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市福永中学:课后延时服务课程新探索

2021-08-10曹志芳邓李君

中国德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五育延时社团

曹志芳?邓李君

十多年前,为了解决家长下班晚、学生放学早导致无人接送和看管孩子的难题,深圳市推出社区主导的“四点半学校”托管服务。其服务内容主要是看管学生做作业、休息,并进行作业答疑,服务目标是保障学生人身安全。2017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深圳市“四点半学校”主阵地开始从社区转向学校,服务内容从看管学生、作业答疑转向“四点半课程”,学校的学生社团、兴趣小组、校本课程等第二课堂内容融入“四点半课程”。虽然“四点半课程”内容变得丰富多样,但融入模式简单粗放,呈现智育独大、学科离散、课程谱系不成形、课程品质不高等特征。2020年深圳市部分学校试点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整合各类第二课堂课程内容,形成课程谱系和课程特色,为全市推广积累了先进经验。2021年初,深圳市出台《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课后延时服务正式在深圳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

深圳市福永中学是最早一批实行“四点半课程”和课后延时服务的试点学校,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学校提炼了实现课后延时服务高品质课程的思路和理念。第一,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课程谱系保障了五育并举的落实。第二,综合化的實践性课程促进了五育融合的实现。第三,个性化的课表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第四,时空跨界、项目式为主的学习方式能够持续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五,基于五育的多元评价方式,让学生自由生长、个性化发展,践行了幸福教育、生态教育的理念。

一、课程谱系,闪耀全人教育之光

课程是课后延时服务的核心。学校课后延时服务课程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有缺陷,缺逻辑。例如,割裂第二课堂课程与国家课程,壁垒分明,将课后延时服务课程视为“世外桃源”。又如,课程未分类,学生社团、学生兴趣小组、综合实践课程、校本课程混乱实施。第二层次无缺陷,缺特色。学校能够将课程按内容整合分类,层次分明,形成谱系,但缺少体现学校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课程,课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第三层次为最优分类,有特色。课程谱系鲜明、有层次,体现了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高品质校本课程能够内涵式、带动式发展,部分单学科校本课程能与对应的国家课程相得益彰,一体化协同发展。

深圳市福永中学立足于第三层次深入研究,厘清了学生社团、学生兴趣小组、校本课程的关系,根据《意见》的指导去粗取精,将其融合,统一课程形态,命名为校本社团课程。校本社团课程由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参照国家分科课程标准实施。其谱系(见表1)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突出重点,全面覆盖五育,紧紧围绕五育并举与融合,开发各类课程。学校摒弃了按德智体美劳领域对课程简单分类的做法,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的逻辑原点出发,将课后延时服务课程划分为单学科核心课程、单学科拓展课程、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自主学习力培养课程四大门类。其中,单学科核心课程主要服务于本学科的发展,具有本学科的鲜明特征,弥补本学科的第一课堂知识体系的不足,帮助学生在实际中应用学科知识。单学科拓展课程、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与第一课堂关系不大,重在实践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实现个性化发展。自主学习力培养课程是原有托管课程的升级,目的是满足部分学生在校自习和写作业的需求,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复习、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立足于学生的习惯培养和学法指导。校本社团课程的重点是单学科拓展课程和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这两类课程占比大,实践性和活动性强,是五育融合的主阵地。第二,凸显校本特色课程,以点带面,具有课程向心力。校本文化是一所学校立校的根本。学校有四类优质校本社团课程,即创客机器人课程、外语系列课程、常规科技课程、国学系列课程。每种主打课程又可以细分为几类课程,细分课程强势发展又能带动衍生课程的生成。例如,创客机器人课程细分为细胞机器人课程、编程机器人课程、虚拟机器人课程,这些课程的优质发展带动了机关王、无人机、3D打印等衍生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第三,恪守课程实践性的本质,教学模式先进。课后延时服务的课程大多采用项目式、问题式、探究式、启发式,注重提升学生体验和合作,注重“做中学”、知行合一,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第四,融通校内外资源,整合优势力量。学校结合各类课程实际,本着补充、拔高、专业的原则,通过向校外专业机构、公司、高校等购买服务,与其合作、内外融通,提升了各类课程的品质。例如,英语教师联合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近二十名全职外籍教师,生成Art Club、Ultimate Frisbee Club、橄榄球俱乐部等体现跨界融合的课程。又如,学校向大疆等高新科技企业购买服务,推出飞行机器人、无人机、人工智能等课程。再如,邀请民间艺人团体为学生开设茶艺、剪纸、榫卯古法木工等课程。各种课程百花齐放,异彩纷呈,闪耀全人教育之光。

二、一生一表,夯实因材施教之基

因材施教是课后延时服务的原则之一,学生虽然在大班额授课的国家课程中易淹没个性和才华,但能在课后校本社团课程中找到自我,发挥特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灵魂归属”。全校40多个行政班级,开设了近100门校本社团课程,平均每门课程上课人数控制在20人内,极大提升了课程针对性。课程以菜单形式开放给学生自选,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课程允许走班、跨年级、混龄,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课程时间是每周一至每周五下午4点半~6点,弹性开课1~2课时。教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原则,指导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选课,做到每个学生每周的课程内容涵盖五育。实践中,全校学生一人一个课表,人人不同。学校占地面积大,图书馆、体艺楼、实验室、创客室、操场、后山生地园等区域能够充分容纳足够多的学生,提供足够宽广的课程场地,避免了课程间的重叠干扰,为高质量的因材施教保驾护航。

三、学科融合,培植核心素养之根

2017年教育部修订并颁布了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其中着重提出各学科核心素养,例如数学学科的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物理学科的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地理学科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核心素养的两翼,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融合发展的。必备品格主要关联德育和美育,关键能力主要关联智育、体育、劳育、美育,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同步发展特点决定了五育融合的必要性,五育的融合性发展意味着核心素养的整体性发展。

德智体美劳五育都有各自对应的学科,例如德育对应道德与法治学科。各学科都有自身侧重的五育,例如美術学科侧重美育。学科和五育并非泾渭分明,而是一种“你中有我”、相互融合的样态。课后延时服务课程在五育融合方面,主要体现在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例如“基于生地园改造的大项目式模型设计”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涵盖了历史、生物、地理、物理、信息技术等智育课程,囊括挫折教育、职业教育、合作互助教育等德育课程,涉及雕塑、手工、绘图等美育课程,也包括模型制作等劳动技能课程和大鹏半岛登山攀岩等体育研学课程。同时,各学科的内容有机融通于项目任务的各个阶段中,五育融合发展。总之,教师要始终站在五育融合的高度,科学化、艺术化地设计校本社团课程,通过实践活动来内化五育,使五育融合的养料浇灌学生心田,培植核心素养之根。

四、主题融通,拓展课后时空之界

课后延时服务课程多以项目式教学的形式开展,其典型特征是跨时空、长期性、可持续性。课程在时空上的延展是为了让学生知行合一,将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融入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全部场景,让核心素养的培育避免割裂、保持连续,也让学生兴趣特长能够进阶发展,形成一技之长。为了解决课程涉及的小项目中的问题,我们直接在课后延时服务内去学校周边企业参观研学,例如为了获得机器编程课程创意灵感,社团学生和教师去学校周边的福安机器人产业园参观学习。为了解决中等难度的项目问题,我们在周末去校外参观研学,例如文创项目式社团的学生为了获得手工文创产品的研发灵感,周末去福永立新湖文创产业园进行研学体验。为了挑战高阶思维的项目比赛,我们拉长战线,利用长假去国内外参加集训和比赛。例如自从具有学校特色的创客机器人课程开展以来,学生在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引领下,经常利用节假日去专业机构和场馆参加培训,不怕吃苦与挫折,多次参加省市级和国家级、甚至世界级比赛。比赛过程中,学生所展现的文明礼仪、长途跋涉的坚韧精神,细胞机器人优美舞姿的美学设计,编程机器人的精巧设定,既体现了课后延时服务课程主题融通,又体现了学生的智慧创造。跨越时空的持续性努力,是学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课后延时服务课程以主题项目驱动,拓展了课后时空的边界,显露了高品质课程的本色。

五、多元评价,坚守生态发展之道

评价标准和原则本身所包含和体现的境界,也就是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的境界。素质教育观照下的课后延时服务课程评价,始终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方针,聚焦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具体来说,基于培育核心素养的课后延时服务课程评价要坚持“五个结合”,即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性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五育并举评价和五育融合评价相结合、增值评价和绝对评价相结合、表现性评价和文本评价相结合,同时以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增值评价和五育融合评价为主导。以“文创福中—校园文化产品设计制作”社团课程为例,一方面,注重应用多种项目式学习量规,采集学生的出勤、提问、讨论、手工制作等图文资料和音视频,给予学生定量的学习积分、定性的评语等过程性评价。另一方面,衡量课程效果的评价不再是“纸上谈兵”的纸笔测试,而是对学生制作的文创产品评估,如对福中拼图、团扇、互动解谜书、水晶球等进行表现性评价。同时,不再是指针对智育评价的“一家独大”,教师会根据学生全课程中的表现,运用量表等工具,在课程的进程和总结中,评价学生诚实守信、逆境商等道德品质,评价学生文创作品表现的美学素养,评价学生校外考查文创产品研学活动中的体力等身体素质,评价学生制作产品过程中的劳动态度和技能,不一而足。课后延时服务课程的包罗万象决定了评价的多元性和包容性。这样的评价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综合素养的展示,用多把尺子从不同侧面评价学生,保护了学生的个性和天性,促进了学生特长与创造力的发展,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生态发展,即和谐、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曹志芳,广东省深圳市福永中学教学处副主任;邓李君,广东省深圳市福永中学科研处助理】

责任编辑︱张菲菲

猜你喜欢

五育延时社团
课后延时服务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课后延时中如何优化不同年级学生活动效果
“五育并举”,学校交出智慧答卷
“五育互育”: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论延时摄影的类型与表现手法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一种“死时间”少和自动校准容易的Wave Union TDC
社团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