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二代测序在指导血液肿瘤患者伴发难治性肺部感染诊治中的应用

2021-08-04陆雯萍费小明丁明余先球王丽霞雷芳汤郁欧阳健

淮海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亚胺病原体胸部

陆雯萍,费小明,丁明,余先球,王丽霞,雷芳,汤郁,欧阳健

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常常导致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此外,其它因素如化疗药的免疫抑制、糖皮质激素、长期广谱抗生素、中心静脉导管等,也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1-3]。临床上经常出现感染性发热,这类患者在一开始出现发热时,临床上可参照国内外相关应用指南[4-6]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但是有一部分患者初始治疗有效后,再次出现发热或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对于这一部分患者如何处理是一个临床上的难题,抗感染治疗的核心之一是感染病原体的确定。目前血液和痰液培养[7-10],血清1,3-β-D葡聚糖(G)试验和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检查[11-13],均存在检出率低、干扰因素多等缺点。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临床上盲目和无效地使用抗菌药物,增加了患者的致残和致死率。针对血液病肿瘤患者抗感染治疗的迫切需要,我们尝试对于这部分再次发热或初始治疗无效的患者,在发现新的肺部影像学变化纤支镜下行BAL后,取BALF用NGS方法查找病原体,并根据相应的病原体来调整抗菌药物的策略。本文对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近期收治的伴发感染的4例血液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收治的4例血液肿瘤患者。入选标准:(1)年龄≥18周岁;(2)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热,参照国内外针对粒缺伴发热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指南[4-9]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且经过至少二线的抗感染药物调整,患者的感染症状经先前治疗后,没有缓解或一度缓解后再度出现,同时在CT上有新的影像学改变;(3)患者签署纤支镜下肺泡灌洗术知情同意书及NGS检测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重度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2)新发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高血压及恶性心律失常;(3)主动脉瘤和食管静脉曲张有破裂风险;(4)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大咯血等;(5)多发性肺大疱有破裂风险;(6)严重消耗性疾病;(7)患者不能良好配合。

1.2 检测方法 纤支镜肺泡灌洗术具体操作步骤参照《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体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14]。操作结束后使用无菌管回收BALF,使用40 mL无菌管分装约5 mL BALF,立即4 ℃保存24 h内冷藏运输送检。NGS检测由杰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采用Q-mNGSTM定量方法进行宏基因组检测。具体步骤如下:取BALF样本加入到NGSmasterTM自动化工作站中进行自动化的核酸提取、核酸片段化、末端补平、末端腺苷化(3’端加单碱基A)、测序接头连接、纯化后形成测序文库。将文库通过荧光定量PCR仪进行文库定量后,使用Illumina NextseqTM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文库进行鸟枪法测序。每个文库预期读取产生2 000万条单端75 bp的序列数据。对读取的文库序列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过滤其中的人类基因组序列数据(GRCh38.p13),将其余序列数据与微生物参考数据库(NCBIGenBank和内部策划的微生物基因组数据)进行比对,以确定微生物物种和相对丰度。

2 病例诊治经过及结果

病例1,女,45岁,诊断为复发费城染色体(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于2020年7月9日起予R-HyperCVAD方案的A方案挽救化疗。7月27日起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8.7 ℃,期间多次血培养、血清G试验和血清GM试验均阴性,胸部CT平扫示两肺多发斑点斑片影,境界模糊,以两肺上叶为著,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万古霉素、伏立康唑抗感染治疗后,仍反复发热。8月3日患者体温较前升高,最高达40.0 ℃,复查胸部CT平扫示两肺多发斑片影较前片明显进展。8月5日进行BAL检查:NGS提示为耶氏肺孢子菌,当日患者停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万古霉素、伏立康唑,予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单药治疗后,8月9日患者体温正常,复查胸部CT示两肺多发斑片影较前明显吸收。见图1。

1A 第1次发热时(X线) 1B 行BAL检查前(CT) 1C 治疗后(CT)图1 病例1患者2次发热时及根据NGS结果调整治疗后的影像学改变

病例2,女,45岁,诊断为复发Ph(+)ALL。于2020年12月22日起予TKI抑制剂Ponatinib+hyper-CVAD方案的A方案挽救化疗,12月25日起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9.1 ℃,伴咳嗽、咳痰,期间多次血培养、痰培养、血清G试验和血清GM试验均阴性,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复方磺胺甲噁唑片抗感染治疗。2021年1月1日患者体温正常,1月4日停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月5日患者再次发热,体温最高达39.2 ℃,伴粒缺,期间多次痰培养、血清G试验和血清GM试验均阴性,复查胸部CT平扫示右肺上叶斑片状高密度影,境界欠清。1月5日开始加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伏立康唑抗感染治疗,患者仍反复发热。1月11日进行BAL检查:NGS提示为奇异劳特普罗氏菌。1月12日停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伏立康唑,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单药治疗后,1月18日患者体温正常,复查胸部CT平扫示右肺上叶高密度影较前明显减小。

病例3,男,59岁,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于2020年11月6日起予VTD方案化疗,11月7日起患者出现发热,体温达40.0 ℃,期间多次血培养、血清G试验和血清GM试验均阴性,胸部X线示右下肺少许渗出性病灶,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抗感染治疗,11月14日患者体温正常,11月15日停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11月24日患者再次发热,体温高达39.4 ℃。期间多次血培养、血清G试验和血清GM试验均阴性,复查胸部CT平扫示左肺上叶见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境界欠清。11月24日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伏立康唑联合抗感染治疗,患者仍反复发热。11月25日进行BAL检查:NGS提示为烟曲霉,11月26日停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继续予伏立康唑单药抗真菌治疗后,12月4日患者体温正常,复查胸部CT平扫示两肺斑片斑点条索影较前明显吸收。

病例4,女,47岁,诊断MM。2020年12月12日患者在家予IRD方案口服药物化疗,12月16日起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期间查血培养阴性,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抗感染治疗,2021年1月1日体温正常。1月17日患者再次发热,体温38.4 ℃,伴粒缺,复查胸部CT平扫提示两肺多发结节影和斑片影,1月17日先后予头孢他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抗感染治疗,患者仍反复发热。1月26日进行BAL检查:NGS提示为烟曲霉,血清GM试验阳性、痰培养示烟曲霉(结果均在BAL检查NGS之后)。1月27日停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加用伏立康唑、卡泊芬净抗真菌治疗后体温较前降低,但未降至正常体温,2月11日加用两性霉素B联合抗真菌治疗后,2月19日患者体温正常,复查胸部CT平扫示两肺多发斑片、结节影较前明显吸收。4例患者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4例患者出现新的肺部影像学改变前后的诊治过程及结果

3 讨论

感染是血液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不但可以导致多种临床症状,而且还会增加治疗费用和影响后续抗肿瘤治疗,严重时可以直接导致患者死亡。而肺部感染是血液肿瘤患者感染的常见类型[1]。由于血液肿瘤患者在感染时常常合并有白细胞减少和(或)功能异常,并可能同时存在免疫抑制、糖皮质激素和长期广谱抗生素等使用,以及免疫球蛋白减少、粘膜溃疡等情况,其病原菌复杂多变,并且重症患者比例较高[1]。对于经过多线抗感染治疗的患者,病程中又出现新的肺部影像学改变,这时抗感染治疗尤其困难。传统细菌培养、G试验和GM试验,不但阳性率不高,还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并且无法及时得到结果[13,15]。痰液培养和涂片检查是寻找肺部感染病原的重要方法,而临床上常规血、痰、分泌物镜检和培养存在检出率低、杂菌污染、难以发现少见致病菌等不足[7-10]。纤支镜下取BALF进行病原体检查是目前推荐的方法,不但可以减少定植菌的污染,而且可以到达病灶部位,增加致病菌检出的机会[7,11-12]。二代测序作为一种高通量的基因测序技术,可以同时检测成千上万种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不同病原体,近年来被尝试用于病原学的检查,其与传统的病原学检测方法相结合,有助于提高病原体的检出率,使临床抗感染治疗更有针对性[16-18]。

本文中报道的4例患者,均为反复和(或)难治的感染患者,并且在行纤支镜取BALF前有新出现的肺部影像学改变;另外,在BALF的NGS检测前,所有患者经血、痰检查均没有明确的病原体检出,只有1例患者在NGS结果报回后,血清GM试验转阳性,痰培养发现有曲霉菌;还有一个共同特点是这4例患者之前均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NGS结果在BAL检查的第2天报回后,所有4例患者的抗菌药物均有重大调整,并且减少了无关抗菌药物。在针对性的抗菌药物调整后,这4例患者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复查影像学发现原有异常好转或者消失。从这4例患者的抗感染诊疗经过中,我们可以发现NGS对于血液肿瘤患者的这类肺部感染有重要价值。虽然上述4个病例在BALF经NGS明确病原体后,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我们的报道仍有不足:(1)目前NGS病原检测仅仅可能确定病原体,但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是NGS无法检测的,故其无法取代培养后药敏检测;(2)我们的病例数仍少,采取这一策略诊治肺部感染的总体结果目前尚不清楚;(3)这4例患者均仅进行DNA的NGS检测,而没有进行RNA的检测,故无法排除有同时合并RNA病毒感染的可能。

综上所述,根据我们报道4例患者的临床诊疗结果,提示对于血液肿瘤患者合并感染时,如果在经过多线抗菌药物治疗后,病人出现新的肺部感染并且抗感染治疗无效时,及早纤支镜下取BALF进行NGS检测,对明确肺部感染病原体和后续抗菌药物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一诊疗策略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猜你喜欢

亚胺病原体胸部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接触用纸和纸制品中乙烯亚胺的迁移量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疫苗,原来是这么回事
疫苗,原来是这么回事
脂肪有时可助免疫
避开这些毁胸坏习
亚胺硫磷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研究
玻璃艺术中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