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院所国际科研合作项目管理优化探析

2021-08-01周雷敏谢孝昌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合作项目科研院所科研项目

周雷敏,谢孝昌,梁 艳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 100095)

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科研院所顺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主动加入全球协同创新网络,在高精尖科技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这些项目对于我国持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抢占国际技术前沿和高地,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通过先进项目管理技术,保障项目顺利执行交付和完成项目预期成果,对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国际科研合作项目

1.1 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定义及类型

国际科技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公民之间按照协议进行科学和技术知识的共享[1]。科研院所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通常指科研院所与来自不同国家的机构、组织之间利用各自优势,联合开展的以某特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为对象的合作项目。国际科研合作项目按照是否有经费结算可分为有经费结算的合作项目和无经费结算的合作项目。其中有经费结算的项目按照资助方式可以分为国家政策资助的合作项目和我方自筹经费支持的合作项目;按照合作形式可以分为技术引进项目、联合研究项目和技术输出项目。

1.2 国际科研项目管理现状

科研项目管理是对科研项目进行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具体包括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干系人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合同管理、项目采购管理、项目质量管理等。一个完整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生命周期分项目策划、项目培育、项目立项、项目执行、项目验收、项目收尾六大阶段。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项目负责人通过项目管理技术驱动项目组,完成阶段任务,最终达到项目目标。相比国内科研任务,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具有培育策划阶段更长、更注重跟踪国际前沿、响应内外需求的特点。

在科研院所,一般由国际合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国际科研项目合作双方交流和项目进度跟进。国际合作主管部门由科研院所的业务主管领导直接指导。科技主管部门管理项目进度和项目经费。国际科研合作项目管理已成为通过项目增进国际交流,学习国外研究方法理念,打造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团队,推进科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

2.科研院所国际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项目策划和培育缺乏科学性,组织力度有待提升

国际科研合作项目的独特性决定了在项目策划和培育阶段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策划得好不好,培育得好不好,也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项目未来执行是否顺利,交付成果是否能满足既定目标和需求。然而,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策划和培育尚未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主要体现在:对于外方能力和兴趣的调研手段相对匮乏,主要靠文献和线上调查,缺乏科学系统的调研方法和工具;项目培育策划呈现广撒网和随机性的特征,没有形成系统的需求数据库,不能形成项目周期性滚动式前进;项目策划和培育的牵头单位和课题承接单位协同效应不够。国际合作主管部门熟悉国家政策,具备国际交流能力,但缺乏对专业知识和前沿科技的把握,而项目承制单位的科技人员具有专业优势,但缺少国际合作经验,两者在策划培育阶段信息不对称导致难以形成合力,限制了项目策划培育发挥最佳效能。

2.2 管理主体权责模糊,部门协同管理效能有待优化

科研院所大多是弱矩阵式的组织形式(图1),项目团队成员来自各个职能部门,有各自职能部门的目标和利益,对项目的整体目标、整体利益的归属感不强。项目科研负责人在调配和使用资源时,需要协调很多职能部门[2]。科研院所一般都有通用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但对国际科研合作项目缺少必要的制度支撑。

图1 .科研院所项目管理组织形式

在项目管理方面,国际合作部门和科技主管部门相互之间有分工、有交叉、也有协作,是密切配合的关系。国际合作部门更侧重项目培育、策划,科技主管部门更侧重项目执行和经费管理。国际合作主管部门主要是对外负责,科技主管部门对内负责。国际合作主管部门直接面对合作方,是项目承研单位对外信息沟通的使者,但一般没有项目合同审批权,对项目实施和监控本身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无法深度参与项目实施过程,难以对项目阶段性进展进行监督测量,对项目交付成果进行有依据的考核。科技主管部门对内管理项目执行进展,但不对国外合作方直接负责,无法直接感受到来自合作方的压力。

在承研单位和财务主管部门方面,承研单位上报项目经费预算,财务主管部门审核项目经费预算和项目支出,但财务主管部门对科研项目性质和项目运行过程的知悉不够,容易造成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不准确和项目具体进度和经费支出不同步的问题[3]。

在项目承研单位内部,科研院所科研项目大多使用课题组长负责制的模式,项目管理存在“个体户”现象,不同项目的负责人之间交流互通有些匮乏。

2.3 项目风险管理不足,涉外法务应对举措有待强化

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不同于国内科研课题,受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影响较大。当今美国对华奉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频频加严出口管制政策[4],对我国技术封锁升级,强加自身利益诉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法务管制十分严格,在合作的同时设立了强大的法律屏障。

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存在着较高的法务风险,一是国际科研合作项目的合同/协议文本的起草方一般是国外公司,运用程式化的合同条款,强加己方利益诉求,我方机构谈判余地很少,尤其是知识产权条款,涉及到我方核心利益;二是外方一般要求签署保密协议书,规避己方信息泄露的风险,增加我方公司保守敏感及秘密信息的责任。三是司法仲裁条款一般选用西方国家法律为准据法,以英语为法律效力的语言[4]。

中国科研院所缺少应对上述情况的法务机制,对项目风险的预判、应对机制相对缺乏,同时科研院所精通国际科技合作法务的人才相对缺乏,导致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可能存在的一定的内外部法律风险。例如:项目所需的原材料、设备等被列入出口管制清单,我方无法获得所需材料和设备,导致合作项目被迫延期、暂缓或终止;项目所涉及的技术及研究领域被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导致项目技术交流无法正常开展。

3.科研院所国际科研项目管理优化措施

3.1 提高前期培育策划工作的科学性,提供组织保障

策划和培育项目是项目管理前期不可或缺的环节,一个良好的项目管理必须在项目开始前就要加强管理,确保项目结束时的结果符合目标[3]。应注重提高国际科研合作项目管理前期培育策划工作的科学性。在项目策划和培育阶段,国际合作部门起到了猎头的作用,需要从国家政策研究、洞悉外方能力和兴趣以及了解我方需求这三个维度去开展充分的调查研究工作。这三个方面有机联系,互相影响,缺一不可,最终国际科研合作开展的效果是这三个维度相乘的结果(图2)。在了解国家政策方面,一是要系统梳理对国际科技合作有扶持政策的国家部委及有关机构,了解具体政策内容要求;二是要熟悉申报条件和流程,结合科研院所自身实际,制定切合可行的申报指南。在了解外方能力兴趣方面,一是要系统梳理国际同行机构名录及其研究特长;二是要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派出团组访问,邀请外国专家来华等方式,增进与国外同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其研究能力和兴趣。在对内调研方面,一是要系统梳理科研院所有对外合作潜力或需求的研究领域方向;二是针对每个研究领域,要通过走访科研承研单位,邀请技术专家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形成合作需求清单。

图2 .国际科研合作项目管理三维度理论

通过上述方式的系统梳理,形成国外伙伴信息库和合作需求信息库,并根据需求的迫切程度,对合作需求信息库中的需求实施分级管理,将需求紧急迫切的和涉及单位广泛的需求标为一级需求。以这两个库为抓手,去开展国际科研合作项目策划培育,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策划一级需求的项目,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两个库进行动态更新。此外,项目策划时还要关注重点研究领域是否敏感,避免涉足敏感领域。

3.2 制定完善的国际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提供制度保障

在科研院所层面,应对科研项目管理制度进行一次系统评审,查看其中对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管理适用及不适用的部分,并对比工作实际情况,梳理制度未包括的工作内容。对不适用的部分要进行补充完善,对于制度未包括的内容,要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注意其与原有制度之间的衔接。通过制度进一步明晰科技主管部门、国际合作主管部门、财务主管部门和承研单位的分工和职责界面,形成科学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在承研单位层面,要制定制度,打破课题组之间的藩篱。

国际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着力实现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总结为要把握和妥善处理四个“三”之间的关系,分别为:集中落实三要素,即质量、进度、经费;全面把关三过程,即立项、执行、验收、管理;推动采取三措施,即事先策划、事中检查、事后总结;保障处理好三关系,即内外关系、上下关系、平行关系。通过上述因素纳入制度制定,赋予执行项目的责任主体统一的责、权、利,实现国际科研项目管理的全流程快速响应,全过程高效协同,规范职能部门激发科研人员参与国际科研合作项目的热情。

3.3 加强法务风险预判和合规机制建设,提供法务保障

在科研机构合法合规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开展国际科研合作一定要注意防止我方因法律风险蒙受损失,具体措施如下:做好科研项目履约风险的分析评审,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加强关键技术的攻关,以避免因外国政府限制、制裁、进出口管制等导致必要的设备、原材料等禁运风险;立足基础型研究领域开展合作,尽量避免敏感信息;拓展合作国家和地区,避免由于某个单一国家出口管制带来的合作全面终止的风险;增强国际合同文本谈判能力,严格审查合同条款和合作中签署的各种法律文件。若科研项目涉及到外包,应将外方对我方的管控要求贯彻到外包方,避免因外包方不利导致违约的风险;要注意对我方项目参研人员宣贯履行风险。应对争议解决条款,应首选中国司法管辖机构仲裁机构,其次是独立公正的第三方国际仲裁机构,最后才是外方法庭。

在积极进行风险管控的同时,国际科研合作要重视合规合法机制建设,探索知识产权风险应对机制,提高依法合规经营水平,吸纳精通国际法律的高级法务人才进入国际合作专业队伍,为国际科研项目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4.结语

随着我国积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在国家整体外交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5]。科研院所在国际创新合作中的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应提高自身水平和业务能力,在项目管理实践中持续提炼问题及解决办法,以促进国际科研项目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际合作课题与国内重点研究课题的相互补给和良性循环,真正为提升国家形象和促进技术进步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合作项目科研院所科研项目
关于军工科研院所工程建设的精细化管理思路研究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rating of Tui-Pushing chest-back manipulation for children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
我校成功入选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院校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进博会江苏签订55个合作项目 总规模近50亿美元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科研项目需求变更与风险管理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