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

2021-08-02孙茜

课外语文·下 2021年6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小学

【摘要】2019年,国家教育部将中小学旧版语文教材统一换成“部编版”教材,这标志着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大改革。对教材改革重点予以归纳,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度及小学语文课堂立德树人的目的得以充分凸显。从教育本质上来说,优秀文化的传承,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是事关民族精神、文化安全、国运兴衰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队伍应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基于此,本文将重点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展开探究,旨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价值。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8-030-02

【本文著录格式】孙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J].课外语文,2021,20(18):30-31.

一个民族的传统与其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留下的瑰宝,是民族特征的主要表现点。离开了文化,无从触摸寻觅民族传统,离开了传统,民族文化也将无从谈起。但分析我国小学当前传统文化传承力度,表现为传统文化教育力度薄弱的状态,这一问题,在中国梦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显得愈益严重。因此,作为新时代人才的培养者,教师队伍应在教学中充分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干预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有功能,完成历史赋予教师的使命。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探析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了如下要点,使学生能更高质量地学习传统文化:(1)运用信息技术将融合策略与继承精神有机融合,借互联网+技术发展之优势,寻求多样化文化传播方式,用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寻求语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多样性及趣味性;(2)谨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立足于新精神、新思想、新时代,教师首先要从心底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的导向作用;(3)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内容,立足于小学语文教材,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其融入当今社会发展意识形态的理解,用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用国学思想认识世界。

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事实上从其牙牙学语时就开始了,语文是一门最为经典的基础教育课程,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过程中肩负着重任。但是,在前些年的小学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相融现状来看,情况并不乐观。故在新版本语文教材的改编中,强化了经典文化内容所占比重,有利于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的理解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因此,教师需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简化并提炼文化精髓,把握好适时性、适度性应用信息技术的原则,让学生能对传统文化有更为直观的理解;而对于教师而言,则需在课前深度剖析教材内容,对课文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要素予以分类、归纳、提炼。并多利用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并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让学生从心底认识到传统文化传承对于自身发展的有益之处,借助信息技术促进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文化教育两者的相融。但是教师应始终把控好融合的度,如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汉字教学导入,以阅读经典名作来巩固、以表达手段来提升,在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体现传统文化的内涵,最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提升。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节日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既是习得知识的过程,又是培养习惯的过程。”若将这句话应用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即可概括为:知识的学习是理解的过程,习惯的养成是语言文字的正确利用,语文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培养技能,将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技能,并加以升华。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学习的目标则有所改变:通过教师课上教导,习得阅读与写作知识,通过引入经典名作,养成学生写作与作品鉴赏的习惯。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教师主要以传统文化启蒙为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借助互联网资源搜集教学素材。可以以节日为中介入手进行文化宣传:例如端午节,教师可通过搜集节日有关知识、图片、视频及微课课程等设计教学框架,低年级孩子以讲故事、阅读绘本、观看动画为主。也鼓励低年级学生家长加入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笔者在微信群中发布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传承”系列书目我推荐内容,考虑到低年级学生身心认知发展情况的特点,将《粽子里的故事》《小艾的端午节》《我们的节日》等书目推荐给了学生及学生家长,并在每本书后附有电子版图书鏈接。通过多样化的手段,让学生及其家长可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高年级学生则观看更加富有学习内涵的材料,笔者选取了《2020屈原故里端午暨屈原故里端午祭》大型直播视频供学生观看。相较于教师一言堂式的讲解,视频中丰富的内容构成主体,配之以震撼人心的音乐、庞大的阵势、恢弘的气势,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更能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将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精神——端午精神内化为学习动力、报国动力,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三、在校内营造浓厚的国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文化传承的体现不应仅仅在语文课堂中,更应在校园内部,各种活动中予以开展。笔者学校特开展了“国学文化周”,学生可将自己所习得的中华经典文化内容向大家分享,并将学习成果以名文名句摘抄、经典书目推荐、名人故事手抄报等形式呈现。例如在教室及走廊墙壁上,张贴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或贴示古代名人的画像等,通过精心选取内容,精心编排内容展现形式,起到文化氛围塑造与文化内涵传承的双重效果。对于有空间条件的班级来说,更可选取教室某一角落,开设“民族文化快餐角”等。借助多元手段,使学生可在校学习阶段即获得良好的国学素养熏陶。另外,语文课的课前时间也应充分予以利用,考虑到学生课前注意力尚未完全回归课堂,故教师可借助课前“五分钟经典诵读”的手段,用声音刺激、文字刺激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拉回到课堂中。

应将中华文化传承开展范围予以延伸,实现家校联合教育新范式。要让家长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适当予以参与,可借助网络载体定期举办“书香家庭”评选活动,并将优秀范例在家长群中予以分享;赛后,教师在家长群内开设直播,鼓励家长们交流见解,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建设学校文化立体感。在家长与学生口口相传的过程中,也會提升学校在社会中的文化品位,促进学校吸纳更多教育人才,培育更多优秀学生。

四、择取国学经典,在每一学年段内培养学生的国学意识

中华上下五千年衍生了诸多国学经典,每一部著作都有着极大的学习价值。针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育,可多选取短小精悍、易于理解的著作供学生诵读。在我校已开展了“经典名著我诵读”活动,每一年级所规定的诵读著作有所区别,详见表1:

根据低、中、高学年段学生接受程度的不同,精心选编了如上著作。另外《古诗300首》的学习需贯穿于每一学年段的学习中去。当然除了以上知识基础内容,为更深化国学教育开展内涵,我校特在课外实践课程中开设了《老子》的品鉴课程。经实践表明,将上述名师名篇充分渗透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在高品位的精神氛围中寻求到自己的理想,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可推广。

五、结束语

综上,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应从娃娃抓起。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认识到语文教学的独特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渗透传统文化基础内容,强化学生民族自豪感,陶冶学生情操;通过聆听祖国山川课文的讲述,感受祖国的传统之美、文化之美、历史之美、民俗之美、山川之美、作品之美,让学生能在多样化的祖国文化中,获得一份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能自由自在地在灿烂的文化天空中自在翱翔,更好地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蒋欣.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为何”与“何为” ——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0(10).

[2]朱文辉.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结构研究——基于三个版本教材的纵横比较[J].当代教育论坛,2020(3).

[3]李莉.传统文化教育视阈下理工院校“大学语文”改革的新思路[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9).

[4]崔凤琦,康凯.语文S版与统编本教材传统文化内容比对研究[J].语文建设,2019(16).

[5]张立霞.内容选取、呈现方式与发展趋势 ——两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比较[J].语文建设,2019(8).

作者简介:孙茜,女,1985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本科,小学二级,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小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