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英语课堂中的“信、达、雅”之美,滋养英语学习力

2021-08-11周晔芳

校园英语·月末 2021年4期

【摘要】德国著名作家康德认为“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最初读到这句话时,大多数人都不明白此话要表达的观点。“美”到底是什么?“美,是连接孩子们的学习力与创造力的桥梁;美,也可以是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和谐;美,更可以是教师教的信仰、学生学的信仰。” 这样的美,就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而英语学习中的“信”“达”“雅”就是这种美的彰显。英语,作为我们这些莘莘学子的第二语言,在学习中,我们如能达到“信、达、雅”的境界,那我们的学习力也必将得到滋养和提升。“学习力”这个概念又到底是指的什么?我觉得它一定是不需要张扬,融合在骨骼、肌肉甚至是思维里的一股美的具有竞争力的存在。学习力的提升,在中国最早训练就从“童子功”開始,就如现在的小学英语学习。小学英语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语言学科,同时,对于它的学习更是一场追求“信、达、雅”之美的快乐体验。在这个美的体验中,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将得到滋养和提升。

【关键词】“信”“达”“雅”之美;英语学习力

【作者简介】周晔芳,常州大学附属小学。

德国著名作家康德认为“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最初读到这句话时,笔者并不明白此话要表达的观点。“美”到底是什么?德国美学有他们研究的成果。而作为一个与最美“花朵”天天在一起的普通教师来说:“美,是连接孩子们的学习力与创造力的桥梁;美,也可以是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和谐;美,更可以是教师教的信仰、学生学的信仰。” 在外语学习中,学习者在母语和外语学习之间达到某种和谐、某个平衡,同样也是一种美的展现。这样的美就是“无目的的快乐”。在这样美的状态下,不管是“教”还是“学”,所有的目的性和功利性都解除了。这样的美,就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而英语学习中的“信”“达”“雅”就是这种美的彰显。

“信”“达”“雅”是由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他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道:“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信”指翻译后意义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英语,作为我们的第二语言,在学习中,我们如能达到“信、达、雅”的境界,那我们的学习力也必将得到滋养和提升。

“学习力”这个概念又到底是指的什么?早在50年前美国人就已经提出并开始研究了。20世纪加拿大原创媒介理论家,思想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就曾说过:“不会学习是一种罪恶。”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解释“学习力”是善良的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学习力”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可以说是看不见的力量,但它一定是不需要张扬,却融合在骨骼、肌肉甚至是思维里的一股美的,具有竞争力的存在。学习力的提升,在中国最早训练就从“童子功”开始,就如现在的小学英语学习。

小学英语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语言学科,同时,对于它的学习更是一场追求“信、达、雅”之美的快乐体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顺应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之美。同时,教师也应该考虑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聚焦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信”“达”“雅”之美,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尝试像艺术家一样,将自己的才能和个性展现给学生,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和谐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学习英语感兴趣,英语学习的能力在“信、达、雅”的美妙之旅中开发、突破。

一、“信、达、雅”在教学环节中渗透

1. 导入的“信”“达”:烘托气氛,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内驱力。在我们进行课堂教学过程时,新课导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在导入新课时,不仅要对已学的旧知进行衔接,同时要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而,新课呈现时,有些学生对于学习的心理准备还不够充分,专注度还有所欠缺。这就要求教师利用教学信息的新颖性和教学手段的独特性来吸引这部分学生,使之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增强学习的意愿。例如:在教授译林版六年级Unit4 “Then and now”一课时,老师通过播放有关时代变更的小视频,来吸引学生,快速揭示学习的主题。这样教师就不用像原本的教学方式那样,大费口舌来向学生讲解“Then and now”的含义。接着,教师呈现的新知识,学生根据视频传达的信息都能猜到。学生带着“猜到答案”的兴奋劲儿,更聚精会神地听老师用英语展开的新课内容。在这样的学习内驱力的影响下,新知识的学习就顺畅多了。这样的导入,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和先进的媒体手段,让学生得“信”,增强学习内驱力,从而顺利到“达”。又例如:在导入新课“I can play basketball”时,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I say you do 来快速进入新课的学习和教授。教师用这样有趣的方式来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2.“语境”创设的“信”“达”:体验拟真交际的“雅”。

(1)模拟表演或游戏,创设情境,展“信”,得“雅”开发理解和思维能力。

在查阅的资料中写道:具体语言形式出现的环境就是语境。而这里提到的“语境”是指在英语学习中具体出现的环境,是英语学习中的语言情境。因此,在很多英语教学中,某些对话必须要有特定的场景,但是英语教学时并不能将每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带入到课堂中,因此就要对这些“社会文化语境”进行模拟,努力营造一个贴近生活情境的“拟真”语言环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如:译林版五年级英语上Unit4 “What do they do”一课中,学生对父母工作的工种、特点等方面的了解仅仅是停留在字面上。这样在生活中“语境”的缺失,阻碍了学生对于新课内容的学习和掌握。那么在这一课程中,教师尝试让学生用表演的方式来更好地理解这些职业的特点和职业的社会价值。还可以根据新课内容设计游戏:同桌两人,一位同学来表演特定的行为动作,让另一同学来进行猜。这样的方式既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作为表演的同学来说,也会全身心的投入,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职业。这样能使课堂气氛得到最大程度的活跃。而学生在“拟真”的语境中,不仅体验到英语语言“雅”,更是开发了学生们的理解和思维能力。设计游戏的精巧,更可以让学生的英语学习玩“信”至“达”。

(2)联系生活实际,品“信”亦“达”,展“雅”。形成英语思维能力和交际习惯。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最缺乏的就是英语语言环境,经常有家长说,把孩子送到英语国家,一年就抵国内五年的英语学习量。把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中国孩子们,由于“语境”的缺乏,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很难形成用英语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思维方式。所以,营造一个学习英语的氛围,让学生练习并习惯用英语进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拟真“语境”的创设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展开。

如:在一次阅读课时,一位学生迟到了,英语老师结合正在讨论的话题“Signs”,给同学们展示了幽默小故事“School, go slowly”来给学生解围,并传递“时间观念”在英语国家中的重要性。让孩子们明白“守时”是英语国家人们必要的品格。

又如:在学习“Keep our city clean”一单元时,老师结合近期本市的环境状况,组织学生模拟联合国环境署的会议模式,围绕“Better city, better life.”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学生们在会前准备,会中的热烈讨论,海报的展示,精彩的演讲中一点点地融入了英语语境中,品尝到了英语中的“信”“达”。同时,也能通过活动展现英语学习中达到的“雅”。

如果,老师愿意花心思去观察学生们的生活,并动脑去联系生活实际,不断地创设拟真交际“语境”,那么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英语交际习惯就会在积累中慢慢形成。

(3)运用歌曲、韵句,唱“信”及“达”让英语学习“立”在课中央。英语国家中的“Rap”“Hip-Hop”“Chant”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些优秀的朗朗上口的歌曲、韵句和小诗都可以运用到学生的英语学习语境中来。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平面的,学生们英语学习可以立体、多维度、多角度地展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选用一些歌曲,小诗作为课堂教学的材料。老师在此基础上,可以再次创新,在新的语境中进一步运用和巩固,让英语学习“立”起来。

3.提问的中的“雅”:精心设置,因势利导,提升英语思维品质。课堂提问的方式,是课堂教学中老师常用的方式。通过这个方式的运用来提升学生们思维品质。对课堂中“提问方式的改变”这一论题的研究和实践,以及如何艺术地处理等问题,现在许多老师和专家都在不断地探索中。英语老师在课堂提问中的“雅”,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和效果。

比如:有些问题的设计更能凸显英语课程的特性,提升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记得在教授“Chinese festivals”一课时,经过多次斟酌后,设计从“a special day”开始介绍,提问:1.What special days do you know about Chinese? 2.What main festivals in China? 这样的提问使学生更好地理解festival。学生由原来只用中文解释英文,到现在能尝试用英文来解释英文。这个改变就是思维方式的改变和学习力的提升。

又如,有些设计的提问中可以体现话题内容的整体性、层次性和逻辑性。老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设计问题,从而打开学生的英语认知的路径,让学生从语篇地接触到新知的内化,流畅地做到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所以, “雅问”就能够使学生 “善思”“雅学”。

二、教学形式上体现“信、雅、达”

1.教态要“雅”。教态,是教师在课堂中非语言性的行为。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反映教师个性以及修养的一个窗口。得体的教态可以带出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态,它是现有的有声语言的一种合理补充。教态要“雅”,这样可以使老师的英语表达更为贴切和丰富,学生也就更好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可以使学生感觉到安全感,架起彼此信任的桥梁。而通常一些友善慈祥的教师,他能够给学生热情洋溢的感觉,更可以出现“师生和谐”的祥和画面。

2.板书一样“信、达、雅”。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板书同样十分重要,因为板书中通常都凝聚了一节课的精华,同时板书设计得生動,便于理解,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的板书设计,除了字体要美观工整之外,还要设计好板书的整体结构,以及版面的设计思路,课堂新知的精髓体现。以便让学生在板书的刺激下,能更好地理解新知,内化吸收。

另外,还可以利用教师自身的功底,画一些简笔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板书更加生动活泼。板书的展示也是英语课堂中“信” “雅”“达”之美的外显形式。

三、结语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用语言做事”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能在语境中,正确使用核心语言开展有意义的语言交流,能达到“信、雅、达”的境界。教师应在课堂上展示高超的教学艺术,帮助学生以语境为载体,在“信”的基础上,认识和把握语言的核心规律。在“雅”的策略中,帮助学生进行多维度的语言实践和交流。学生的语言积累量、语言学习策略、语言的内化过程等方面都会逐渐形成,这样,就是教学中所获得的“达”,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达”。学生在学习中自得其乐,自我完善,英语学习力也得以慢慢滋养,越来越强。

参考文献:

[1]尹刚,陈静波.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