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肠癌患者血清bFGF、Cry61表达与癌性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

2021-08-04韩斌庞楠余强

淮海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癌性直肠癌生物学

韩斌,庞楠,余强

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手术目前仍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可有效清除肿瘤组织,促进患者病情转归,延长生存时间。但部分患者术后病情仍持续进展,肿瘤细胞持续扩散、转移,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将增加后续治疗实施的难度,病死风险提高[1]。故早期预测肿瘤细胞的各项生物学行为,有利于合理治疗的展开。血清肿瘤标志物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诊断恶性肿瘤的重要参考指标,具有易于检测、操作简单等多个优点,且在判断疗效、预测肿瘤进展等方面也发挥关键性作用[2-3]。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对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等均有较强的促分裂及促增殖活性,与多种肿瘤均有密切联系[4]。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ry61)是CNN家族成员之一,在人体细胞内广泛存在,不仅能够调节细胞外基质形成,还具有影响细胞增殖、凋亡等多种作用,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5]。结合bFGF和Cry61二者的特点,推测bFGF、Cry61可能与直肠癌的癌性生物学行为也有一定联系。本资料主要观察直肠癌患者血清bFGF、Cry61表达水平与患者癌性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信阳院区收治的80例直肠癌患者。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40~59(49.57±2.16)岁;肿瘤直径1.3~3.7(2.27±0.28)cm。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设计内容知情,并批准同意实施,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5版)》中直肠癌相关诊断标准[6],并均经影像学、病理学检查确诊;②均接受手术治疗;③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2)排除标准:①其他恶性肿瘤;②盆腹腔粘连的患者;③近1个月内服用影响胃肠道动力及胃肠激素分泌药物的患者;④有精神障碍或心理疾病无法很好的配合研究内相关检查的患者;⑤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

1.3 方法

1.3.1 癌性生物学行为判定方法 以手术病理结果结果为准,主要的生物学行为包括肿瘤细胞转移和扩散、分化程度和病理分期情况,其中病理分期依据恶性肿瘤国际临床病期分期(TNM)[7]分期,分为Ⅰ~Ⅲ期;分化程度包括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

1.3.2 实验室指标检测方法 (1)血清bFGF检测方法:采集全部患者入院时的空腹外周静脉血4 mL,进行离心处理,以3 000 r/min的离心速度共离心15 min,离心完毕后取上清液,放置于-20 ℃的冰箱内待检。使用美国R&D Systems公司的试剂盒,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bFGF表达情况。(2)血清Cry61检测方法:采集全部患者入院时的空腹外周静脉血4 mL,室温静置30 min后进行离心处理,以3 000 r/min的离心速度共离心20 min,离心完毕后取上清液,放置于-70 ℃的冰箱内待检。使用美国R&D Systems公司的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Cry61表达情况。

2 结果

2.1 癌性生物学行为分布 80例患者45例低分化、35例中高分化,31例转移扩散,39例为Ⅰ期、24例为Ⅱ期、17例为Ⅲ期。见表1。

表1 癌性生物学行为分布

2.2 不同癌性生物学行为血清bFGF和Cry61水平比较 肿瘤细胞转移、扩散患者和Ⅲ期患者的血清bFGF、Cry61表达均高于肿瘤细胞未转移、扩散患者和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分化程度间和Ⅰ、Ⅱ期患者间的血清bFGF、Cry61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癌性生物学行为血清bFGF和Cry61水平比较

2.3 血清bFGF、Cry61表达对直肠癌不同癌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分析 将各血清指标作为自变量,分别将肿瘤细胞有无转移、扩散(1=有,0=无)、TNM分期情况(1=Ⅲ期,0=Ⅰ~Ⅱ期)作为因变量,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将全部资料纳入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血清bFGF、Cry61高表达是直肠癌患者肿瘤细胞转移、扩散和TNM高分期的风险因子(OR>1,P<0.05)。见表3。

表3 血清bFGF和Cry61表达对直肠癌不同癌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分析

2.4 血清bFGF、Cry61表达预测直肠癌不同癌性生物学行为的效能分析 将直肠癌患者肿瘤细胞有无转移、扩散(1=有,0=无)、TNM分期情况(1=Ⅲ期,0=Ⅰ~Ⅱ期)作为状态变量,将直肠癌患者的血清bFGF、Cry61表达情况作为检验变量,绘制ROC曲线(见图1~2),结果显示,血清bFGF、Cry61单独和联合预测直肠癌患者肿瘤细胞转移和扩散、TNM高分期风险的AUC均>0.80,有一定预测价值。各指标及联合预测对应最佳阈值、特异度、灵敏度及约登指数见表4。

表4 血清bFGF、Cry61表达预测直肠癌不同癌性生物学行为的效能分析

图1 血清bFGF、Cry61表达预测直肠癌肿瘤细胞转移、扩散风险的ROC曲线图

图2 血清bFGF、Cry61表达预测直肠癌高分期风险的ROC曲线图

3 讨论

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虽可延长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但部分患者术后仍有肿瘤细胞转移、扩散的癌性生物学行为风险,增加病死率[8]。文献指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血管生成、细胞凋亡等过程密切相关,且多种蛋白质物质和细胞因子也参与了该过程[9]。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直肠癌的诊断、疗效观察及病情进展预测均有重要意义。

血管新生刺激因子及血管新生抑制因子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平衡状态,但在肿瘤状态下,肿瘤可介导大量的血管新生刺激因子合成分泌,加速内皮细胞增殖,促进新毛细血管生成,从而满足不断增加的肿瘤细胞对营养物质及氧的需求[10]。并且,新生血管可为肿瘤细胞提供良好的代谢产物排泄途径,促使肿瘤不断增长[11]。血清bFGF是目前临床所了解的作用较强和特异性较高的血管新生正调控因子,不仅可为神经内胚层和中胚层的有丝分裂活性提供良好条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还可增强血管通透性,从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在肿瘤发展、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12-13]。血清Cry61是CNN家族中最先被发现的一个成员,其主要位于人染色体1p22.3区域,且结构中存在大量的半胱氨酸[14]。血清Cry61可诱导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分泌,还可趋化有丝分裂,提高其活性,参与胚胎发育形成、血管生成等多个过程[15]。同时,血清Cry61还可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等过程[16]。本资料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转移、扩散患者、Ⅲ期患者的血清bFGF、Cry61表达均高于肿瘤细胞未转移、扩散患者和Ⅰ~Ⅱ期患者,初步提示血清bFGF、Cry61表达在直肠癌患者不同的癌性生物学行为中存在差异,随着血清bFGF、Cry61表达随之升高,肿瘤细胞转移扩散发生风险增加及病理分期升高。究其原因:血清bFGF可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增强血管通透性等过程为肿瘤生长提供足够营养,从而使肿瘤细胞大量增殖、迁移,进而促进病情发展和转移、扩散[17]。血清Cry61可与细胞膜上配体结合,增强整联蛋白偶联激酶活性,继而激活信号通路,促进肿瘤发生和发展。并且血清Cry61还可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其受体表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激活下游靶基因,从而调节新生血管的形成[18]。故认为血清Cry61水平失调可能作为启动因子,引起下游细胞外基质合成及分解失调等病理过程,从而促进肿瘤进展与转移。为了进一步明确血清bFGF、Cry61表达与直肠癌患者癌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本资料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bFGF、Cry61过表达均是直肠癌患者肿瘤细胞转移、扩散和TNM高分期的风险因子;最后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bFGF、Cry61单独和联合预测直肠癌患者肿瘤细胞转移和扩散、TNM高分期风险的AUC均>0.80,预测价值均较理想,上述结果均提示,血清bFGF、Cry61表达与直肠癌患者癌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并可作为直肠癌患者癌性生物学行为预测标志物。

综上所述,直肠癌患者癌性生物学行为可能与血清bFGF、Cry61过表达有关,临床可考虑通过早期监测直肠癌患者的血清bFGF、Cry61表达,来指导早期合理治疗方案的拟定,积极控制血清各指标水平表达,可能对控制疾病、促进良性预后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癌性直肠癌生物学
癌性爆发性疼痛评估与护理的研究进展
癌性空洞在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价值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