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研究
——以小学五、六年级语文教材为例

2021-08-24边双双

现代交际 2021年14期
关键词:性别角色人物形象职业

边双双 卓 毅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语文教材不仅有培育儿童听说读写的功能,同时也是儿童正确认知世界、构建自我的载体。然而,教材中存在着隐性的性别刻板印象问题不容忽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在引导儿童形成社会性别意识及性别平等方面的重要性,因此,如何选取语文教材中的性别角色有重要意义。

一、选题缘由

(一)男尊女卑的传统与性别平等冲突的时代背景

儒家思想源远流长,“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根植于人们思想中。男性被赋予了“独立、坚强,富有竞争性”这样的标签,而“柔弱、文静,有依赖性”等字眼常用来描述女性。[1]据此,两性又被划入各自不同的职业选择,男性常被鼓励参加一些需要长时间耗费体力精力的工作,如消防员、警察等,而被认同的更适合女性的职业则是耐心、细致,充满母性情怀的,如护士、教师等。

基于性别平等,我国宪法中有明确规定,国家和社会都应该切实维护妇女的人格尊严,保障她们的人身安全,消除性别歧视,促进两性地位的实质平等性。

(二)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殊性

语文作为连接课堂与生活的纽带,它不仅是一门课程,还是不可或缺的交际工具。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教材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会不自觉地被儿童感知模仿,儿童正处于性别意识的形成和性别评价的关键时期,教材中的人物形象会对其产生极大影响。

(三)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特点

五、六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形成,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个阶段,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个怎么样的人”“我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3]要想让学生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让学生从性别同一性的角度去认知自我、定位自我,那么语文教材选用男女角色的客观公正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二、概念界定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是指在当今社会,大众对男性或女性在行为表现、人格特征、职业选择等方面的期望和要求,以及对这种一般看法的固定的观念。[4]在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倾向于把一部分女性或者男性的特征概括并推广到整个性别群体,而忽视个体差异。

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性别角色呈现

语文教材中的人物形象已经被打上了性别的烙印,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被教材中的男性或者女性人物引导。[5]语文教材承载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数千年的厚重文化,其中,对男女两性如何进行职业定位,选取何种关键词用于描述个性品质,男女两性人物的总体形象的气质倾向等因素都会给儿童带来深远影响。[6]

本文选用小学语文五、六年级教材,重点从语言和插图两个方面分析教材中两性人物出现的数量、各自承担的职业活动、两性互动及形象特征,并为教材编写和教师授课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使语文课程更加适应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落实宪法所倡导的两性实质平等。

(一)人物形象的角色构成分析

表1 教材中男性角色人物形象构成分析

表2 教材中女性角色人物形象构成分析

(二)人物的基本表现手段——语言和插图分析

文字描述和形象插图是语文教材中表现人物性别特征的两种重要方式[7],通过文字和插图,展示出男女两性相对应的特有的性格特征或者人物特质。

1.语言分析

描写男性人物的语言,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我引以为豪的诗扔回原处,‘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表现出了父亲对孩子的严厉和谆谆教诲;而女性人物的语言,如课文《慈母情深》中,“我的母亲,她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妈干活!’”,体现出母亲的勤劳、能干、愿意为家庭付出的美好品质。

2.插图分析

教材里的插图都是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来设计,基本上能够反映主要人物角色特征和故事情节。如在《猎人海力布》一文中,图中外出打猎的角色都是男性,凸显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特色;在五上第一单元导读中,图中慈祥的奶奶正在给孙女温柔地梳理头发;在《慈母情深》插图中,母亲在低矮灰暗的厂房做着辛苦的裁缝工作。

四、小学语文教材中人物形象性别角色综合分析

(一)男性人物形象

1.男性人物形象在教材中所占比重

男性人物形象在教材中所占比重远远高于女性,以男性为主角的教材为29篇,以女性为主角的教材只有8篇,数量对比明显。

2.男性人物很多为名人,涉及古今中外

男性人物角色或为王朝将相,如《将相和》中的将军廉颇和蔺相如,或为足智多谋的英雄,如《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或为国外名人,如《月光曲》中的音乐家贝多芬。

3.男性人物的职业涉及政治、科技、艺术等诸多领域

教材中出现的男性人物的职业角色,或为卓越的政治家,如《青山处处埋忠骨》和《开国大典》中刻画了毛主席作为中国最高政治领袖的伟岸形象,或为革命者,如《狼牙山五壮士》刻画的五位英勇就义的壮士,或为艺术家,如《月光曲》中的贝多芬。总而言之,语文教材里男性形象的职业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能担当起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作用。

4.男性人物表现的品质

在五六年级教材中,军旅题材的文章不计其数,尤其是对爱国主义、奉献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的宣扬。[8]如《军神》中性格坚毅的刘伯承将军,《金色的鱼钩》中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班长。有关于民族气节、奉献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的主题,在教材中基本上都是通过男性形象来体现的。

(二)女性人物形象

1.女性人物形象在教材中所占比重

通过上文对比分析可知,男性人物形象在教材中出现的29篇和女性出现的8篇形成鲜明对比,男性所占比重远远高于女性。

2.女性人物大多为生活中的平凡人

教材中的女性人物大都以家庭为中心,女性名人在教材中寥寥无几[9],唯一称得上“名人”的是《牛郎织女》中的织女,其他女性人物几乎都在生活中操持家务,如《桂花雨》中揺桂花的母亲,《慈母情深》中在低矮灰暗的厂房做裁缝工人的妈妈。

3.女性人物的职业较少交代,侧重家庭中的“母亲”的角色

在现有教材中出现的女性人物的职业一般以从属类职业、服务类职业为主,很少出现其他情况,均以自己的家庭为中心,承担着各种琐碎家务工作。

4.女性人物表现的品质

教材中女性体现为柔弱、美丽等特点,也包括母性精神和温情的关怀,如《穷人》中的桑娜,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五、语文教材中性别刻板印象对学生的影响

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内外部环境来获取自己的性别信息,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性别观,将自己归类为男性或女性,表现出与自身内在认知一致的外在特征和行为。[10]

(一)积极影响

教材中描绘的男女角色形象,无论是插图还是语言都体现了男女的性别特征[11],这是对社会现实情况的反映,当然也符合社会对男女性别的一般认知。

1.有助于塑造儿童健康健全的人格

在现有教材的插图中,对男性人物的描述或插图基本上都体现了男性的力量美和阳刚美。这一特点更符合现实社会中人们对男性外在特征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暗示,在穿着气质等方面有意强化,从而塑造儿童健康健全的人格。

2.有利于男性的全面发展

现有教材中,男性人物塑造较全面,在兴趣爱好、个性特质等方面均比较完善,得到了广泛的呈现,这些角色将在学习过程中被男性学生有意无意地模仿习得,并逐渐内化为男性学生自身的理想或职业,从而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二)消极影响

1.男性人物比重较大,易使学生误读

教材中男性人物比重比较大,故事的中心人物基本上都是男性,女性所占比重小,且人物形象多表现出害羞、被动的特点。

2.女性职业单一,易使学生误解

现有的教材忽视了对女性特质的塑造,女性人物几乎都被赋予看顾家人、料理家务等“家庭母亲”的使命[12],在教材中的女性所表现的是家庭生活中的传统职责,忽视了女性对职业的选择,易使学生产生女性天生就应该待在家里的想法。

六、对教科书编写与使用的建议

1.传递性别平等的观念

将性别平等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之中,推进课程改革朝着促进两性平等的方向发展。

2.扩大女性角色的内涵

避免只选取操持家务的单一的、传统型女性角色,可以适当增加在政治、经济领域大有作为的女性,古代如统治者武则天、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当代如屠呦呦、撒切尔夫人等。加大此类女性角色的比例,使学生在她们身上看到并学习女性的睿智、果断、勇敢、坚持等优秀品质。

3.加强对教师性别平等观念的引导

鼓励教师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方法,积极解读教材中的性别角色,减少现有教材中性别角色刻板对学生的影响。

六、结语

儿童正处于性别意识的形成和评价的关键时期,他们会通过阅读建立性别意识,并模仿习得性别观念和特征,教材中的人物形象会对其产生极大影响。因此,面对现行教材中隐性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刻板印象的问题,无论是编者还是教师,都应时常反省,在教材中探寻科学且适应社会发展的性别教育的途径。

猜你喜欢

性别角色人物形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职业写作
英国拟禁广告中做家务都是女性
我爱的职业
影响幼儿性别角色认知发展水平的因素
五花八门的职业
当前幼儿社会性发展新现象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冲突现象调查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