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叙事性作品教学“三部曲”

2021-08-23戴红稳赵汝丹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操作方法三部曲基础

戴红稳 赵汝丹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叙事性作品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建议教师从夯实基础、目标引领、操作方法三方面学习文学叙事知识,了解叙事性作品的特点;研读课标,宏观把握叙事性作品各学段的学习要求;依据学段特点,探寻叙事性作品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叙事性作品 基础 目标 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1-0029-03

叙事性作品占据小学语文教材的“半壁江山”。关于小学叙事性作品的学习,尽管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小学叙事性作品教学效率整体不高,尤其是在教育欠发达地区。其主要表现在相当数量的小学生毕业了,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上还不太会清晰叙述简单的事件、阐明浅显的事理;原因涉及学校、社会、家庭多个方面,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学本身出现了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夯实基础、目标引领、操作方法的小学叙事性作品教学“三部曲”,旨在引领教师学习文学叙事知识,把握叙事性作品的特点;领悟课标,宏观把握各学段叙事性作品的学习要求;依据学段特点,探寻叙事性作品的教学方法。

一、夯实基础:学习文学叙事知识,了解叙事性作品的特点

(一)学习文学理论和阅读文学作品,积累文学叙事知识

“功夫在诗外”,教学效率的提升,功夫不在课堂,而在教师学科专业功底。教师专业功底厚实,在课堂上才有知识底蕴。学习文学理论和阅读文学作品,积累文学叙事相关知识,是教师教好叙事性作品的前提、基础。

中等师范学校出身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过去,受特定历史时代背景、人才培养方案等多种因素局限,虽然他们都非常优秀,但是文学素养不够厚实。初始学历是专科和“三本”的小学语文教师,文学基础仍不够扎实。他们均需要入职后不断地充电,学习文学系列课程,如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关注什么是文学叙事,以及文学作品如何叙事等。

据某市教育局的统计,该市小学语文在职教师中,45岁以下初始学历是中师毕业的约占总数的90%;35岁以下,初始学历是专科和“三本”毕业多达90%。这两拨教师,尤其是35岁以下年轻语文教师,职业生涯相对长远,若能正视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闲暇时读读文学作品,关注文学叙事,懂得叙事的来龙去脉,就能更好地进行小学叙事性作品教学。

(二)强化作品的文体意识,把握叙事性作品特点

文体就是文章的体裁,是文章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所呈现的具体样式。温儒敏先生在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培训会上,特别强调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文体意识。概括而言,小学语文教学涉及叙事性、抒情性、说明性三类文体。

从以上文体一览表看出,“叙事性作品”学习在小学三个学段一以贯之(第一学段童话、寓言、故事即是叙事性作品),可见其重要性。

叙事性作品是以叙述和描写人物和事件为主的一种文体。人物、环境、情节是叙事性作品的三个要素。叙事性作品是把许多同类型文章中的规律性概括出来,它对教师正确理解、把握同类型文章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叙事性作品具有叙事清晰完整、表达方法多种多样、阅读感受多元等特点,教师只有把握叙事性作品的特点,才能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

叙事性作品特点及教学策略列表

[叙事性作品特点 教学策略 叙事清晰完整 借助文章六要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文章梗概,厘清线索,把握内容 表达方法多样 抓住印象深刻的场面、人物、情节、细节等要素展开教学活动 阅读感受多元 反复朗读描写有特色的语段,读得入情入境,交流独特的阅读感受 ]

二、目标引领:研读课标,宏观把握叙事性作品各学段的学习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教师研读好课标,有助于宏观把握叙事性作品的目标要求,统揽全局,抓住叙事性作品学习的主线。

从叙事性作品学习一览表可以清晰地看到,课标各学段在文体学习上不仅均提及叙事性作品,而且还有具体的学习目标。经研读和分析发现,叙事性作品的学习目标有几个特点:一是学生对叙事性作品有阅读兴趣,并善于交流学习的感受。如第一学段“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第二学段“关心作品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二是叙事性作品要抓“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进行学习训练。如第二学段“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第三学段“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三是叙事性作品学习要学会提取要点。如第一学段提取“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第二学段提取“人物命运与喜怒哀乐”、第三学段提取“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等内容进行叙述。

三、操作方法:依据学段特点,探寻叙事性作品的教学方法

叙事即讲故事。叙事的构成有三方面,一是讲述的故事内容(人物事件);二是叙述的话语(讲述语句);三是叙述的动作(“叙述”活动本身,即叙述者的态度和叙述声音等)。笔者认为,学生只要熟悉生活中的人與事,获取第一手材料,或是通过阅读获取第二手材料,从这些材料中获取“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人物命运与喜怒哀乐”“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困难不大,那么叙事构成的第一方面“讲述的故事内容”的学习没有问题。小学生模仿生活能力不错,叙事构成的第三方面“叙述的动作”(叙述者的态度与声音)的学习也没有太大问题。至于叙事构成的第二方面“叙述的话语”,属于方法策略,即考虑“怎么叙述”的问题,相对来说有一定难度。学生只有突破这一难关,才能把叙事性作品各学段的学习内容有条不紊地表述出来。因此,教师需要围绕“叙述的话语”这一学习难点,引导学生探寻清晰叙事的表达策略。

(一)第一学段是学习叙述的起步阶段,按一定句型句式展开叙事

第一学段(1~2年级):六七岁的孩子刚刚开始规范地学习言语表达,教师不能直接向他们讲述语法规则和句型句式,但又要让他们按一定的语法规则叙述完整的一句话,叙述通顺连贯的几句话,的确有难度,因为句型句式是制约叙述的瓶颈。突破方法是以“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提示性句型句式,让学生有样学样:照着样子叙述,完成既定的句型句式训练。比如,统编语文低年级教材说话写话训练中,句型句式引领意图就非常明显。

一年级侧重训练说或写一句完整的话。完整的一个句子要有头有尾,“头”要写出是谁或什么,“尾”要写出干什么或怎么样,如“我在读书”,句式“谁→干什么”。句子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要写出什么是怎么样的,如“花是红的”,句式“什么→怎么样”。这些句型句式不仅要在童话、寓言、故事等叙事性作品学习中学习和训练,而且要在全部语文教学中强化完整句子的学习和训练。除了陈述句,教师还要注意疑问句和感叹句式,如上册语文园地八训练写感叹句式:“新年快到了,给家人或朋友写一句祝福的话吧!”在喜庆的节日——新年到来前,写一句祝辞(祝福语),掌握写祝福语惯用感叹句式:“祝家人或朋友新年快乐!”此外,句型句式训练还需在随文学习中一一落实,需要教师在选文中挑选句型句式,让学生熟悉、模仿、运用它。如下册《荷叶圆圆》中遴选“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句式,让学生仿写:“苹果     ,     。”

二年级侧重训练说或写几句连贯的句子。二年级学生思维不足以让他们自己组织语言按一定的思路有条有理地说话或写几句连贯的话。统编语文教材采用问答形式,即连提几个问题的形式启发思路,使学生顺着思路逐一回答问题,从而能说或写几句连贯的句子。如下册语文园地二写话训练:“照样子,写一写你的一个好朋友。向大家介绍一下:他是谁?长什么样?你们经常一起做什么?”类似的训练还有很多,教师如果能够理解编者意图,并在随文教学中加以引导,那么,让学生说或写几句连贯的话就能轻松达成。

(二)第二学段是学习叙述过渡阶段,围绕一定段式展开叙事

第二学段(3~4年级)的段落训练,上承第一学段(1~2年级)写话,下启第三学段(5~6年级)写篇章训练。对于段落训练的重要性,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有重要论述:“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对于语言表达,特别是书面的,也就是写的训练,是跳跃式的,跨越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段落。一般写的教学只注意两头,一头是词句,一头是成篇的文章。实际上,在语言表达中,段落是至关重要的。”“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写好一篇,反之,连一段话都说不利落,一整篇就必然更加夹缠不清了。”

段落训练如此重要,如何训练?这就需要教师先了解构段方法。在第一学段说或写完整句子的基础上,提升到围绕一个意思连句成段的训练,即按一定逻辑关系组织排列句子或句群。构段方式:总分段式、因果段式、转折段式、递进段式、并列段式、承接段式等。对中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构段方式有一定的难度,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解决。

一方面,在阅读教学中,随文介绍构段知识,并通过随堂或课后习作加以巩固。例如,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荷花开了不少了”,后面几句围绕花开展开,第一句与后面几句是总分关系,段落是总分段式;《火烧云》第四自然段,以“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承接火烧云变化之快,句子与句子之间是承接关系,段落是承接段式;《花钟》第二自然段,由果寻因,句子与句子之间是因果关系,段落是因果段式。这些阅读教学中学习的段式向习作迁移运用,便于学生掌握构段的方法,克服构段困难。

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按照单元习作系列问题的提示写几个连贯的句子去完成构段,从而解决构段困难的问题。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记一次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之前想一想:游戏前,你做过哪些准备?游戏中,你做了些什么?游戏后,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有什么感受和想法?等等,从而引导学生围绕着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展开构段。这样,学生就能够按照一定段式展开叙述,把一件事情说得条理清楚,写得有条不紊。

在學生掌握了这些构段方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一进行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描写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环境、场面等片段描写,让学生有条不紊地按照一定的思路,清楚明白地展开叙述。

(三)第三学段是学习叙述发展阶段,围绕一定章法展开叙事

第三学段(5~6年级)是学习篇章叙述。篇章叙述涉及语言、结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写作方法。在小学阶段,对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及叙述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等课标不作明确要求,作要求的是“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侧重理解能力训练,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路。

刘勰在《文心雕龙·句章》中说:“搜句忌于颠倒,裁章贵于顺序。”(造句切忌颠倒,分章重在合乎顺序)可见,如果句章安排得好,就能使文章中心突出,条理清晰。叶圣陶说:“看整篇文章,要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的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叶老也是强调文章思路清楚了,全篇内容也就清楚了。可见,表达思路和写作顺序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叙事性作品时,就要引导学生特别关注表达顺序。学生一旦领悟了表达顺序,自己在叙事时就能有条不紊地推进。“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好的语文老师”。

叙事性作品的表达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叙是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方法,小学阶段学习重点在顺叙上。顺叙一般按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叙述。这样的文章结构安排与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晰。顺叙有按时间顺序叙述、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叙述事件、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三类。

时间顺序、空间地点的转移顺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是小学叙事性作品要学习的主要表达顺序。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叙事性作品阅读与习作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关注表达顺序:一是先看阅读教学课文表达顺序,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有《军神》(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月是故乡明》(儿时故乡看月—背井离乡看月—年事已高看月)等;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有《草船借箭》(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武松打虎》(喝酒—上岗—打虎—下岗);按照空间地点转移顺序叙述的有《祖父的园子》(记忆中园子—园子里干活玩耍—园子里自由自活动)、《牧场之国》(牛—马—绵羊、猪、鸟—人劳作)等;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有《青山处处埋忠骨》(闻噩耗—做抉择—写批示)、《跳水》和《田忌赛马》(起因—经过—结果)等。

二是看习作教学对表达顺序的要求(见下表)。五年级下册教材中安排有八次习作,其中四次是叙事类体裁。叙事性作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四次习作对写作顺序的要求是明晰的,第一次是《那一次,我长大了》;第二次是半命题《他    》;第三次是“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第四次是《神奇的探险之旅》。四次均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和前因后果写清楚。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充分利用叙事性作品这些“例子”传授三种表达顺序,并引导学生在习作训练中迁移运用这三种表达顺序,就能让学生顺利地“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如果教师能在小学高年级的四个学期中均强化此训练,加上低中年级所打下的句型句式、段落叙述基础,那么学生叙述事件的能力定会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张志公.《段落教学》序[J].中学语文教学,1987(5).

[3]刘勰.文心雕龙[M].孔祥丽,李金秋等译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卫灿金.叶圣陶的语文思维教育观[J].课程·教程·教法,2002(2).

注: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小学教育特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小学语文叙事性作品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20XJTS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戴红稳(1966— ),女,汉族,安徽宿州人,文学硕士,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学科专业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中小学语文教学;赵汝丹(1978— ),女,壮族,广西大新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崇左市大新县桃城镇第一小学,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操作方法三部曲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精益价值管理的操作方法与实践
浅析原声电影对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辅助作用
微作文,让作文教学走上快车道
日杂志总结出轨者“三部曲”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