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教室环境下提高高中地理问题化协作学习效度实证研究

2021-08-13陈秀芬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智慧教室高中地理

陈秀芬

摘要:智慧教室携带着强大的信息技术环境进入地理新课程改革进程,本文通过一线教学实践,对比普通教室与智慧教室环境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与效果,提出了教师应转变观念,做好课前准备;及时进行评价反馈,提高协作学习持久力这两个策略,旨在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智慧教室   高中地理   问题化协作学习

在《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重点。问题化教学是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方式,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因此,教师将问题化教学与协作学习相结合,形成问题化协作学习模式,再结合智慧教室的信息技术,将问题化协作学习进行线下到线上、课内到课外结合,对化解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知识、能力的片面与不足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如此,问题化协作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不仅可以增加对学生个体发展评价的研究探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高级认知能力、问题解决与处理能力。

一、研究设计

基于课题研究,本次研究收集了案例,调查了地理课堂有效性情况,主要采集了常规教室和智慧教室上课班级的数据,对地理课堂上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和作业成绩的有效性等进行了调查。

二、高中地理问题化协作学习构建的策略

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对高中地理课程的深刻认识,是问题化协作学习课堂是否有效的关键。因此,教师需要变教学观念,从教师主讲的课堂模式转变成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还需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认真备课,精心设计优质的问题,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刻理解地理知识产生的原因和形成过程,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与常规课堂相比,智慧课堂对教师课前准备要求更高,教师除了准备必需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情把握等,还要准备智慧教室背景下对学生课堂生成的预设,把握一节课乃至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并通过优质的问题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此外,碎片化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满堂提问等于无效提问,所以教师应通过巧设问题,将知识有机地融入教学,以问题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有效锻炼思维。

如在教学“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在拉萨旅游时虽穿着棉袄却被晒伤的故事为引入,从光照引出热量。在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后,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该地年较差小?”促使学生深入拓展知识,并协作探究“该地日较差是大还是小?”等问题。教师利用问题链将问题层层深入,不仅带领学生理解了几个较难的地理概念,还让学生产生主动思考、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积极性。

首先,类推分析,展开区域联系,对比分析,建立空间尺度意识,提高地理实践力。问题设计基于案例,本质是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案例之间以归纳的一般规律为媒介,通过类比推理分析,建立区域空间联系。规律从一个案例借鉴到另一个案例时,时空发生了变化,需要进行区域对比。如迁移知识类的问题设计一般围绕新案例的情境,以一般规律为主题设计,学生应将知识从一个案例灵活迁移到另一个案例,案例的选择可以横向或纵向、同类或反例、同尺度空间或不同尺度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空间尺度意识。不仅如此,学生通过对比、联想、延伸抓住本质差异,可以提高规律的应用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并完成内化过程。

如在教学“河流地貌类型”时,教师可以利用黄河三角洲案例构建三角洲形成的知识框架,还可以利用智慧教室中全息影像和互动地图,指导学生分析刚果河不形成三角洲的原因。这样一来,教师利用全息影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三角洲沉积过程和沉积物分布的认识,还加深了学生对河口地区“河海相互作用”和大陆架的认识,再结合不形成的反例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既发散了学生思维,又提高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其次,动态分析区域发展,培养人地协调观。区域分析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区域要素分析、空间联系与对比,达到时间尺度上的持续发展,所以教师问题链的最后一环,既要着力于现实空间问题,又要着眼于未来区域发展,即包含了地理核心素养的综合性问题。另外,教师应通过批判性联系、对比案例,使学生超越具体案例,真正领倍遵循自然规律,掌握因地制宜,协调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区域发展原则。

如在教学“工业区位”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本土案例“厦门罐头厂的发展历程”,通过工业与生产、工业区位分析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层层递进形成问题链,最后提出开放性问题:“若你是该公司新的投资人,结合实际情况,为古龙食品公司突破地域、环境、能源的制约提供可行的建议。”最后,教师利用智慧教室里移动终端完成思考与分享。

2.及时进行评价反馈,提高协作学习持久力

独立思考是协作的前提,协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容易出现只负责查找资料或者记录分数等“搭顺风车”的情况。为了提高协作学习的有效性和持久性,及时评价反馈很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协作期间贡献率和课后作业效果的反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相较于常规课堂的作业检测,信息技术为协作学习提供了電子资料和分享平台,在提高协作学习效率的同时,还能通过课堂资料收集,使得问题反馈的效果更加明显,有利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过程性评价和成长观察。因此,教师应基于移动终端进行网络自评与互评,让学生的问题探究效果、协作学习过程实现可统计、可量化。然后,教师应结合智学网测试平台进行学习效果巩固,并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学生的成长记录。

三、小结与展望

总而言之,教师立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开展高中地理问题化协作学习有效性研究,并对一线教学进行实践、研究和反思,可以获得提高问题化协作学习效度的策略,但是存在面向学生层次化不够的问题。今后,笔者将继续利用智慧教室的信息化环境进行分层教学,积累更多适合的课例,不断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显龙,王雪花,顾小清.智慧教室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及成效[J].开放教育研究,2017(4).

(作者单位:厦门市松柏中学)

猜你喜欢

智慧教室高中地理
基于工作流2.0的智慧教室设计与研究
浅谈未来教室
“智慧教室”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应用策略研究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