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人才“创意、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析

2021-08-20张媚刘丰

大学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三创独立学院人才培养

张媚 刘丰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之下,作为独立学院的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在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以政策体制、一二课堂互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形成“三创”教育体系,成为当前学校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新亮点。

[关键词]独立学院;“三创”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8-0038-03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指出,独立学院应确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这为独立学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紧紧抓住学生特点,以“创意、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抓手,以营造“三创”环境为落脚点,以推动成果转化为导向,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根本目标,形成了“坚持一个中心、搭建两个平台、构筑三级体系、打通四大渠道,培养五种能力”的“三创”教育体系。“坚持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搭建两个平台”即开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共建基地,与政府和企业合作,打造“校企”“校地”两个平台;“构筑三级体系”即以“意识培养”为基础,以“种子选育”为路径,以“协同共育”为特色,分类分段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打通四大渠道”即打通教学、竞赛、校企合作平台、校友四个渠道,挖掘优秀项目和人才;“培养五种能力”即培养“创意、创新、创造、创优、创业”五种能力。学校以政策体制、一二课堂互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在提升应用型“三创”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突破政策体制藩篱

根据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可知,学校政策对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学生个体感知到的学校政策支持程度越大,创新绩效(包括学生参加热情、获奖概率等)越高。学校营造的“三创”氛围为学生创新提供了较高的心理授权,可以有效提升其自主性。资金保障成为学生参赛的最大动力和影响力。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把“三创”教育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

一是设立“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文件精神和要求,研究部署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措施,制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制度,指导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统筹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指导和协调各部门、各院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相关工作,并负责评估和监督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构建由多部门分工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形成由教务部、教学促进部、创新创业教育孵化中心、实习与就业服务中心、校企合作创新平台服务办公室、学工部、团委、人力资源部、科研工作部、校友工作办公室等部门及各院系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形成各部门、各院系齐抓共管、全校上下共同关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三是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孵化中心。该中心作为一个教学单位负责全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规划和实施。自2012年3月成立以来,创新创业教育孵化中心一直在努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的需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构建由学生、专家导师、企业家、风险投资家组成并具国际视角的创新创业生态校园,以“学分课程模块+能力训练模块+孵化辅导模块”构筑“未来企业精英”人才培养计划。

四是实施宽松的转专业制度,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突出学生参与课外创新的开放性和自主性,体现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综合协同。拓宽课程口径,加大非专业课比重,使专业课与非专业课比例把握在1∶1左右。

五是创新教学管理,制定扶持师生创新创业的管理制度。2018年,学校出台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分认定办法》《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奖励办法》《学科竞赛指导教师教学工作量补贴管理办法》《学科竞赛指导教师科研工作量奖励办法》等相关制度,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学分认可和奖金奖励,为指导教师提供科研工作量奖励和教学工作量补贴等制度保障。截至2019年11月,共有4734人次的课外创新实践成果被认定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分,总认定学分达到10331分。学校实行弹性学分制,允许学生提前毕业或中途休学创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多方筹集社会创新创业基金。校友苏令相、福建省泷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在学校设立了各类奖学金,用于奖励我校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此外,学校出台了《“嘉庚之星”评定办法》《“优秀三好学生”“三好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办法》《优秀学生奖学金综合测评实施细则(试行)》,明确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予以创建加分。

二、突破第一、第二课堂壁垒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分别进行了“创意、创新、创造、创优、创业”五种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深化个性化教育。通过开设创新与创业基础课程、举行新生入学创新创业教育公开课,面向全体大一新生进行“意识培养”。组织开展创业项目路演等双创实践活动,举办创业培训班、交流会,在大二、大三学生中积极推进“创客”文化建设,在全体学生中进行“种子选育”,发掘优秀项目和人才。从高年级学生中选拔人才推荐至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共建基地”实习或就业,与基地进行人才“协同共育”。通过不同年级、不同层级,推进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三创”教育的扎实、全方位开展,提高了学生参加各类双创活动的积极性。

(一)打造独具特色的第一课堂,推进“三创”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高度融合

学校在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国务院和教育部相关文件的具体要求,对接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趋势,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构建了系统的、有层次性的进阶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含2门技能必修课和17門技能选修课,分为生涯规划、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孵化和未来企业精英培育四个教学模块。所有课程学分均为2学分,安排16个教学周,共32课时,理论教学安排16~28课时,实践教学安排4~16课时。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全覆盖,着重引导学生强化创新意识、培育创业精神、训练创造能力,形成“三创”良好氛围。

从“知识课堂”到“能力课堂”。学校跳出了传统教学活动以“教师、书本、教室”为“三中心”的格局,以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为依托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注重创新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采用“翻转课堂”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把实践性理论教学方式融入课堂;每学年第二学期开设实践教学周,在为期两周的时间内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走进实验室、走进实训基地、走向实习岗位。学校通过鼓励负责科研课题的教师把项目分解成多个子课题,再把子课题分解到实践教学周、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双创竞赛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开展学术性社团活动、双创竞赛和课题立项等,通过项目研发、项目实施过程训练,锻炼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结合创新创业竞赛开设了一系列与之相应的实验实践和竞赛培训课程,将比赛和教学相结合,挖掘优秀项目和优秀学生团队。学生通过实践课程提高了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竞赛培训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经过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表现优异、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的学生会被推荐参加各类竞赛,他们的创新能力又进一步促进了比赛成绩的提高。我校学子在各类竞赛中的成绩逐年提升,形成“赛学创”循环促进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加强平台建设,推动第二课堂“反哺”,打造良性生态圈

在校内,学校着力构建了“项目纽带—基地孵化—创业”相连接的大学生创业平台,已建成大学生创业园、咖啡厅创业基地、电子商务创业基地等2000多平方米。出台《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创业园入园创业项目扶持政策》,免费为学生提供办公场地、办公家具、网络、会议室等;对入园创业项目负责人进行免费的创业培训,包括创业项目选择、成本核算、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法规、融资理财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创业企业搭建起与政府职能部门沟通的平台,通过落实有关政策,提供项目补助、创业成果奖励等措施,为大学生创业降低成本。学校改进和完善了校内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学校为全面推进实践教学,已累计投入超亿元,建设了100多间实验室、工作室等,同时出台了实验教学与工业训练中心面向学生全面开放的制度。同时,学校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支持和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社团,指导学生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发挥学术型社团引领和朋辈互助作用,吸引、凝聚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目前学校已成立各级各类学术型社团20个。社团通过开展各类高水平竞赛、校级比赛等,服务校园内有创新想法、有创业梦想的学生,给他们搭建一个展翅高飞的平台。此外,学校还积极引进地方创业培训项目,培养创业带头人和学生骨干。积极培育和塑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充分挖掘和宣传我校优秀校友的创业事迹,对创业先锋的创业事迹给予集中宣传,积极推进“创客”文化建设,使敢于冒险、勇于创业的意识和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已举办了校友创业沙龙近50场,让优秀校友们到校分享创业经验。

在校外,学校积极发挥智力资源优势,主动与公司、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了200多家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挂牌成立了“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共建基地”,积极推进与基地的双赢互利局面,深化与基地的合作,聘请基地资深人士为学校的教学、实习提供建议、意见,与实习基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

学校紧密围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博采众长,大胆创新,在校内外打破第一、第二课堂的界限,实现第二课堂“反哺”第一课堂。

三、突破校企隔阂

为持续贯彻面向市场的办学理念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原则,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与业界优秀企业合作建设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学校通过校企平台与企业界深入合作,以建设创新型产学研平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发展科研的战略基点,走出学校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学校新的跨越式发展。企业也从抱怨学校培养的人不好用,逐步转变为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成“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资金+跨学科师生参与+产学研项目联合研发”的校企合作科研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保证。校企双方以提升专业办学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将校企合作科研平台打造成为集人才培养、项目开发、创业就业、科研孵化、信息服务和技术援助为一体的多方位、全功能载体,较好地解决了产学研合作、锻炼师生项目研发能力、挖掘学生创新创业潜能,并为企业培养一批适应信息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后备人才等问题。目前,学校已建成了涉及工业机器人、先进打印技术、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建筑设计、光纤传感、新型服务业、文化产业、物联网技术等领域的8家校企合作平台,企业共投资1600万元,学校投资800万元和提供2400平方米场地。

校企平台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校内课堂授课方式,建立了理论联系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三创”教育嵌入式课程体系。同时邀请合作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形成了产学研深度结合的“三创”人才培养新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将“三创”元素嵌入专业课程,培养适应企业实际需要且具有较强“三创”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问题。引进一批企业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与企业一线项目“零距离”的校企合作课程,成功实现专任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角色互换、优势互补,较好地解决了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锻炼专任教师实践能力,提高企业兼职教师教学水平,让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有效协作,共同为“三创”人才培养服务的问题。学校完全按照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进行场景布置,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产生对该行业的深刻认识,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随之形成。

由企业提供项目,学校负责研究,双方共同分担风险、分享成果。企业最大限度地为学校提供资金和资源的支持,协助学校完成科研任务,致力于企业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和改良,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校企双方在项目实施阶段会产生思维的碰撞,争取早日攻克各种难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高。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汉嘉设计创新研究中心为代表的建筑设计类校企平台为例,该中心自2017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建筑设计领域相关模式与技术的开发,参与了多个建筑设计方案,短短一年时间内,累计3次获奖,2次中标,所得的设计费总共为企业直接带来880万的经济效益。横向科研成果反哺“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形成教学与科研、创新与创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较好地解决了引导学生完成从创意到创新再到创业的升级,使创新研究成果最终落地,投入实际生产并获得效益的问题。

四、结语

作为独立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坚持规范与创新并举的发展思路为社会培养人才。学生在国际性赛事中获奖155项,全国性赛事获奖1006项,区域性赛事获奖160项,全省性赛事获奖1558项,逐渐树立起“综合素质高,创新精神强,实践能力突出”的品牌形象。2018年11月,在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发布的《福建省本科高校毕业生竞争力之月薪调查报告》《福建省本科高校毕业生竞争力之晋升调查报告》中,嘉庚学院毕业生平均月薪位列福建省综合性大学第四,毕业生晋升总监级高管人员占比高居福建省综合性大学第二。2018年12月,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阳光高考”发布了各省20所考生最满意高校名单,嘉庚学院在福建省高校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厦门大学。在《2014—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本科)TOP300》中,学校位列全国普通高校第179名、民办高校及独立学院第1名。2018年和2019年,嘉庚学院校友的创业项目连续两年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要让学生经过全方位、立体式、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培养,把“创意、创新、创业”溶入每一位学生的血液里。要努力构建创新要素更加集聚、创新模式更加宽松、创新能力更加突出、创新成果更加丰富、创新人才更加汇聚、创新环境更加优化的生态圈。

[ 参 考 文 献 ]

[1] 陆国栋.“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7(5):38-41.

[2] 王亚娜,金麗馥,毛罕平.学科竞赛中大学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9(5):104-114.

[3] 徐春霞.独立学院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以浙江大学农林暨阳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19(9):159-161.

[4] 刘赫.以创新创业理念助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发展[J].中国培训,2017,6(下):265.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三创独立学院人才培养
基于“三创”能力培养的《网站建设》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关于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三创”中的重要性研究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三创”教育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