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角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21-08-13吴津钰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培养机制双师型产教融合

吴津钰

摘要:在党和国家“人才兴国”战略的背景下,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与产教融合,是建设与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性,但从现实性来说,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机制存在不少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产教融合的视角,探析了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产教融合   “双师型”教师   培养机制

一、产教融合与“双师型”教师的定义

产教融合是为了实现人才供给端与产业需求端有机衔接与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能够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人才的双向流动,培育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型应用人才,最终实现高校人才快速有效地适应社会企业对综合型、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有的教师认为“双师型”就是教师具有双能力、双学位、双证书或双职称,这无疑是片面的。其实,现代“双师型”教师人才真正强调的是高校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融贯性。

产教融合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双师型”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是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政策导向下,为优化教师人才队伍、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扩大就业创业创新人才、推进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师培养模式。

二、产教融合视角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

1.“双师型”教师人才引进的不足与困难

传统的高校教师人才引进以高学历或高学历与高职称相结合为最基本的门槛,排除了非高学历的社会企业应用型技能人才。这其中有一些高学历人才是从学校学习直接过渡到学校教学,他们往往在理论知识方面具有深厚的积累和独到的见解,但是缺乏社会与企业的實际操作经验与能力,所以这些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欠缺社会与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型应用技术技能素养,形成了一个顽固而封闭的单一型教育模式。

2.“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力度不够

在各大高校不断扩招学生的情况下,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失调,这对“双师型”教师来说无疑是新的挑战,影响他们的教学质量。与传统教师筛选模式相比,“双师型”教师人才的筛选标准更注重他们的实操能力,这过滤掉了大部分教师。而现行教师的教育能力局限于理论知识,鲜有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人才。

3.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与健全的评价体系

“双师型”教师工作的评价标准,一般包括教学工作、科研工作、校外培训这三个部分。这套评价标准缺乏具体而明确的指标,存在单一性,界定模糊,对“双师型”教师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不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快速成长。

三、产教融合视角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机制的解决对策

首先,加强校企合作,建构“双师型”师资平台。针对“双师型”教师人才引进不足与困难的问题,高校可以增加兼职教师,引进社会综合应用型技能技术人才,依托高校教育资源,培育兼职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人才,并且派遣校内教师到企业中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增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其次,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针对学生与教师比例失调的问题,高校应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福利待遇。针对“双师型”教师录取门槛过高而过滤掉相关人才的问题,高校可以适当地降低筛选门槛,在专业型与实操性上看重人才潜在的发展价值,不断完善教师人才及其队伍建设体系,助力挖掘与发展“双师型”教师的潜能。

最后,建立健全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为了进一步细化“双师型”教师工作的评价标准,明确具体的工作指标,高校、社会与企业应通力合作,共同摸索一条合理有效的激励与评价体系。

高校“双师型”教师与企业进行双向流动,对企业或高校来说都是合作共赢的局面,前者获得综合型应用人才的输送,后者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有助于推进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及其机制的建设、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晓乐.应用型高校内涵式发展中完善“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9(11).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会计学院)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双师型产教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