精神激励和价值引领功能。

(一)主渠道: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习近平同志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5]要想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中,就要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良好的思政课教育资源,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一方面,要在教育内容上有所创新。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在掌握教学框架的基础上,积极寻找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教学之间的内在关联,将红色文化相关内容科学融入教学篇章中,积极引领大学生更好地体悟教材内容,将红色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要在教育方法上有所创新。思政课教师可以将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等方法相结合。例如,开展名家课堂、专题报告会、红色讲堂等活动,利用好红色影视、红色书籍等资源,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因此,只有通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双重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育人的功能,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大学生的精神食粮。

(二)主抓手:用红色文化丰富大学生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实践活动中,才能使大学生“身临其境”地体悟到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营造学习红色文化的氛围。一般来说,大学生实践活动分为校内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可见,用红色文化丰富大学生实践活动需要抓好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就校内实践活动来说,有些高校本身就具有红色教育基地,无疑是红色文化教育的优质资源。以个人或者团体的形式组织参观校内红色基地,开展红色文化知识竞赛、宣讲比赛、观看红色音乐剧等,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加深高校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了解和感悟。就社会实践活动来说,多数地区都具有特有的地域性红色文化,例如红船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等,有些地区设有红色基地、博物馆、革命烈士旧居、革命烈士陵园等,高校要依托红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使大学生在重温历史的过程中陶冶情感,体悟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活动实质上就是增强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在感受红色情境中得到精神升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三)主陣地:用红色文化净化互联网空间和新媒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网络空间各种信息鱼龙混杂,有些错误思潮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些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用红色文化净化互联网空间和新媒体平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要求高校加大红色网站和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力度,提高红色文化在网络中的融入程度。就传播内容而言,要做到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将红色文化与大学生密切关注的热点话题相结合,与家国天下相结合,旨在创造出具有历史厚度、情感温度和思维高度的高质量作品,更好地满足大学生内在精神世界的发展需要,立足新的时代背景,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就传播方式而言,要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和手段进行红色文化传播,将枯燥的理论讲解向生动的图文讲解转变,也可以辅以多媒体技术。例如,可以将红色文化资源制作成微电影、打造微课堂、开展微宣讲等。因此,高校只有在网络阵地中将红色文化以大学生熟悉且易于接受的内容和方式传播下去,才能真正发挥出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力量。

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红色文化传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深挖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促使红色文化发挥铸魂育人的功能,对于推动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深化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功能,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才能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勇担时代重任,在实现全面发展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贾超绪.让红色文化成为强大发展动力[N].人民日报,2016-6-27(07).

[3]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01).

[5]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6]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N].人民日报,2019-03-05(01).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实践路径红色文化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读懂名师
长征时期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