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生动课堂,夯实教学成果

2021-08-23邓建鹏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84期
关键词:教学形式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

邓建鹏

【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在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重要性日益显现。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使学生从教育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法治观念。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学形式

小学阶段是学生构建思想价值观和法治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阶段的教育不仅要重视课本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着重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下面通过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方法,旨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革新教学思维,优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革新教学思维,注重于从传授学生知识到传授学生知识学习的方法的转变。英国诗人叶芝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知识的总结,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知识的应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概念性的知识掌握能力较为薄弱。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相关要求和标准,其次是从小学生的视角出发,分析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不断创新已有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合理运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的设计中充分体现小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加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懂得教材蕴含的育人价值,使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产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二、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从广义上讲,这就是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较为强烈的,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将理论知识巧妙地融合在教学之中,构建互动的课堂模式,充分激发小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探索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自主设计有代入感的模拟情景,在课堂上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体验的过程中,引导小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独立思考,让小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想象力,分析社会中存在的各类现象,不断地突破现有的思维与认知,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在实践中提高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和理解。

在模拟情景中,教师还可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更加深层次地了解学生的观点,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进行总结与概括,推进《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进程,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采用多样形式,有效深入教学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学生的情况,结合教学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

1.充分利用现实案例,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理论知识与现实案例相结合,引导小学生对相关事件的思考,鼓励小学生积极发言讨论。如,在课堂教学穿插播放《道德观察》《法治在线》等社会法治节目,引导小学生对视频中的焦点问题进行讨论,不断提升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他们更有效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规则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从而明白树立和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2.利用绘本教材,增强情感的体验。对于小学生而言,绘本的形式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教师要善于利用绘本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绘本教材,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小学生对绘本进行个性的思辨,从而将绘本的内涵转化到《道德与法治》的深入学习中。

3.利用多媒體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课堂中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召开的重要会议、发生的重大事件、英雄人物和先进典型寓于故事化,通过讲解、借助图片、小视频和电影等手段,给予学生直观形象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的第1课时《开天辟地的大事》、第2课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时,教师可借助视频诗朗诵《厉害了,我的国》,将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一大召开等学习内容与活动园、阅读角、资料链接有效整合。对此,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有初步了解、看到了知识分子及爱国学生的觉醒与奋斗、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艰难、明白中国有了共产党的重要意义及红船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党爱国的情怀。

4.开展小组学习,提升知识学习的效果。小学生具有活跃好动的特点,如果是单一的知识灌输型教育方式,容易使小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开展小组学习模式,能让学生相互影响,相互带动。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小学生更能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5.开展校园活动,营造学习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开展一系列校园活动,如,感恩教育演讲比赛、《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浓厚的教育氛围中陶冶情操。

6.开展课外活动,促进学习的多元化。为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教师可视教学情况有计划地开展课外活动,如,环保种树、采访记录等,让小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自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

四、结合生活实际,整合教学内容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所有理论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学习的最终也是回归于生活本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在生活中感受《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含义。如,布置帮助父母做家务的家庭作业等,通过主动承担洗碗、扫地、倒垃圾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小学生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辛苦付出,有助于其形成爱劳动、会生活、懂感恩的良好思维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意思是教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重点不在于将知识全盘传授,而是启发学生思维,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生活实际,制定符合小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整合课本与生活的教学内容,让小学生在生活实际应用的检验中,汲取生活的养分,进一步拓展教学实践,真正做到学到知识、学以致用。

五、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彰明较著。小学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小学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关键性阶段,小学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需求,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主动转变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构建生动课堂,在实践中不断夯实教学成果,促进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学习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推进小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是非观,让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6):49,51.

[2]张悦,张新颜.以“我”为主,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于生活——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J].中小学德育,2017(8):12-14-11.

责任编辑  梁国胜

猜你喜欢

教学形式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把握教学“三优化”,打造高效率课堂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