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流程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2021-08-09王飞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6期
关键词:院内感染血液透析

王飞

摘  要:目的  探究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护理流程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周村区人民医院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9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开展护理流程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发生的护理风险显示,观察组发生率低于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护理满意度占方面,观察组满意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流程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进而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临床中值得应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流程;凝血障碍;院内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6-0097-03

血液透析是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代替肾脏的治疗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将血液中对身体有害的物质进行清除[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下,血液透析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到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上,但唯一的缺陷是患者在结束透析后,其抵抗力远不如正常人,且身体各方面均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另外,还会发生营养不良等,这些都是造成病情加重的因素,进而降低了治疗效果。因此,血液透析过程中,护理工作则显得特别重要,进而对护理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本文主要就2017年1月~2019年1月醫院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90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流程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周村区人民医院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9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占29例,女性占16例;年龄为27~72岁,平均年龄为(52.14±7.68)岁;透析时间为0.3~11.0年,平均透析时间为(6.04±3.18)年;经临床诊断,其中尿毒症患者占16例,终末期糖尿病患者占14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占1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占28例,女性占17例;年龄为26~70岁,平均年龄为(51.52±6.84)岁;透析时间为0.2~13.0年,平均透析时间为(6.12±3.41)年;经临床诊断,尿毒症患者占18例,终末期糖尿病患者占15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占12例。试验前,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经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年龄均超过22岁,且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者均无治疗适应证,严重精神障碍和语言障碍患者。

1.3  方法

血液透析使用标准碳酸氢盐透析液,仪器为超滤透析机(费森尤斯4008S容量),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血流量220 mL/min,使用费森尤斯F6聚砜膜透析器,透析器面积1.3 m2,超滤系数13 mL/(h·mm Hg),透析时间4 h。

1.3.1  对照组

对该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对入院后的患者开展基础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向患者介绍主治医生和科室护理人员,带领患者及家属熟悉院内环境;实时监测患者的病情,观察病情是否继续发展,并根据病情程度合理用药,常规病房护理包括:环境卫生、日常消毒、开窗通风、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通过常规护理解决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事件。

1.3.2  观察组

开展护理流程管理模式,具体操作包括:①严格遵循流程规范:对血液透析工作进行明确分工,并做好责任分配,不同仪器如呼吸机、监测仪、透析机等分工交给专人管理。需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专门针对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的规范,包括各环节的操作流程、重点问题等,护理人员需做一个简易的工作报告,为今后做回顾分析时可作为重要参考依据。若患者在透析期间发生凝血异常,透析前则需要患者做凝血功能指标分析,并给予肝素等药物治疗,防止病情恶化。②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学习:把所有血液透析工作人员分成若干小组,并依据品管圈模式,每周召开会议,会议内容主要针对这周工作期间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并重点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的预防护理方式,并由组长进行指导。若护理人员不能确定穿刺位置,可在影像资料的协助下进行学习,其组长的任务是帮助并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寻找合适的外周静脉,此外,护理工作制度需实行轮班制度,并确保床护比为1∶7。③高度重视实时监测指标变化:通过观察患者病情,并依据病情程度将其分成重度、中度和轻度,并制定不同护理方案,其中重度患者:严重肾衰竭、生命体征不稳定,对此需要护理工作超过5年以上的人员进行实时监测。中度患者:入院时是以急性肾衰为主诉的疾病,其生命体征经监测相对较稳定,对此需要工作时间为3~5年的护理人员进行监测;轻度患者:入院时是以慢性衰竭为主诉疾病,生命体征稳定,对此普通护理,人员皆可监测。通过分级式护理,首先会确保人员分工的合理性,进而提升对患者的护理效果,避免发生风险事件。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其中护理风险内容主要分为凝血、出血、栓塞、感染等,而护理满意度主要通过本院自制的问卷评分,其中>75分为满意,50~75分为一般满意,<5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1.0统计学软件核对数据,计量资料(x±s),并采用t检验,选取[n(%)]表示计数资料,并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风险发生率

通过两种不同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护理期间其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经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方式显著较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比观察组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较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血液透析在临床中被划分为风险系数较高的一种治疗方式,由于病情较为严重,加上工作内容存在一定强度,责任重大,因此对护理操作的要求极高,若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懈怠,患者则极易发生感染等風险事件,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也存在很大威胁,预后较差。因此对血液透析护理的管理需得到高度重视,同时也高更加规范日常护理工作的管理,让护理工作有章可循,进而确保护理质量[3]。经相关研究表明,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期间极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如凝血、出血等其他感染,而通过采用护理流程管理可显著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由于护理工作中的环节较多,因此应加强对流程的规范化,若护理人员缺乏专业性,则会加重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风险,因此需要对拟定人员定期开展培训护理学习[4]。患者在进行透析期间少数人会发生机磷中毒等急性疾病,而在进行透析期间患者也有可能出现血压低、心率异常等突发问题,而通过实时分级护理流程管理后,各患者在护理期间的问题均得以解决,同时还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5]。

本次的研究结果表示,通过运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护理期间其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方式显著较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比观察组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较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流程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进而还能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临床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玲.护理流程管理对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改善的作用分析[J].健康之路,2018,17(5):216.

[2]白桂林.临床护理路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贵州医药,2019,43(11):1847-1848.

[3]汪亚文,杜爱燕,余雁,等.护理流程管理在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269-270.

[4]付桂玲.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3):4661-4662.

[5]刘蓉.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应用链式护理操作流程的满意度与差错率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6):117-119.

猜你喜欢

院内感染血液透析
2013~2015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风险因子及其护理对策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优质护理用于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循证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分析
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学与耐药分析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