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数轴概念建构探究

2021-08-09杨良畏陈晓明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数轴建构

杨良畏 陈晓明

【摘 要】 数轴表示不等式(组)解集,部分师生对数轴概念辨识不清.本文通过再现数轴概念建构教学探究,实现概念深化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有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几何直观、逻辑能力、数学抽象、应用意识,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数轴;概念;建构;数学核心素养

数轴是初中数学的核心概念,它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产物,学习数轴是把数和形统一起来的第一次尝试.数轴建立了直线上的点与实数的对应,是一维的坐标系.它是理解数与数的大小关系、数的加法运算的直观工具,是数与形的桥梁.数轴使数的概念和运算可以与位置、方向、距离等统一起来,使数的语言得到了几何解释,数有了直观意义.这不仅有助于对数的理解,而且还可以从中得到启发而提出新的问题或结论.数轴概念是大家熟知的一个基本概念,部分师生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组)时,却对数轴辨识不清,出现一些争论.本文从数轴概念建构去分析“三要素”,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

1 数轴表示不等式(组)解集的误解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解集的表示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代数式子即用最简形式的不等式(x>a或a75,如图1.

第三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40

教学生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组)解集时,部分学生认为教材数轴画错了,没有标注数字“1”,所以不满足数轴三要素的“单位长度”.科组工作群里也有教师也提出数轴概念辨识不清问题.甚至有些教师也有此疑问,教材是不是画错了.数轴是可以表示任意一个实数,同时任意一个点只能表示一个实数.在这样的要求下,明确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要素”是必须的.科组里其他老师没有注意这个问题,也不知道如何解释,几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给出了一个理由:用数轴表示不等式时,可以不严格的规定数轴“三要素”,借助数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看出解集.有些老师认为这种解释很合理,而且还展示教材都没有标示出单位长度“1”.有些教师还打开“数轴”概念那一节说明只有强调概念时才严格“三要素”,后面凡是应用数轴時,不需要强调“三要素”,还引例部分辅导书或试卷在数轴上设计的动点问题,如图3,这种不仅没有“单位长度”,而且“原点”都没有.

笔者对此解释不是很赞同,仅赞同一点,那就是数轴是解决代数的工具,方便解决代数问题.数轴本是几何与代数的桥梁,是体现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工具.数轴的核心是“三要素”,即使是借助数轴来解决代数问题,也不可忽视“三要素”.笔者特意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发现很多师生对数轴概念理解存在一些困扰,尤其是用数轴工具解决其他代数问题时,产生对数轴“三要素”模糊不清情形,其本质是对数轴概念的理解不深.

2 数轴“三要素”概念建构分析

为了重新去理解数轴概念,笔者下面从两个方面去阐述.一是从数轴概念教学过程去厘清数轴概念的本质及产生误区的原因;二是数轴“三要素”疑惑探究.在三要素探究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大家关注点高的“单位长度”、“原点”两个要素进行说明.

2.1 人教版教材过程设计分析

问题: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牌,汽车站牌往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牌往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设计意图 可以根据学生画图反馈提问“马路可以用什么几何图形代表?(直线)”、“站牌起什么作用?(基准点)”、“怎么确定问题中各物体位置?(方向,与站牌的距离)”.“三要素”为定向,用直线、点、方向、距离等几何符号表示实际问题.这是实际问题的第一次抽象.

紧接着,教材抛出思考:如何用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牌的相对位置呢?

上面的问题中,“东”与“西”、“左”与“右”都具有相反意义.我们知道,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一条直线上取一个点O为基准点,用0表示它,再用负数表示点O左边的点,用正数表示点O右边的点,这样,用负数、0、正数表示出这条直线上的点.如图4.

教材也刻意给出了“1”的位置,并且在后面归纳“三要素”中“单位长度”表述为“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方法依次表示-1,-2,-3,…(如图5)”[2]这里又出现数字“1”,并且教师教学配套用书里面也特意强调“单位长度1”.这是很多师生对“单位长度”辨识不清的原因之一.

2.2 数轴“三要素”疑惑分析

教材通过实际情境,设问方式,引入数轴概念,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数轴三要素在教材中阐述非常清晰,为什么学生甚至有教师仍然对数轴辨识有困难,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大多数学生只是记住了“三要素”,这种识记只是停留在肤浅的概念上,而未真正从数轴概念来源去理解“三要素”.教材从生活情境入手引入数轴概念,并作解析“三要素”缺一不可.另一个是教材误导性较大,教材画出了数轴,刻意强调了单位1,并在数轴上标注“1”的位置.这在潜意识里让学生在画数轴时,一定要将数字“1”标注清楚,否则“三要素”中的“单位长度”不存在.所以部分师生认为教材在不等式(组)用数轴表示解集时存在错误.

其实,如果我们回过头重新去看数轴概念教学情境建构过程,不难发现“三要素”中“单位长度”是表示与相应参考物的距离,可以通过两参考物的等刻度划分确定其他位置.笔者曾在探究数轴概念时,学生利用比例长度来刻画距离,其实数轴中单位长度就是小学已经学过的比例尺[3].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总是强调数轴单位长度选取要根据实际问题来选取,这与小学数学中选取恰当的比例尺是一个道理.

“单位长度”与小学学习的“单位1”不是一个概念,“单位1”是人们设定的一个参考标准,单位长度就是可供参考的标准,它没有固定值,依设定而变动,不是实际的长度计量单位,往往其是根据实际情况而设定,并未有固定长度.

很多学生把“单位长度”看作“单位1”,从而错误的认为数轴上一定需要标注“1”才算是有“单位长度”.所以数轴可以是图2情形,不需要有“1”才规定它是“单位长度”,只要能找到一个参考的值去表述就可以,这个值当然包括0在内,如图1(只有0参考).为了让大家更明白等刻度划分,特举一反例:如图6这种就不能说它是数轴,因为它没有等刻度划分,不难发现0到40的距离和40到50的距离差不多,这就明显不是等刻度划分,用数轴概念区分就是缺少“单位长度”.

(2)对数轴概念的理解还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在表示解集时候,是否需要标注原点0.有部分教师认为看情形而定:如果是出现一正一负两个数,需要标注原点,用来区分正负;如果只是出现两个正(负)数,不需要标注原点.

上面这种说法在日常教学中经常见到,主要是为了方便,另外也只是将数轴作为一种工具,认为能辅助解题即可,不需要严格的“三要素”.甚至很多辅导资料也是没有标注原点,常见这样的情形,如图3(数轴没有原点,只有-a,a).

笔者对此观点表示异议.教师不能为了省事就随意去掉原点来画数轴,数轴“三要素”是数轴必须存在的,没有原点的数轴肯定是不能称之为数轴.“原点”在数轴是“基准”,表示0,是表示正负数的分界点.虽然我们可以根据数轴上任意两个数等刻度划分确定原点位置,但是“原点”是属于数轴内涵性质,是先有了原点才确定了数轴,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为了所谓的方便去省略原点.尤其是在初中教学中,教师更是不能为了方便去省略原点.数轴可以直观的阐述数学概念和运算,有机统一了距离、位置和方向等要素,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素养。

3 数轴概念教学导向分析

数学概念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正如李邦河院士说:“数学根本上就是玩概念,不是玩技巧.数学概念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数学概念范围广泛,而且抽象,随着概念内涵的丰富,其外延就越广.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让学生理解概念,并能运用概念表达思想和解决问题.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关键的地位,是数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生认知的基础,是学生进行思维的核心.具体到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做到以下三点:

(1)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在数轴“三要素”概念辨识过程中去理解概念的本质.巧设问题梯度,逐步深化理解“单位长度”.教学中,对简单概念,不能以看代讲.很多概念,看似简单,但內涵较深,部分教师教授数学概念采用识记方式,一带而过,学生在学习概念过程中,不清楚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数轴中“单位长度”就是小学已经学过的比例尺另类形式,它们的作用都是选取恰当的长度来刻画物体所在的位置.教学中,应注重引导概念产生的背景,数学概念很多是从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在原有的数学基础上抽象至一般,与原有数学知识存在关联性和逻辑性.

(2)遵循认知规律,建构数学概念.让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积极主动建构数学概念.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教科书上的数学概念往往是直接呈现,缺少一定的认知规律,这种下定义方式的概念教学,很难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系统性和数学思维的生成.所以数学概念教学应当遵循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领悟意义、建构概念,暴露思维活动,领悟概念形成过程中的数学思想.

(3)重视数学抽象,提升核心素养.数学中很多概念是从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学生初次接触,会非常困难.数轴“三要素”是用几何符号表示实际问题.这是数学对实际问题的抽象处理.后面还有很多这种抽象概念,例如单项式、函数等数学概念.师生在探究这些抽象概念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从形象到抽象,各个击破,深刻解读概念.对于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史宁中教授提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抽象”“推理”“建模”就是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数学内在联系与逻辑,建立数学模型.数轴概念的生成应从生活情境中表述位置,经历数形结合思想的探索与学习过程,慢慢抽象出数学问题,形成数轴概念.有了数轴概念的形成,可以用数轴上的点直观地表示有理数,从而为后续的理解相反数、绝对值和不等式(组)解集提供几何直观工具,培养直观想象素养.通过数轴概念学习,实现数学抽象,在新概念的学习过程中有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几何直观素养、逻辑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只要我们重视数学概念生成,有意识渗透数学基本思想,那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会水到渠成[4].

参考文献

[1]林群.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14-128.

[2]林群.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7-8.

[3]杨良畏.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对数学能力培养的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8,(05):55-56.

[4]徐艳.基于核心素养的概念教学——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727(29):14-17.

猜你喜欢

数学核心素养数轴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数轴的作用
巧用数轴定解集
“咬住”解集,“握紧”数轴,“破解”参数
建构游戏玩不够
乐学· 自主·分享
新常态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之重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