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期的孩子得了抑郁症,父母该怎么做

2021-08-10张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21期
关键词:亲子沟通青春期抑郁症

张伟

关键词:青春期;抑郁症;亲子沟通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1-0066-03

一、案例

王老师是一位非常有教学经验的中学老师,来到咨询室寻求方法帮助自己高二在读的孩子小智。目前小智被确诊为中度抑郁症,伴随部分精神病性的症状。接受药物治疗两个月后,小智的症状得到控制,但是出现了很多让王老师困扰的现象。一是小智有时候觉得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每件事都没法坚持下来,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先后报名参加了各种培训班,比赛等。二是有时候小智总是过度担心自己找不到好工作,被社会淘汰。三是虽然家长仔细叮嘱过小智不要在外人面前提及自己有心理疾病的事情,但是小智还是在班级告诉同学,在学校告诉心理咨询师,从而导致学校建议孩子休学治疗。对此,王老师非常苦恼,不知是该帮他转校,还是继续按照他的期待回到现在的学校学习。

二、家长访谈

(一)回顾过往,重新看待孩子的成长

通过和王老师的交流,了解到小智的成长氛围,也看到小智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困难。

因为爸爸妈妈都是老师,工作比较忙,小智从小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小智出生后身体就不太好,容易患湿疹、感冒等。爷爷奶奶更多是在物质上提供照顾,很少关注小智的情感需求。王老师作为爸爸,觉得自己不太擅长交流情感。小智的妈妈性子比较急,对小智要求多于照顾,用小智的话来说,就是“高压管控”。每次小智身体不好的时候,夫妻双方就会发生激烈的争吵,互相指责对方没有照顾好孩子。

小智因为身体不好,幼儿园的大部分时间是被关在家里的。小智小学是在妈妈所在的学校就读,从四年级开始每个学期都是节目主持人。对此小智感到压力很大,因为必须提前彩排、背台词,而且还不能出错。在六年级的时候他提出不去做主持人,被妈妈拒绝了。

小智小升初成绩很好,升入了较好的初中,成绩一般在30~50名。大概从初三刚开始,他的成绩就一直下滑,原本年级30名,一直滑倒了年级200名左右。当时他要从最好的班级退出来,去到下一个层级的班级。小智班级的老师都说他让坚持一下,但王老师想,小智一直在班级最后一名,不利于他的心理健康,就同意了他的要求。转班级之后小智开心了很多,成绩维持在200名左右,成绩没有进步,也没有再继续下滑。中考时小智通过特殊渠道进入市里最好的高中,但是学习一直跟不上,高二开始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

初二开始,小智的班主任会给学生留一个任务:每个学期给父母写一封信。小智写给爸爸妈妈的信有点“灰暗”,会提到“死”之类的字眼。对此,王老师觉得不舒服不想去看,就让小智的妈妈和孩子沟通。但是王老师推测小智的妈妈沟通的应该是“这样写不好,你不能这样写”,并没有给予小智需要的理解和支持。

自此,小智遇到任何困难不再和父母沟通。初三班主任告诉王老师,小智目前是全校唯一一个不会做广播体操的学生。王老师回忆,他从小就给小智报了很多培训班,游泳、足球、篮球等,但是小智没有一个能够坚持下来。有一次,王老师看到小智游泳的场景,别的孩子都在练习游泳,只有小智一个人趴在泳池边,经常这样两三个小时,教练也没有搭理小智。王老师试着教小智学游泳,但是小智已经处于放弃的状态,不想学习了。篮球、足球也是如此,由于小智跟不上小伙伴的步伐,没人愿意和小智一起打球,王老师便试着带小智打球,但小智也不愿学习。

(二)立足现在,正确理解青春期

人们通常认为青春期的年龄阶段是12~18岁,近年的学术探讨中,倾向认为大部分孩子会在9~10岁左右进入青春期前期,与身体发育的起点有关,而青春期也会晚于18岁才结束,现在学界倾向认为青春期25岁甚至30岁才会结束。青春期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青春期前期,孩子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有些与身体发育迹象相关,有些不相关。例如,四五年级的孩子开始关注有谁开始穿内衣了,一些男孩子开始喜欢展示自己的肌肉等。孩子不管有没有发育,都会有个脑区开始活跃起来,会无比在意别人的看法,对自己形象的注意会高过以往的任何阶段。例如孩子原本可能不爱刷牙,到了这个阶段会因为担心别人的目光而开始喜欢刷牙了。

青春期早期,孩子通常会忤逆父母,这点妈妈的体验更为深刻。过去,你在孩子眼里是完美无缺的,但是现在,可能会各种挑你的刺,各种贬低你。

到了真正的青春期(“正”青春期),即14~18岁,很多孩子开始谈恋爱、追星、迷恋小众文化等。这些行为通常是为了脱离过去依恋的对象——爸爸妈妈或者特别重要的照料者、权威,等等。孩子开始找新的依恋对象——不一定是男女朋友,有可能是偶像、认同的团体等。

青春期的概念某种程度上是流动、开放的,但总体上来说,大部分人还是会在25岁前后进入性别身份的稳固期,也就意味着青春期正式结束。

在反反复复的青春期中,孩子们需要应对两大发展任务: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和分离个体化的完成。

自我同一性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標、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同一性的确立,关系到一个人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他能否更好地适应社会,能否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是青春期的重要任务。小智很想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但是在不同的领域中都没法定下来,他还不知道自己现在想要做什么。

此外,我们会观察到青春期孩子的典型行为特点是“想要离开,又想要回来”,这个过程让他们很纠结、很抓狂。我们称之为“分离个体化”,孩子首先要脱离最早的依恋对象——父母,才能找到自己。他们的任务是使父母的位置被其他东西替代,替代对象并不是一个人,有可能是偶像、团体、cosplay、电竞。对小智来说,他一方面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自己做决定了,另外一方面又表现出依赖,每一个决定都想要得到父母的支持,还没有完成分离个体化的任务。

猜你喜欢

亲子沟通青春期抑郁症
初中生亲子沟通问卷编制
用关心化解家庭教育中的强迫
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研究进展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达英—35及妈富隆治疗的效果观察
青少年如何合理度过青春期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微信也会走过“青春期”吗
成长自己 成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