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地区变应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患者过敏原特异性IgE 的对比分析*

2021-08-09陈纯闵玮于亚峰周生儒

关键词:变应原尘螨过敏原

陈纯 闵玮 于亚峰 周生儒

全球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增加,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1,2]。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此外约10%~20%的AR 患者同时患有AD,约30%~50%的AD 患者同时患有AR[3]。变态反应、变应原接触、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 SIgE)在两者发病中均有重要作用[4]。AD 的发病机制还涉及遗传、Th2 免疫反应、微生物定植、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多种复杂因素。推测两者的变应原种类及IgE 的水平具有共性及差异性。对AR 及AD 患者的外周血的进行SIgE 检测和比较,有助于阐明两种疾病变应原SIgE种类及程度的差异,为发病机制的进一步明确奠定基础。同时可帮助变态反应领域的医生来了解两者的变应原分布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及患者教育措施。苏州地区目前尚未见两者SIgE 的比较研究,本文采用酶免印记法检测苏州地区AD 及AR患者外周血中SIgE,并进行比较。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10 月~2020 年 10 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和确诊为AR 的患者243 例、AD患者 415 例。AR 组男 123 例,女 120 例,年龄 10~65岁,平均 32.57±11.80 岁。AD 组男 208 例,女 207例,年龄 5~86 岁,平均 37.78±15.43 岁。AR 组的诊断根据《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 年,天津)》[5]。AR 组纳入标准:诊断为 AR 的患者。排除标准:既往曾患或目前同时患有支气管哮喘、AD、荨麻疹的患者。AD 诊断根据 AD 诊断的“张氏标准”[6]。包括3 条:①病程>6 个月的对称性湿疹;②特应性个人史和/或家族史;③血清总IgE 升高和/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和/或过敏原阳性(过敏原特异性IgE 检测 2 级或 2 级以上阳性)。第 1 条加上第 2 条或第3 条即可诊断。需除外WAS 综合征、高IgE 综合征、Sezary 综合征。AD 组纳入标准:诊断为AD 的患者。排除标准:既往曾患或目前同时患有AR、支气管哮喘、荨麻疹。

2 方法

采用吸入性-食物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E 检测试剂盒(杭州浙大迪讯生物基因工程有限公司),通过酶免印迹法检测28 类过敏原特异性IgE 抗体。所测吸入性过敏原有13 类:屋尘螨/粉尘螨、屋尘、蟑螂、猫毛皮屑、狗毛皮屑、矮豚草、艾蒿、苋、葎草、混合草(肯塔基蓝草/草地羊茅/果园草/小糠草/黑麦草/梯牧草/黄花茅)、桑树、霉菌组合(点青霉/交链孢霉/烟曲霉/分枝孢霉)、树花粉组合(栎树/榆树/梧桐/柳树/杨树)。所测食物性过敏原有15 类:菠萝、鸡蛋白、牛奶、牛肉、羊肉、虾、蟹、鳕鱼、鲑鱼、贝、龙虾/扇贝、腰果、花生、黄豆、芒果。患者静脉采血4ml,离心机3000 转/min 离心5min,分离血清标本待检,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结果判读采用公认的过敏原吸附试验系统分级[7],其级别判断标准见表1。其中0 级为阴性,1~6 级为阳性。阳性率=SIgE 阳性患者例数/总例数×100%。

表1 过敏原吸附试验系统分级及判断标准

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GraphPad Prism 6.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 χ2检验(T≥5),1≤T<5时,用连续性校正的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AR 及 AD 患者过敏原 SIgE 比较

243 例 AR、415 例 AD 患者中 28 类 SIgE 检测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180 例、218 例,阳性率分别为74.07%、52.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R、AD 患者中13 类吸入SIgE 检测阳性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63 例、190 例,阳性率分别为67.08%、46.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R、AD 患者中15 类食入SIgE 检测阳性的患者例数分别为76 例、96 例,阳性率分别为 31.28%、23.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AR 患者SIgE 阳性率、吸入SIgE 阳性率、食入SIgE 阳性率均高于AD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

2 吸入性过敏原SIgE 阳性率

AR 组最常见吸入SIgE 为屋尘螨/粉尘螨、屋尘、混合草、蟑螂、苋。AD 组最常见吸入SIgE 为屋尘螨/粉尘螨、混合草、屋尘、矮豚草、苋。AR 组屋尘螨/粉尘螨、屋尘、蟑螂的SIgE 阳性率显著高于AD组,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吸入过敏原SIgE 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见表2。

表2 吸入过敏原特异性IgE 检测阳性率比较(例,%)

3 食入性过敏原SIgE 阳性率

AR 组最常见食入SIgE 为牛奶、牛肉、黄豆、鸡蛋白、腰果、贝。AD 组最常见食入SIgE 为牛奶、鸡蛋白、贝、腰果、黄豆。AR 组牛肉、黄豆、鳕鱼的SIgE阳性率显著高于A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食入过敏原SIgE 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见表3。

表3 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 检测阳性率比较(例,%)

4 两组患者屋尘螨/粉尘螨SIgE 阳性率比较

243 例 AR 患者、415 例 AD 患者中屋尘螨/粉尘螨SIgE 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139 例,133 例,均为首位过敏原,按照SIgE 强弱等级分类并分别计算阳性率如表4。患者屋尘螨/粉尘螨SIgE 在2 级,3 级,4 级阳性率均高于AD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屋尘螨/粉尘螨SIgE 阳性率比较(n,%)

讨论

AD 可分为内源型AD 及外源型AD,其中外源AD 占80%。外源性AD 对多种环境变应原过敏,例如屋尘螨、花粉等[8,9]。即 IgE 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致敏过程影响80%的AD 患者。暴露于变应原后,I 型变态反应可导致AD 患者的皮损及瘙痒加重。此外,I 型变态反应致敏的发生率随AD 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3,10,11]。成人患者 10 年随访发现,总 IgE 水平升高与持续性、泛发性AD 有关[12]。采用抗IgE 单克隆抗体奥马珠单抗进行IgE 中和治疗对部分AD 患者有效[13]。因此Ⅰ型变态反应为外源型AD 和AR 共有的发病机制。

本研究发现苏州地区综合性医院AR 及AD 患者最常见的吸入过敏原均是屋尘螨/粉尘螨、最常见的食入过敏原均是牛奶。目前多项研究亦显示屋尘螨/粉尘螨为亚洲地区过敏性疾病(包括AR、AD、哮喘)的首位过敏原[14]。此外研究显示对尘螨过敏且病情严重的AD 患者,尘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可有效改善AD 患者皮损,降低疾病严重度和减少复发次数,同时降低患者发生气道过敏的风险[4,15,16]AR组及AD 组最常见5 种吸入变应原均包含屋尘螨/粉尘螨、屋尘、混合草、苋。AR 及AD 患者最常见食入变应原均包含牛奶、黄豆、鸡蛋白、腰果、贝。变应原的特异性IgE 产生后,在全身扩散,与组织中肥大细胞和循环血液中嗜碱性粒细胞上的高亲和力受体结合,分布于黏膜、皮肤等。变应原的皮下免疫脱敏治疗可以治疗变应性鼻炎。此外,动物模型研究发现皮肤的空气过敏原暴露可导致鼻黏膜致敏[17]。皮肤和黏膜的致敏和脱敏是共通的,这可能是两种疾病的过敏原种类具有相似性的原因。

本研究人群为5 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AR 及AD 疾病均为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更高。既往研究发现 AD 婴幼儿(0~4 岁)患者更常对食物敏感,5 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AD 患者更常对吸入性致敏原敏感[18,19]。这与我们的研究一致。亦有研究发现未成年AR 患者较成年AR 患者更常对食物过敏[20]。

本研究发现AR 患者在屋尘螨/粉尘螨SIgE 阳性率显著高于AD 组,在屋尘螨/粉尘螨过敏的级别显著高于AD 患者。上海地区及广州地区过敏性疾病的SIgE 检测研究中亦发现AR 患者尘螨SIgE 阳性率显著高于 AD 患者[21,22],且尘螨均为 AR 及 AD患者首位过敏原,与我们的研究具有一致性。这提示当AD 患者合并AR 时,AD 患者对尘螨过敏的概率增加,更需要进行变应原SIgE 的检测或点刺试验,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及针对性治疗,或进一步转诊至耳鼻咽喉科治疗。AD 单独疾病不必需口服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但AD 合并AR时I 型变态反应机制参与明确,可加重AD 瘙痒及皮损,此时口服抗组胺药物具有必要性[3]。目前尚未见AR 患者尘螨SIgE 阳性率显著高于AD 患者机制研究,可能与黏膜与皮肤组织结构差异及免疫细胞的差别有关。猜测可能的原因有气源性过敏原如尘螨进入上呼吸道后极易与黏膜充分接触,皮肤相对不容易接触到家具或地面的尘螨;产生SIgE 浆细胞的比例在呼吸道黏膜更高[23,24];鼻黏膜较皮肤肥大细胞比例高;皮肤有更多的免疫细胞(如朗格汉斯细胞)介导免疫耐受等。

综上所述,苏州地区AR 及AD 患者以吸入性过敏为主,首位过敏原均为屋尘螨及粉尘螨。AR 患者总SIgE 阳性率高于AD 组。AR 患者屋尘螨/粉尘螨、屋尘、蟑螂、牛肉、黄豆、鳕鱼的SIgE 阳性率显著高于 AD 组。对 AR 及 AD 患者行 SIgE 检测,有助于制定环境干预措施及脱敏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变应原尘螨过敏原
过敏原检测靠谱吗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广州地区不同性别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及食入性变应原谱特征分析
992例儿童特应性皮炎及荨麻疹变应原检测分析
过敏原检测真的准确吗
支气管哮喘患儿变应原特异性IgE 测定及总IgE 测定的意义分析
跟螨虫在家做伴
告别浪漫“螨”屋
数码
过敏原检测到底准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