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结节的临床疗效

2021-08-19朱金美

安徽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单孔胸腔胸腔镜

朱金美 汪 涛

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作为治疗性手术方式,在肺部疾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大多数医疗中心得到广泛接受。研究表明,VATS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优于开胸手术患者。然而,基于3孔或2孔入路的传统VATS,50%以上报告与术后肋间神经痛、切口部位胸壁的感觉异常等有关。近年来,单孔胸腔镜下肺结节的手术方式成为VATS的一种更具吸引力的选择。因采用更少和更小的操作孔,可减少创伤、减轻术后疼痛,且单孔胸腔镜手术的研究报道已证明其手术的优势。然而,关于单孔与非单孔胸腔镜手术结果及相关临床参数的比较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总结基层医院在单孔与非单孔胸腔镜手术方面的经验,并对2种方法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省黄山首康医院胸外科行VATS的76例诊断为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研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无死亡病例、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单孔胸腔镜手术组(观察组)与非单孔胸腔镜手术组(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结节大小、病灶部位、病变类型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肺结节诊断标准者;②无远处转移、可行手术切除者;③有一定耐受能力,无麻醉及胸腔镜手术禁忌者;④无意识障碍,无精神疾病者;⑤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资料收集不完整者;②合并严重慢性心脑肾功能障碍者;③近期发生心、脑血管意外者;④存在或伴发其他恶性肿瘤者;⑤机体不能耐受手术者。

1.3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健侧卧位,全身麻醉加双腔支气管插管下进行。主刀医师和助手分别站在患者的腹侧和背侧。

1.3.1 观察组 工作孔位于患侧腋前至腋中线、第5(或第4)肋间处,长3~4 cm。手术过程中不使用肋骨牵开器,而是置入相应大小的切口保护套,然后插入胸腔镜,探查胸腔,根据术前定位找到病灶具体所在的位置,再根据病灶的具体大小、所处深度、可能性质等来决定具体的手术方式:楔形切除术、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等。如果病灶小且位置表浅,则先行病灶所在肺组织的局部楔形切除;如病灶大而位置深,则先行病灶所在肺段切除或肺叶切除。然后立即送快速病理检查,如术中快速病理报告为良性或原位癌,则手术结束;如报告为微浸润癌,则加作纵隔淋巴结取样;如报告为浸润性癌,则行肺叶切除+规范的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如果术前已经明确诊断为肺癌患者,则按肺癌根治性手术方式直接进行。术毕,置胸腔引流管1根,由切口引出,逐层缝合切口。

1.3.2 对照组 取患侧腋中线、第6(或第7)肋间处,作为观察孔,切开皮肤1.5 cm,逐层进胸,置入套管、插入胸腔镜,观察胸腔;另取1~2个操作孔,通常选择腋前线、第4肋间处及腋后线、第7或8肋间处,前者为主操作孔或唯一操作孔,一般取3~4 cm,后者为副操作孔,一般为1.5 cm。胸腔内操作方式同观察组。术毕,置胸腔引流管1根,由观察孔引出,逐层缝合切口。

1.4 观察指标及数据采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皮肤切开至闭合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师统计的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疼痛强度。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疼痛强度评分的分数越高,则表示越疼痛。术后均由资深医师对患者进行健康状况评估后予以出院。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天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第3天的疼痛评分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M(P25,P75),分]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3例(1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漏气、1例肺不张),并发症发生率为7.89%(3/38);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4例(2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漏气、1例肺不张),并发症发生率为10.52%(4/38),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1.231,

P

=0.615)。

3 讨论

在过去20年中,随着胸腔镜器械的不断创新和改良,VATS迅速发展,手术适应证也越来越宽,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肺结节的手术方式。近年来,随着单孔胸腔镜的开展,已有多组研究人员采用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各种胸部疾病,结果发现,在操作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单孔胸腔镜手术入路方式在技术上被证明是可行和安全的。但操作技术上的难度限制其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由于单孔胸腔镜手术操作器械和胸腔镜使用同1个切口,操作空间狭小,助手与手术者配合难,器械与镜身相互干扰等均导致学习曲线延长,手术难度增加。但单孔胸腔镜手术视野与操作视野同轴化,手术者的眼手配合更加灵活,且随着大弧度吸引器、短小型旋转关节头切割缝合器、双关节胸腔手术器械等的出现使得单孔胸腔镜手术的操作更加便利。本研究借鉴相关研究经验,同时在前期的工作及目前的研究中发现,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胸腔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单孔胸腔镜手术在没有增加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等的情况下,可满意地进行肺叶或肺段等切除。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第3天的疼痛评分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表明单孔胸腔镜手术只侵入1个肋间,且镜身及操作器械一般垂直进入胸腔,最大限度的减少肋间神经及周围组织的损伤,从而减少术后疼痛,与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

由于本研究为单中心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小,病种多样,且未进行术后远期随访,疗效尚有待进一步验证。围术期管理因科室、单位、地域的不同会有一定差别,从而得出不同的结果。

综上所述,单孔胸腔镜手术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基础上,减少了创伤、减轻了疼痛、缩短了恢复时间、降低患者平均住院日等,可以广泛用于治疗肺良恶性肿瘤等肺部疾病,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单孔胸腔胸腔镜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食管癌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机探讨
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护理中快速康复理念的实施效果探究
体位护理对胸腔镜手术术后快速康复的应用
胸腔积液中CRKL的诊断价值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对照
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疾病25例临床观察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