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体与个体的链接

2021-08-02李碧君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乡下人串联风景

李碧君

“班级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生和任课教师共同构成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学习组织。通常以讨论、倾听和分享等为主要手段,以共同的学习任务为纽带,在学习者之间建立紧密、和谐、默契的学习关系,形成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自然链接,以集约式学习方式代替分散式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人的发展。共享性、协作性是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因此,我们要尽量设计一些开放的、具有挑战性的、真实的活动任务,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合作与探究真实形成,让学习与发展走向深入。下面以小学统编教材第八册《乡下人家》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班级学习共同体的创建之路。

一、从儿童出发的教学——共同体建设的情感密码

从儿童出发的教学,不仅仅是在教学内容、目标、方法的设定和选择上要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水平,从学习共同体建设的角度,教师要善于建立班级学习者之间相互信赖和融洽的关系,其首要之务,就是教师悉心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心声,并在每一个成员间建立相互倾听的关系。最终在学生心中建立牢固的被认同、被期待、被尊重的感觉,提升学习自信和学习责任。

1.尊重个性的阅读

《乡下人家》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文章语言精练,朴实无华,整篇文章甚至只用了“天高地阔”一个成语,至于华丽的辞藻、晦涩的语句,更是一个没有,但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亮亮的景、浓浓的情。这样的文章不读好,那是对语文学习的亵渎。课文学习之初,我告诉学生:这篇课文不仅是一篇“文”,更是数幅“画”,你们每个人用自己的读法,反反复复地阅读课文,欣赏图画吧,如果能分别用一个短语或关键词,来给每一幅画起個名字,那就最好不过了,能做到吗?于是学生捧起书本,用自己的方式读了起来——有的大声朗读,有的一边写写画画一边读,有的一边思索一边小声默读,有的得意忘形,有的细细品味……正如佐藤学在《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中说的那样:这是同一的时间、同一的空间、同一的内容,在同一间教室里汇成一股声音的交响。

2.倾听是最好的陪伴

首先是阅读中的倾听。教师在观察每一个儿童之后,确信每个人都读好了,然后请他们逐一展示。在学生朗读期间,其他同学或看书对照,或看朗读的同学,但倾听是必然的选择。在学生读完的瞬间,所有学生,包括老师,必须全体把目光集中在诵读者的身上,并报之以点头或微笑,以表示对分享者的认可和感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就是语文学习的代名词,学生的朗读能力决定着语文学习的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把朗读能力的培养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而陪伴者的倾听,就是一种最有效的手段。

其次是发言中的倾听。如果说阅读中的倾听是以评价为主,那么发言中的倾听就是以思辨为主。仍然回到上面的问题:用一个关键词或短语来概括文章所描写的画面。概括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也是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回答的内容肯定是千差万别、参差不齐的。“瓜藤攀檐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无论学生用什么样的词句来表达,“每一个儿童的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儿童的发言都是精彩无限的”。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尊重和鼓励,这种肯定并不是对与错的评价,而是在倾听中表现出来的认可——每一个人都要做到侧耳倾听。

二、从问题到知识的分享——共同体建设的目标通道

1.让问题随时产生

在《乡下人家》一文的教学中,学生深入朗读之后,便进入质疑思考的环节,因为当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时候,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的启发是:通过朗读,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供大家一起思考,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呢?在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中,全体师生共同确定几个主要的,作为后续学习讨论的重点。包括:课文描绘了哪几幅乡下人家的美丽风景?用哪些精练的语句来概括这些美丽的风景?文中哪句概括了乡下人家风景的特点?乡下人家的风景独特、迷人在文中是怎么表现出来的?你能找出相应的语句吗?看了美丽的乡下人家,你觉得作者是什么样的感受呢?你自己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2.知识从探究中来

学习共同体强调的是团队学习的力量,合作就是必然选择。通过交流讨论,学生的疑问转化成了有价值的问题,接下来,要通过小组作业初步完成对问题的解答。我们把问题做了一下梳理:给每一幅画起个美丽的名字——找出文中体现乡下人家风景特点的句子——举例说一说乡下人家的风景独特、迷人在什么地方——体会一下作者的感受。把问题放到每个学习小组中,小组中的同学展开讨论,四位学生轮流针对一个问题作为主发言人,形成统一意见后大家各自记录在自己的活动导学单上。

三、从教材到声音的串联——共同体建设的智慧之链

1.把声音串联起来

课堂智慧的生成,取决于全体师生的个体智慧之和,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把学生的各种声音有机地串联起来,是实现个体链接,建立学习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下人家》教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讨论问题:作者为什么认为瓜架比石狮子、旗杆“可爱多了”呢?这个问题学生思考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瓜架动态的词语“爬、结、挂”,以及诱人的果实、丰富多彩的颜色等方面,和石狮子、旗杆威严、呆板的形象做比较,从而理解瓜架是“别有风趣的装饰”,体会作者的喜爱与赞美。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即使是成绩再好的学生,也很难一步到位。这时候,教师要合理引导、串联学生的各种回答,从10%的接近开始,后面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会至少增加接近正确答案的10%,当老师把所有的学生答案都有效串联起来的时候,一个完美的智慧链就生成了。

2.把教材串联起来

课文,就是一个范例;教材,则是一个更加广袤的范畴。当我们读到“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的时候,学生不禁要问:别时、别处的乡下人家又有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我们可以拓展阅读鲁迅的《故乡》、沈从文的《边城》、朱自清的《春》,也可以拓展阅读本文作者陈醉云的《寒星集》《乡下人家》《爱的乐章》等。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生活的喜爱,对宁静、质朴、悠闲、舒缓的乡村生活充满了向往和留念。当我们把课堂学习的内容、形式、方法和课堂学习的主体建立起有效联系的时候,也就是知识的延伸、方法的遴选、思维的碰撞,便推动了课堂的每一个学习个体之间的自然链接,学习共同体建设也就水到渠成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桃园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乡下人串联风景
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电影中的“乡下人进城”叙事
乡下人家
——根据课文《乡下人家》编写
串联法写记叙文的概括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审批由“串联”改“并联”好在哪里?
我曾经去北京串联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