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高中数学教学探究

2021-08-09何伟

学周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建构主义高中数学

何伟

摘 要:针对数学学习的认知流程,强调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现代数学教学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时代意义。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将学生作为课堂的核心,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要建构者,重点展现学生的认知主体性,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承担促进与引导作用,让学生在知识的建构中充分享受优质数学教育,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发展路径。文章重点探讨将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基础的现代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以求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4-00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4.016

结合建构主义教学观来看,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流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系统的过程,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形成对各种新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加工,并将此作为基础构建崭新的知识系统,完成对各种知识的积累。建构主义教学观更为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中心地位,教师则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与帮助者。与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相比,学习过程更注重强化学生的个性认知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为其创新思维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可以为现代高中数学教学提供更为良好的支撑和更多的帮助。

一、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下的高中数学形式

《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应用数学的意识,能够使用自己已经形成的经验储备来解决各种实际的数学问题,分门别类地将实际问题转变为数学模型,而后利用数学探索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探索和猜测,最终解决数学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并提升思维高度,使其形成良好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在这种崭新的情境下,建构主义理论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新方向。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个体认识的核心是主体构造的流程,所有学习到的知识都是自主建构认识形成的最终结果。个体借助于自身已有的经验储备形成深刻理解,同时个体的经验储备也将会受自身認知透视的冲击。数学认识应该被看作主体和客体相互影响而产生的意识。在实际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此类现象:教师抱怨已经讲解过许多遍某个数学问题了,但仍有诸多学生不理解,即便是完全相同的习题也无法在后续考试中得分。虽然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头头是道,但学生却难以有效地渗透其中,更难以获得充分的成长;虽然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细致入微,但是学生在后续的作业中却仍错误百出;虽然教师多次强调数学课程的意义,但学生只认为数学课程是无意义的符号游戏。学生是否能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是否能够真正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消化处理等问题,在了解过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后能迎刃而解。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并非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对于学生的理解,并非要求学生明确教师所讲解的知识,而是要求学生能够应用已有知识储备与经验完成对教师所讲内容的重新解释,进而完成对知识内容的重新建构并形成深刻理解。这是极为重要的,是将崭新的学习内容囊括到正确的认知架构中,从而将其转化为整个结构的有机构成。

从新课程理念实施到现在的大量教学实践可以看出:教师教学知识的过程越快,学生遗忘得就会越快;教师教学内容的多少不会和学生的学习成效形成绝对的正比,这在相当大程度上表明传统教育理念难以有效贴合现代教育发展进程。学习并非教师主动传递、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将现有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支撑的主动建构过程,所以针对性地促进建构主义理论和现代高中数学教学的融合极具时代意义。

二、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下的高中数学新方略

(一)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数学观

数学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存在的。数学学习过程应该由学生来主导,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引导学生成长。这样能够避免学生经常用教师讲解的方法解决问题,解答正确说明学生已经明白相应的数学原理;解答错误说明学生拥有充足的创新精神,不再满足传统的依葫芦画瓢,但此时便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数学学习并非传统的信息知识的积累,包含新旧经验的矛盾而引发的结构充足的问题,学习的过程需要有新旧经验的共同作用,因而可以说学习便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并非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积极自主地建构信息。每位学生都是拥有相应知识储备和经验储备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活动中已经积累和形成了充足的学习经验,每个人都会利用自己的方法,所以教师绝对不能忽略此类经验的存在,应将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储备作为崭新的知识增长点,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帮助其在原有的知识系统下学习和成长,进而在后续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有效地完成对各种新信息的收集应用,使得自身可以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二)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重点展现学生的课堂中心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育理论显然无法有效地应用。教师认为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各种知识内容的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核心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教师所起到的最大作用是对学生的建构提供帮助,促使学生形成相对深刻具体的理解与认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应该尽可能地将问题全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数学教学的深刻内涵,不能让学生产生厌恶感,而应该让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态度,为后续课堂活动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教师需要重点展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课堂以学生为主体,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彰显学生的首创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自主建构带来的趣味性。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以此加深学生的记忆。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建构主义高中数学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