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教育融合背景下 县域内学校互动教研探讨

2021-08-23唐晓峰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6期

唐晓峰

【摘要】本文基于城乡教育融合背景下城乡学校互动教研的现状,论述加强县域内学校互动教研的策略:组建城乡学校互动教研团队,为推动城乡教育融合提供人力资源基础;搭建城乡学校互动教研平台,实现城乡教师“送得下,走得上,学得到,练得出”的互动目标。

【关键词】县域内 城乡教育融合 互动教研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1-0004-02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为乡村教育振兴找到突破口,将县域内城乡教研活动融合与乡村教育密切地结合起来,确保将高效教研送到乡村学校,推动乡村学校的教研向优质发展,也是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在城乡教育融合的背景下,积极推进城乡学校互动教研将会对县域内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一、城乡学校互动教研的现状

目前,县域内乡村学校的办学规模一般都比较小。随着近年来特岗教师、编外教师的加入,乡村学校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国家为乡村学校配备了先进的教育设备,推动了乡村教育的发展。但是,乡村学校教研活动仍旧受到地域、教师队伍等因素的影响,处于被动状态,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表现出教学观念陈旧、科研意识不强等问题,缺乏相应的积极性。而城区学校处于县域内的政治经济中心,各项教研制度更加完善,且大多数教师都是经过选拔调入,师资配备更加合理均衡,教师参加先进教学培训的机会也远远大于乡村学校教师,因此城区学校教研活动理念新、教研方式灵活多样。

乡村学校拥有丰富的教育实践资源、厚重的乡土文化、多元的教育元素,这为城区学校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教研实践空间。乡村学校的教师也愿意学习先进的教研理念,让自己的教研水平得到提高。而城区学校相对完善的教研体系、常态化的教研活动为乡村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提供了平台。同时,城区教师为了自身的专业发展,就需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等进行交流分享。

但据笔者观察,城乡学校间互动教研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城乡学校互动教研处于被动状态。一般由县域内教育局指定城区学校与乡村学校进行“一对一”互动教研。由于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拓展性,学校之间联系松散,城乡教师在互动教研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消极因素,互动显得行政化、形式化,容易出现城区教师积极参与,而乡村学校教师参与内驱力不足,城乡学校间互动教研处于“一头热”的被动状态。二是城乡学校互动教研形式单一。城乡学校互动教研形式一般只有支教或者送教下乡,仅仅围绕课堂教学展开互动教研,很少有其他的互动教研形式。这样的城乡学校互动教研方式比较简单直接,重复几次后,因互动教研缺乏深度,就不能再激发城乡教师的互动教研热情,互动质量明显下降。三是城乡学校互动教研缺乏保障。城乡学校互动教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乡教师教研合作的效果,但是一些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比如,参与教师没有得到相应的荣誉感,评优评先时没有考虑互动教研,教师的成长没有得到持续的关注,城乡教师互动教研的积极性就慢慢地降低。互动教研停留在表面,学校对互动效果、改进方法没有跟踪了解,切实提高城乡教研活动质量也就成了空谈。

二、加强城乡学校互动教研的策略

城乡学校互动教研主要是指互动学校间开展“送教下乡”“专题讲座”“城乡集体备课”“同步课堂”“校际教学开放周”等互动教研活动。要确保城乡学校间开展这些互动教研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就需围绕“送得下,走得上,学得到,练得出”展开互动工作。

(一)组建城乡学校互动教研团队

1.组团队。城乡教育融合更重要的是人的互动融合。县域教育教研主管部门应在尊重学校意愿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从城区和乡村学校中挑选教学水平高、教育理论强、有专业特长的领导、教师组建一个支撑团队,确保城区学校在互动教研中能“送得下”,有优秀城区教师;确保乡村学校教师能“走得上”,有成长起来的乡村教师。首先,组建团队应当遵循教师间的信任、开放与相互支持的自然合作原则。其次,应当遵循城乡学校优势互补原则。团队应该围绕城区学校教研活动优势与乡村学校教研发展的瓶颈来组建,可以“一带一”,也可以“一带多”,将人力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达到融合共生。

2.抓培训。在保障城乡学校常规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借助外力,适时邀请知名专家对城乡学校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可以让农村学校的教师不断转变传统思想观念,积极树立为农村学校的学生服务的责任意识,也能让城区教师了解乡村学校教研活动的特点。城区学校只有充分了解乡村学校的教研情况,才能最大化地发挥自身的教研优势,让乡村学校获得最有效的帮扶。

3.建制度。城鄉学校互动教研需要完善的制度来保障。正在进行的县管校聘机制为城乡学校互动教研提供了根本保障,但仍然需要完善的互动教研制度来保障。互动教研保障制度应该囊括教师职称评聘、年度考核、评优评先、交流期间生活保障等各方面。完善的互动教研制度可以促使城乡学校教师在互动过程中端正态度,对互动内容更为用心。

(二)搭建城乡学校互动教研平台

城乡学校互动教研不仅需要城区教师深入乡村学校开展教研活动,传递教育新理念,传授先进的学习方法,带动乡村学校的教研活动高品质地开展,也需要乡村教师主动学习先进的教研理念和多样的教研方式,从中吸收养分,促使自己成长。因此县域教育教研主管部门要积极为城乡教师搭建互动教研平台,让城乡教师在平台上“学得到,练得出”,最终实现城乡教师的融合发展。

1.城乡学校互动教研平台要基于共享。城区学校教师所获得的教育资源、所处的教育环境均优于乡村教师,这样的差距可能引起互动教研时乡村学校教师完全依附于城区学校教师的现象,引起互动的不平衡,因此必须看到并重视乡村教育的独特性,比如:乡村学校办学规模小、学生容易得到全面照顾;乡村文化氛围浓厚,乡村学生在生活技能教育方面比城区学生有优势;乡村学校的教师长年立足于山区,乡村教师扎根农村就是师德师风建设的现实榜样。互动学校可联合起来开展教学竞赛,充分展示各自的教学优势,保持交流与竞争,形成良性互动。在共享中,调动城乡教师在教研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城乡教研全面进步、教师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城乡教师的幸福感、获得感。

2.城乡学校互动教研平台要立于实际。城乡学校应针对城乡互动教研中的实际困难、短板问题开展互动教研,充分考虑城乡教育融合的不同阶段和城乡学校办学的差异性,稳妥把握,形成符合实际、特点鲜明的城乡学校互动教研的多种模式。

一是师资交流模式。针对乡村教师教研素养低、对教研活动难把握等难题,安排城区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发挥城区教师的教研引领作用。这些优秀的城区教师能将先进的教育观念、教研理念带到乡村学校,同时根据乡村学校的情况因地制宜地指导和带动乡村学校教师开展教研工作。二是以赛代送模式。城乡学校互动教研不只是送教下乡,还可以在交流学习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城乡学校间的赛课呈现各自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赛课过后,双方组织教师进行评课,探讨课堂上的得失,促进城乡教师共同成长。三是师徒结对模式。针对乡村教师成长慢、骨干教师少的问题,由乡村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到城区学校拜师结对,乡村学校骨干教师在城区学校“师傅”的指导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四是名师引领模式。针对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缺失的问题,由城区教师设立乡村教师工作室,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实实在在的指导。

3.城乡学校互动教研平台要位于常态。城乡学校互动教研要建立以城区学校为主、以乡村学校为辅的教研体系,每学期围绕双方的共性问题与特性问题制订互动教研规划,明确教研主题,对每次互动教研的时间、参与教师、互动要求、互动反馈等都要有详细、可操作的规定。互动教研地点要适度地安排于乡村学校,“倒逼式”教研也是一种有效提升乡村学校教研水平的方式。城乡教师对于开展互动教研活动都是有需求的,但必须营造一个长期稳定的互动教研环境,保证城乡学校互动教研活动开展的常态化。

4.城乡学校互动教研平台要借于网络。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城乡学校都开展了线上教学,为城乡学校互动教研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借助同步课堂等网络教学平台开展互动教研也是城乡学校互动教研发展的一种趋势。乡村学校教师教学任务重,参与互动教研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乡村学校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共享城区学校的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资源,也能依靠网络教学平台直接向城区学校寻求帮助,同时可以开展城乡异地同步课堂教学,实现城乡学生同步学习,解决乡村学校英语、美术、音乐等专业學科教学难的问题,极大地缓解乡村学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同样借助于网络,乡村学校可以将与教学相关的动植物生存情况、劳动场景等资源直接传到城区学校,便于城区学校教师开展直观教学。

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县域内各学校要积极开展互动教研活动,高质量推动城乡教育融合,更好地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本健,罗玲,王蕾.深度贫困民族地区的教育扶贫:机理与路径[J].西北民族研究,2019(3).

[2]王莉君.区域内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构建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5.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