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帕替尼治疗耐药的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研究*

2021-08-04李田源海龙吴慧洪锡田卢晓旭孙学明

中国肿瘤临床 2021年12期
关键词:阿帕耐药体积

李田源 海龙 吴慧 洪锡田 卢晓旭 孙学明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部脑瘤的40%~50%,由于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1-2]。GBM 标准治疗方法是手术联合术后同步放化疗和后续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辅助化疗[3]。但是多数患者出现耐药后肿瘤复发,目前对于此类患者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法[4]。研究发现,GBM 的生长和复发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指南可循的用于临床治疗复发GBM的靶向药物仅有贝伐单抗,但存在严重的高血压和出血等不良反应[5]。有研究报道[6-8]阿帕替尼联合TMZ治疗复发的GBM 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缺乏相关机制的研究。本研究通过阿帕替尼治疗耐药的GBM 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进行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GBM 患者51 例,其中男性30 例,女性21 例;年龄31~70 岁,中位年龄53 岁。所有患者经病理或MRI 证实为GBM 复发;依据MRI 检查确定可评价病灶;KPS 评分≥70 分,ECOG 评分≤2 分;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正常(表1)。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进行临床试验注册,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好。

表1 51 例GBM 患者的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阿帕替尼500 mg/d,第1~14 天;休息7 天,开始口服标准TMZ 方案150 mg/(m2·d),连续口服5 天,28 天为1 个周期。连续服用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

1.2.2 试剂和仪器 可溶性PD-1(soluble programmed death-1,sPD-1)、可溶性PD-L1(soluble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sPD-L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ELISA 试剂盒(武汉华美公司),酶标仪IMAK(美国伯乐公司),迷你离心机、高速离心机(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1.2.3 免疫因子检测 服药前,早晨空腹采集外周血5~10 mL。服药后每4 周空腹采集外周血5~10 mL。30 min 至1 h 后,取上清液(血清和血浆),1 500 rpm/min离心10 min。包装于2 mL 无菌冻存管中,置于-80°冰箱中。ELISA 法检测血清IL-6、IL-10、血浆sPD-1、sPD-L1 的表达[9]。

1.2.4 肿瘤体积测量 1)图像获取: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每个周期行同台3.0T MRI 平扫以及增强(包括以下序列:T1、T1 增强、T2、T2 FLAIR、DWI、PWI 和其他图像集),以DICOM 格式下载;2)体积分割、测量和建模:应用3D Slicer 4.10.2 哈佛医学院开发的用于医学图像分析(包括配准和交互式分割)和可视化(包括3D 渲染)的软件[10],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对图像进行分割,同时进行肿瘤建模,获取肿瘤体积(包括T1 加权对比度增强后的肿瘤体积)。

1.2.5 分子病理检测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DH 突变;FISH 检测1p/19q 的缺失;焦磷酸测序检测患者的MGMT 甲基化水平;DNA sanger 测序检测TERT 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突变情况。

1.2.6 评价标准 依据国际常见不良反应评价标准第3 版(CTCAE 3.0)评价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每周评价。统计分析按照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最大值评价。于治疗前、治疗后的每个周期依据MRI 结果评价近期疗效,依据神经胶质瘤评价标准(response assessment in neuro-oncology,RANO)进行疗效评价。

1.2.7 随访 治疗后每4 周分别进行MRI 疗效评价,连续16 周。以后每3 个月随访1 次,随访截至2020年10月,随访率100%。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分组资料比较进行χ2检验,使用Kaplan-Meier 计算生存率,Log rank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 回归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截至末次随访时间,51 例患者均进行临床评价。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2 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5 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20 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14 例。其中ORR 为33.33%(17/51),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72.5%(37/5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5.9 个月(95%CI:5.345~6.455),1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47.3%,2年OS 为24.9%(图1,2)。典型患者MRI 图像见图3。

图1 51 例GBM 患者的PFS

2.2 不良反应

全部患者均可耐受治疗,未出现5 级(死亡)不良反应。其中高血压14 例(25.4%),乏力10 例(18.2%),恶心呕吐9 例(16.4%),骨髓抑制6 例(10.9%),腹泻6 例(10.9%),手足综合征4 例(7.2%),转氨酶异常4例(7.2%),蛋白尿2 例(3.6%)。

2.3 免疫因子的变化

分析12 例患者有效血清标本的免疫因子变化,结果显示,sPD-L1 和IL-6 的变化与肿瘤体积变化呈正相关(r=0.874,P<0.001;r=0.769,P=0.003);sPD-1的变化与肿瘤体积变化呈负相关(r=-0.846,P=0.001);IL-10 的变化与肿瘤体积的变化呈弱相关(r=0.538,P=0.071,图4)。

图2 51 例GBM 患者的OS

图 3 典型GBM 患者的MRI

图4 免疫因子的变化和肿瘤体积变化的相关性

3 讨论

GBM 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虽然近年来手术、术后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取得较大进展,但GBM的复发率仍然较高,并且预后较差[11]。复发的GBM患者第二次进展的中位生存期为14 周。目前,对于复发和难治性的GBM 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法[12]。

研究发现,GBM 的生长和复发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贝伐单抗作为一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已用于治疗复发性GBM,但存在严重的高血压和出血等不良反应[5]。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口服小分子血管生成抑制剂,其高度选择性地抑制VEGFR-2 的活性,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后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强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其抗血管生成作用[13]。Wang 等[14]报道阿帕替尼联合伊立替康治疗GBM 有一定的疗效,不良反应可控。尽管有报道阿帕替尼联合TMZ 治疗复发GBM 的临床研究,观察到有一定的疗效[6],但鲜见研究阿帕替尼治疗耐药的TMZ 患者GBM 引起免疫因子的变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mPFS 为5.9 个月,与Wang 等[15]和Ge 等[16]报道的阿帕替尼联合TMZ 治疗复发的GBM 研究结果相近,分别为6.0 个月和4.9 个月。上述研究报道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和手足综合征,不良反应可控,与本研究的主要不良反应基本一致,说明阿帕替尼联合TMZ 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控。

肿瘤微环境是由肿瘤间质、浸润的免疫细胞、肿瘤细胞及免疫因子等构成。已有足够的证据说明细胞因子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17-19]。Landskron等[20]研究发现,在慢性炎症过程中,IL-6 等促炎细胞因子不仅可能导致肿瘤突变,还能刺激细胞增殖,降低凋亡。此外,这些细胞因子有利于肿瘤生长,在血管生成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而IL-10 等抗炎细胞因子参与肿瘤免疫逃逸。多项研究表明[21-25],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测定,如IL-6 或IL-10,可能与肿瘤的发生或预后不良有关。部分研究发现IL-6 和IL-10 参与肿瘤生长和免疫应答[25-27]。Samaras 等[26]证实胶质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的IL-6 和IL-10 均高于健康对照组。GBM 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的IL-6 可用于预测患者的预后[27-28]。本研究观察到IL-6 的变化与肿瘤体积变化呈正相关,IL-10 的表达水平与肿瘤体积变化呈弱相关性。Huang 等[29]研究发现,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使异常的肿瘤血管正常化,并有可能使肿瘤免疫微环境向更具免疫支持性的方向转变,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Cloughesy 等[30]报道PD-L1 在部分GBM 肿瘤细胞和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高。本研究发现,用药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的患者sPD-L1 表达降低,sPD-1 表达升高,与肿瘤体积的变化呈显著相关性。初步表明阿帕替尼治疗TMZ 耐药的GBM,不仅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而且可能激活GBM 免疫应答发挥抗肿瘤作用。

综上所述,阿帕替尼治疗TMZ 耐药的复发GBM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可能激活GBM 免疫应答发挥抗肿瘤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猜你喜欢

阿帕耐药体积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多法并举测量固体体积
聚焦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
甲磺酸阿帕替尼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凋亡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谁的体积大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
27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谱和ERIC-PCR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