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段写景状物课文的读写融合

2021-08-09李婵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25期
关键词:状物例文写景

李婵

统编教材三年级课文《荷花》《花钟》《火烧云》等写景状物的课文在课后习题中都要求背诵积累。文字优美、语言生动常常成为背诵积累的理由,但这仅仅是语言材料层面上的积累。积累不仅是对语言材料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对言语表达规则的积累。这些文字优美、语言丰富的语段背后常常蕴藏着作者别样的表达形式,内容与形式的同步积累才是真正的积累。

“同一”事物不同形态的描写常常会采用分类写的方法,如荷花的三种形态,小虾的不同样子等。作家无一例外采用“有的……有的……”的表达形式从事物的颜色、样子等方面进行分类写,常常表现为一种结构相同或相近的整句,让人读来有一种整齐之感。教学这样的内容时,重要的不是积累“有的……有的……”的句式,而是将“有的……有的……”句式变化成“有……的”或“有……的……”以及其他的句式。这对于学生而言具有言语的新鲜感。整句的表达方式同样会带给学生语言表达上的积累。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积累整句的节奏美。分类写常常采用并列的方式表达,先写的内容与后写的内容之间的关系是阅读和教学时常忽视的,其背后也常常蕴藏着作者真正的表达用意。

“同一”事物的变化过程通常用表示时间的词语进行构图,变化较快的最常用的就是“一会儿”。萧红笔下火烧云的变化极多,一会儿变一种颜色,一会儿变一种形态。其中色彩变化部分出现大量表示颜色的词语,“红彤彤”“金灿灿”是重叠式词语;“半紫半黄”“半灰半白褐色”是并列式词语;“葡萄灰”“梨黄”“茄子紫”是比喻式词语。学生对于颜色大多只会用类似“红”“黄”“白”等简单的形式进行表达,对于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表述较为困难。积累课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不仅能帮助学生丰富颜色的认知,更能扩展词语的形式。

《花钟》的第1自然段是对“同类”事物的描写,看似句式整齐,却充满变化,有一种错落之美。表示时间的词语,如“凌晨四点”“五点左右”“七点”,表达形式不同,在每一句中位置也有所变化,如从月光花开始,时间就出现在花名之后了。表示花开的句子带有强烈的情感意味,如“牵牛花吹起紫色的小喇叭,蔷薇绽开了笑脸”等,这是一种带有儿童想象的情感意味。从“留心观察”到“清楚表达”,就是通过阅读,从内容到形式积累把事物写清楚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生活的缤纷世界中,有植物朋友,有动物朋友,有山川河流也有高樓林立。以写景状物类课文作为例文,能够让学生学会“留心观察”“清楚表达”。写景状物类课文的读写融合教学经常采用例段仿写的方式。教师教学时,习惯使用填空式教学,如《荷花》一课设计这样的读写融合环节:在路边,在公园,我们看到一丛花,它有几种不同的形态,学着作家的写法,把这种花的美丽姿态写出来。

花已经开了,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

这样的读写融合方式并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仅仅把它当作造句、填空的题目来完成。对于景物类写作,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减少畏惧感。一般可以创设真实的交际语境或者设置趣味性的任务情境,如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换介绍自己写的植物朋友。其次,要让学生“真”观察,可以提供图片观察,可以实地观察。观察时,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并可选择用记录卡、绘画、拍摄等方式把观察所得保存下来,积累写作的素材。最后,引导学生利用课文积累的言语表达经验对写作的素材进行加工。

对于眼前熟悉的景物和事物,学生不用教师教,也能用文字的方式进行简单表达,只不过运用的是碎片化、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片段修改的方式进行。

从三年级下册教材的整体出发,还可以采用把同类课文进行群文读写融合式教学,如《昆虫备忘录》由《复眼》《花大姐》《独角仙》《蚱蜢》四篇小文章组成,其本身可以看作一组群文读写例文。当然也可以打破单元进行重组,将同样写动物的《燕子》《昆虫备忘录》《小虾》《蜜蜂》放在一起组合成群文读写例文。教学时,通过比较去发现“留心观察”“清楚表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些老师善于从课文中提炼写作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写作知识一定要转化成学生的言语表达经验,而并非是标签式的口号。

猜你喜欢

状物例文写景
示范·情境·交流——以“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为例谈默会知识的作文教学启示
“儿童节”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记叙文之状物逼真
汉语文学的“状物”特性及诗性美感
写景成语连线
浅谈状物类课文的教学
初中语文教材中状物内蕴探析
如何写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