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

2021-07-26杨亚辉王兴敏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文化自信教学改革

杨亚辉 王兴敏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媒体融合为高校教学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多元化的冲击。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更新教育理念,拓展高校文化教育与培养渠道,搭建高校思政课与专业课培育的桥梁。本文结合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特点,探寻以文化自信为导向的高校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媒体融合;大学生;文化自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7-0247-02

一、坚定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时代意义

(一)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使命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使命,是“四个自信”的践行者。作为伴随互联网发展的一代,新时期的大学生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少,在面对多元文化冲击时,不能有效分辨优劣,尤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缺乏深入的认知,不利于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全面的文化自信思想。高校的文化教育亟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不能单纯依靠思政课程理论的教材教学,应积极探索拓展文化自信的培养渠道,结合专业课与通识课协同发力,学校、家庭与社会三维环绕,思想与行动双管齐下,优化创新培育路径,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坚定文化自信。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多渠道、多方法了解和掌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内核,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于心、外化于行,利用新媒体时代的高新科技产物,做优秀文化的传播与发扬者,做社会主义社会的“四有”青年。少年强则国强,新时期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应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刻紧密联系,通过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领悟和认同优秀的民族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拥护者与传承者。

(二)高校文化意识形态安全的保障

文化是意识形态的载体和具体呈现,文化与意识形态具有内在统一性,文化安全是意识形态安全的屏障和“防火墙”[2]。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的文化信仰存在薄弱区,例如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不愿意主动学习,对于外来文化的冲击没有辨别能力,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知半解,对于外来娱乐文化全盘接收,甚至以此为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发展,甚至有学生陷入拜金文化的困境,消费观念畸形,价值观扭曲。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对大学生文化意识的培育迫在眉睫。高校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应立足于意识形态安全的大格局,为大学生文化意识培育提供有效指导,奠定稳固基石,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能理性辨析识别外来文化,坚定认同、执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被动吸收到主动传承,利用新媒体,担当起优秀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者,守护优秀文化,建设文化强国,保障意识形态安全,锻造民族精神核心力量。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

(一)高校文化自信培育现状及困境

当前高校的文化自信培育主要依赖以教材为主的思政课程,培育路径单一,教学资源与社会发展脱节,教材的选取与内容不能及时跟上经济社会发展。这就造成了学生不重视思政公共课程,得过且过,单调重复的教学内容也不能使当代大学生对民族精神产生深刻的认识,课堂讲授与常规应试考试限制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实践操作能力,他们很难将课本上的民族精神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这种教学模式切断了思想价值层面与物质言行层面的有效关联,一旦遇到诱惑或者不良文化的侵蚀,大学生就会陷入价值观念冲击困惑的两难层面,甚至会误入迷途。日常的校园文化活动大都限于主题班会或固定体系化的活动范围,而文化意识形态靠的是循序渐进逐渐渗透的引导过程,校园文化活动需要在实践中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寻找主题与优秀文化之间的联系,不断挖掘校园文化活动新思路、新主题、新方法。此外,社会与家庭也应自觉响应文化自信的宣传,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为了吸引流量,有意传播一些虚假信息甚至是突破底线的文章视频,严重违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娱乐泛滥的媒体环境过分鼓吹明星效应,对青少年的成长发育产生巨大的影响[3]。而家庭中的文化教育则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升学,忽略了日常引导和培养,使学校的思政教育变得更加被动和受到束缚。因此,现阶段高校在文化自信培育工作中不仅没有与社会、家庭形成良性的互动,更缺乏对自身培育路径的改革与创新。

(二)探索文化自信培育的多维模式

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应坚持以高校教育为核心、辅以社会与家庭的三维环绕合作的培养模式,尤其是重视日常专业课程中先进文化的植入和讲授。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日常专业课堂对于先进文化的传播与融入具有更持久的优势与条件。

校园教育应着力拓展思政课堂的主渠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挖掘多元资源,反思自身,以问题为导向,看到问题的两面性,借力使力,对外来文化引进议程设置进行有效筛选,把反面教材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舆论引导。摆脱传统思政课堂单向传输的弊端,加强与专业课程、校园主义文化的交融,促进培育形式的迅速转型,借助新媒体平台,建立大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媒体使用平台,进行精准定位,有目的、有效果地引导大学生自主转发和分享,增强和提高在优秀文化传播中的体验感和参与度,在不断试探的改革中摸索适合高校文化自信培育的路径与方法。

三、发挥高校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

高校思政教育应致力于净化大学生日常网络空间环境,加强整合多媒体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保证信息资源的内容导向正确积极向上。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的优势,探索更多的文化自信培育方法。例如在全民抗疫期间,进行正面引导,合理宣传和培养民族精神,组织学生观看抗疫纪录片;利用互联网平台挖掘抗疫真人真事,讲好中国人民自己的故事;鼓励学生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参与抗疫志愿者活动,用实际行动为抗疫大战奉献力量。引领学生从灾难中学习,在感动中成长,将爱国主义情怀根植于学生成长学习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做時代的建设先锋。打造学生自己的融媒体平台,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发布抗疫视频、书法等文艺作品的有奖征集活动,搭建起大学生互助自学的网络交流平台,在网络学习模块中还可以搜集海量网络素材,建立思政课程的素材库。

四、利用融媒体平台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策略

(一)利用翻转课堂刺激知识获取需求,重构教学方式

在修订课程大纲时,要充分发挥媒体融合的优势,利用互联网庞大的信息资源,重构教学方式,促进教育过程的智能化改革。重点在于课堂授课的交流互动,引入移动课堂、启发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授课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從而完成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翻转课堂+网络教学模式”是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将网络教学与面对面教学相结合,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上“理解、识记”和课后“创造、评价、分析、应用”,转换为课前“理解、识记”和课上“创造、评价、分析、应用”,从而实现教学模式的优化和立体化。翻转课堂的教学侧重于应用实践,通过每次任务的布置实现知识的传递。以编导类专业课程“电视节目策划与营销”为例,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策划章节的讲授,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课前布置新闻短片的室外拍摄作业,要求学生课前完成小组形式的3分钟校园民生新闻。学生在准备期间需要关注校园新闻时事,选取合适的新闻选题,撰写采访纲要,完整把握新闻节目的运作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新闻视频作业的展示,鼓励学生交互评价,依据教材内容讨论的评分标准,教师在课堂上对每部新闻短片进行归纳总结,带领学生完成理论知识的二次提升飞跃。

(二)采用非标准化考核模式,推进优秀文化传承

非标准化考核从课堂目标入手,不拘泥于传统试卷形式的期末考试,推行多种考核形式,结课目标定位于开课之前,使日常多形式任务检测贯穿学习过程。每次系统性作业的布置杜绝纸上谈兵,推进课程考核与相对应的社会化能力水平考试接轨,完成人才教育培养全面闭环。每次考核任务之间具有水平逻辑关系,为之后的课堂教学和作品完成打下基础,锻炼学生的小组协同与主持能力,不论是技能操作、方案设计、作品制作等都应结合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与学生实际能力相匹配,做到循序渐进。根据课程的可操作性,专业课程教学可以结合本专业学科特点建立融媒体工作室,提供定制化的实践培训基地,促进产教融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前提,鼓励学生创作更多符合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优秀作品,利用专业优势,在过程性的任务考核中既完成理论知识的积累,又在实践操作中提高自身的精神文明素养。

五、结语

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应借势而为,结合互联网平台的资源整合优势,与专业课程双管齐下,探索文化自信培育的多维模式,从教学课程改革入手,拓展高校培育文化自信的渠道,多元协同,整合发力,守好文化自信的主阵地,发挥高校教育的优势,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53.

[2] 潘汶奇.新媒体时代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问题探究[J].新闻爱好者,2020(05):79-81.

[3] 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2:183.

作者简介:杨亚辉(1992—),女,河南民权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

王兴敏(1992—),女,河南获嘉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土地信息系统。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文化自信教学改革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