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做足“读”中绽放生命课堂

2021-08-09薛小凤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25期
关键词:馨香虚词赵老师

薛小凤

【摘要】特级教师赵志祥的群文阅读课《三笑》,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三笑》教学,给我们诠释了小古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一种范式,尤其是《三笑》中赵老师对朗读的指导,让学生读得兴趣盎然,醉心于“读”的过程,为课堂的精彩植入了鲜活的生命力,那么赵老师是如何引导学生将“读”的过程做“足”的呢?

【正文】赵老师的《三笑》给我印象较深的是第三则,在进行笑话《屁颂》教学时,朗读设计很巧妙。细细数来,共十遍朗读。

此部分精彩朗读实录如下:

师:第三笑还是300 年前的。要想知道第三则笑话,先把这句话读懂。(PPT出示)

依稀乎丝竹之聲,仿佛乎麝兰之味。

师:已经读得够慢了,但有几个字还要读得更长。(范读)请按我的方式来读。(生读)谁来读一遍?(指名读;齐读。)

师:这世界上究竟什么宝物既能听到声音,又能闻到味道?

生:是不是集天地日月之精华的东西?

师:这是正常的思维!

师:我再出示两句,大家就可能读懂了。(PPT出示,生齐读。)

三笑:300 年前的笑话,高耸金臀,弘宣宝气,依稀乎丝竹之声,仿佛乎麝兰之味。臣立下风,不胜馨香之至。

(生齐读,班长起头,但读得不好。教师在评价中指导朗读。)

师:想不想听老师朗读?我不用现代人的朗读法,而用古人的朗读法。(老师诵读,学生和听课老师敬佩。)

此部分教学过程共用时13分钟,但却将朗读进行了十遍,第一遍,只读一句话,进行了一句话指导,要求读得慢,再慢,此处指导意图是让学生读出文言文的停顿和节奏。第二遍再读这句解决古文中“乎”应该读得长长的,此处是文言虚词的指导,读出古人的意蕴悠长。第三遍再读这句,猜猜这句话写的是什么,学生猜的结果各不相同。顺势利用小组合作让学生猜猜,从学生捂口鼻笑的动作看出学生已经理解了大意。第四遍出示其中的三句再读:理解意思。第五遍再以“臣”的身份作揖读:臣立下风,不胜馨香之至。第六遍再读这部分,在心里猜是什么,不回答。第七遍再读这部分,学生读着读着忍俊不禁,几乎都猜着了。第八遍师生挑战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吟诵,赵老师精彩的吟诵赢得了全场老师的喝彩和学生的敬佩。第九遍出示读完整的笑话:一秀才数尽,去见阎王。阎王偶放一屁,秀才即献颂一篇曰:“高耸金臀,弘宣宝气。依稀乎丝竹之音,仿佛乎麝兰之味。臣立下风,不胜馨香之至。”阎王大喜,增寿十年,即时放回阳间。揭示答案,并给文章取题目。有的取“屁颂”,有的取“颂屁”。第十遍读,初步感知拍马屁的腐败现象。

【研读】就这样一篇笑话,在一环扣一环的朗读推进中,被赵老师上得馨香之至。这也正印证了于永正老师“书不读熟不开讲”的理念。赵老师的朗读教学如何做到出神入化,引导学生醉心于读的呢?

首先,在课堂上,赵老师注重诵读形式的变化。如教师范读、领读、学生单读、跟读、男女对抗诵读、快速读、慢速读乃至吟诵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诵读兴趣。这要求语文教师本身必须提高语文基本素质,练就教学基本功。

其次,赵老师在文言文诵读教学中注意文言虚词的指导。在授课过程中,对“乎”字的指导,让学生体味文言虚词的停顿。其实文言虚词也是文言文朗读指导的一部分,尽管在句中起到的作用并不如文言实词重大,不表示实在意义,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但通过老师的朗读指导,读出了文言文意蕴悠长的感觉。

最后,赵老师文言的诵读把握好评价的分寸。不评价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简单笼统的评价对学生指导毫无意义,授课中赵老师适时的评价激起了学生对诵读的热情,尤其是在师生赛读的环节,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和教师别出心裁的吟诵,出乎意料,又完全在情理之内,引发学生摇头晃脑、手舞足蹈地诵读,提升了学生学习小古文的情趣和理趣。这一环节成为本课很大的亮点。

总之,在赵老师的引领和策动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高昂投入、趣味盎然,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补充完善,更多的是赵老师妙语连珠的点评与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进入到“更上一层楼”的境地,使文言教学的课堂因读而无限生辉。

猜你喜欢

馨香虚词赵老师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把握“虚词于构句达意之作用”
赵老师的眼睛
超级难写的字
春(2)
桂花
馨香纪
馨香迷你番薯双季栽培技术
虚词使用五种错误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