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提升学生“获得感”的高校思政课供给侧改革探析

2021-08-23周良武

高教学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基本内容获得感基本原则

周良武

摘  要:思政课教学应以满足学生“获得感”为目的,提升学生“获得感”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满足学生“获得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提升学生“获得感”的思政课供给侧改革必须坚持“供给”与“需求”相平衡、理论与现实相联系、精神性与物质性相结合、政治性与学术性统一的原则;提升学生“获得感”的思政课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内容:强化供给主体,优化供给内容,巧化供给方法,净化供给环境。

关键词:思政课;供给侧改革;获得感;基本原则;基本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0-0193-04

Abstract: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should aim at satisfying students' "sense of acquisition". Improving students' sense of acquisition is the breakthroug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and satisfying students' "sense of acquisi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reform on the supply si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to improve students' "sense of acquisition" mus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balance" and "demand", linking theory with reality, combining spirituality with materiality, and unifying politics with academic discipline. 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reform on the supply si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to improve students' "sense of acquisition" involves strengthening the main body of supply, optimizing the content of supply, optimizing the supply methods and purifying the supply environment.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sense of acquisition; basic principles; basic content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让人民群眾有更多获得感”。“获得感”的提出解决了我国改革为了谁,如何评价的根本性问题。同样,为了提升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改革也必须以“获得感”为明确的改革目标和落脚点。当然,由于思政课的特殊性,在价值定位上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课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政治定位。正因为此,以提升学生“获得感”为导向的供给侧改革也具有特定的内涵,并且基于思政课在价值和政治定位方面的特定要求,思政课供给侧改革必然具有特定的要求和原则。

一、思政课教学应以满足学生“获得感”为目的

(一)提升学生“获得感”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获得感”在具有普遍意义的同时还具有相对特殊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获得感”指在解决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准与思想政治道德现状的矛盾过程中,既使受教育者达到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又要满足受教育者的客观需求,并使其主观上认可收获。自从《<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公布后,各高校积极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思政课教学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学生到课率、抬头率和认可度有了很大地提升。部分高校基于满足学生“获得感”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的思政课就是立足于让学生真心喜爱和终身受益这一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理分析、思想启发,使学生在课堂上有真实“获得感”。[1]

当然,就目前而言思政课仍是大学最难教课程之一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就全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成效而言,还没有完全达到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目标。课程“难教”的根源在于课堂上学生不“配合”,而这种不“配合”又基于学生课堂上“获得感”的缺失。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获得”,或者说虽然有“获得”,但不是自身想要的“获得”,并不认可这种“获得”,从而没有产生“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思政课教学如何化、怎样进、因何新的突破口就在于真正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内心的困惑和关注的焦点,满足学生的“获得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基本内容获得感基本原则
“获得感”大盘点,你的2016有收获吗?
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基本内容与安全评估目标
探讨谨慎性原则在经济管理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分析
关于创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论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及其基本原则
如何推动企业文化的实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