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的德育研究

2021-08-02张越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重要性德育

张越

摘  要:学前教育的德育是很重要的。学期教育的德育关乎幼儿高尚品质的培养,只有幼师做好了幼儿德育,才有利于把幼儿培养成思想品质高尚的人。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德育在学前教育中重要性的基础上,探究学前教育德育的开展策略,希望对幼儿教师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学前教育;德育;重要性;策略

学前教育对于儿童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任务艰巨,必须向幼儿园输送素质过硬的高素质教师,这样学前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才能够得到保障。

1 德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的全面发展中包括智力、性格、品德以及情感等方面,因此,品德教学在幼儿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国内外人才培养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再高,如果缺乏良好的道德品质也难以取得成功。比如一个"得道"的人首先需要具有诚实守信的品质、良好的自控能力、乐观的性格以及坚定的意志等。而这些品质的培养都需要从幼儿时期进行。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开展德育教育对培养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良好的德育教育还有利于对孩子心理力量的强化,调动孩子学习以及参与活动的主观性意识,养成良好的交际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其次,加快幼儿社会化进程。社会化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历程,而幼儿正处于认知的懵懂期,通过文化知识以及德育教育有利于使幼儿逐渐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角色,并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角色,进而顺利的融入到社会中。幼儿社会化在幼儿园教学中会进行刻意的引导,帮助幼儿了解丑恶的行为,弘扬真善美,使幼儿可以明辨是非,增加情感体验,意识到自身行为对客观环境的影响作用,同时学会与人交往中如何待人接物。

最后,培养幼儿的情商。当前,大部分幼儿都属于独生子女,在思想和行为上容易养成唯我独尊的习惯,这也是学前教育中尤为关注的问题。这部分幼儿在与人交往中容易表现粗暴、任性。虽然在智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作用,但是独立性差,缺乏同理心,而且依赖感强,自理能力弱。同时,由于家长的溺爱,在孩子的管理方面缺乏原则性的管理方法,导致孩子养成任性、自私的性格。而家庭方面这种不良的教育行为可以通过幼儿园的德育教育进行纠正。幼儿在刚进入幼儿园后身上的不良习惯都会表现出来,教师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和不良习惯,采用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在幼儿尚处于可塑性比较强的情况下加强对幼儿不良习惯的改正。

2 学前教育德育的开展策略

2.1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对于学前老师而言,在对学前的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之中,首先应该对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加以明确,那就是在德育教育工作之中应该对孩子予以足够的热爱,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学会欣赏孩子。因为学前这一阶段之中,孩子由于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之中,相对其他阶段的孩子更为敏感,同时又有着较强的自尊心。因此这一阶段的孩子更需要学校和老师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爱护。班级里的每一名孩子都是平等的,需要老师平等对待每一名孩子。在一些班级管理中,确实存在老师偏袒学习成绩较好的孩子,其实这种心理和管理方式,一方面对其他孩子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另一方面对于班级整体的管理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做到一视同仁对待每一名孩子,是老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关心爱护整个班级的孩子,让孩子心里感到平衡和爱,使其自尊心得到进一步的满足。通过这样的管理方式,可以促进孩子的主动听取老师的教导,对自身的问题及时加以改正,进而实现学前的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以及道德素质的培养,实现学前的孩子德育教育效果的有效提升。

2.2 合理批评,巧妙引导

老师采取巧妙的批评方式,以尊重孩子自尊心为基础,对孩子适当批评,让孩子不仅保住了自己的自尊心,同时还能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老师在批评孩子之前,首先可以找出孩子的一些优点,对其加以表扬,让孩子知道:教师对你是充分相信的,相信你一定可以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的批评方式可以使得学前的孩子的自尊心得到合理的尊重,进而使得学前的孩子对这种批评的方式更加容易接受,不仅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同时也可以意识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从而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更加友好和谐。在学前的孩子的眼里,老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孩子心目中敬佩的长辈或友好平等的好朋友。采用这样的方式对学前的孩子进行德育教育,老师应该对孩子实现全面的了解,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同时注重自己的语言技巧。这样才可以实现对学前的孩子良好的德育教育,在改正学前的孩子缺点的同时,培养学前的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使得学前的孩子可以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2.3 与孩子家长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

在德育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实现对学前的孩子德育教育的渗透,并不是单纯依靠老师个人的努力和维护班级管理秩序,而是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及时给予正确的教导和引导,并且需要老师和家长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让老师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及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习的学习以及行为情况。这样老师和家长在教导和引导的过程中,会更加具有针对性,采用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促进学前的孩子德育意识认知能力的提升。同时,老师可以进行“德育教育报告”的制定,和孩子的家长共同记录学前的孩子的德育教育情况,这样就可以和孩子的家长共同努力,实现对学前的孩子良好的德育教育。让学前的孩子无论是在学校之中还是在家庭之中,都可以拥有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让学前的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前的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和未来的良好发展。

综上论述,对学前阶段的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以身作则,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更多有效的方式将德育理念融入教学中,让幼儿可以进一步地学习到更多的良好品质,从而将幼儿的思想以及行为方式都有效提升,为幼儿在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盧杰.解析学前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融入[J].农家参谋,2020(18):268.

[2]张文军.德育在学前教育中的渗透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1):103.

[3]王昭,石利.刍议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文学教育(下),2019(06):160-161.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重要性德育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