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向意识下增强时政新闻吸引力的研究

2021-07-26谢建荣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问题导向吸引力

摘要:大众传播环境下,新闻媒体信息量剧增,纸媒逐渐没落,传统时政新闻影响力下降。从新闻吸引力构成中的引导和娱乐维度来看,传统时政新闻存在互动性不够、透明性较差等问题。与此同时,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新媒体的冲击都迫使传统时政新闻必须进行创新。根据问题导向意识,可通过优化报道内容、丰富报道形式等来增强时政新闻吸引力,加强与民众互动;顺应大数据发展趋势,融合多媒介进行传播,构建全新的政务新闻报道思维模式。

关键词:时政新闻报道;问题导向;吸引力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7-0105-02

一、问题导向意识

马克思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最实际的呼声”[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性变革中,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新的时代特点、新的社会矛盾,时政新闻必须明晰问题导向意识,做到既亲民又出彩。

二、时政新闻吸引力

(一)时政新闻

简单来说,时政新闻就是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时政新闻是主导社会舆论、引导正确舆论导向的主要途径[2]。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强势,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及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思想认识问题”“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互联网传播手段,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面宣传、舆论引导的重要论述,为新时期时政新闻报道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领会这些重要论述,可以深刻认识到时政新闻舆论引导的重要性。

(二)新闻吸引力

20世纪中叶,受众分析逐渐成为传播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使用与满足理论应运而生。使用与满足理论强调以受众为中心,人们基于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媒介,消费新闻。根据这一理论,新闻吸引力的两个维度可以概括为——引导的维度和娱乐的维度[3]。引导的维度在于为新闻受众提供信息,体现为实用性;娱乐的维度在于激发新闻受众情感共鸣,体现为娱乐性。

三、传统时政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传统时政新闻较偏重引导维度,这导致一些受众认为传统时政新闻报道的就是某某领导讲了什么话、开了什么会等内容,新闻性和可读性差。基于对传统时政新闻报道的研究可以发现,传统时政新闻报道的主要问题在于报道内容笼统,接近性不够;报道文本固化,可读性较差;传播方式单一,互动性不强等。当下,个别媒体时政新闻报道犹如照本宣科,毫无吸引力,人民群众不愿意去阅读了解。

(一)报道内容笼统,接近性不够

时政新闻通常报道的是重要会议、领导活动、新发布的政策、出台的文件等,这些本应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内容。但某些时政新闻报道内容笼统,行文多是口号式语言,且纲领性内容较多;某些时政新闻报道中术语较多,专业性强,对于不够专业的普通群众而言,接受度低,使时政新闻报道不接地气,与群众较为疏远。

(二)报道文本固化,可读性较差

政治性强,强调严谨严肃、准确规范,是时政新闻的重要特质。这导致时政报道多为官方文本,格式固化单一;语言表达呆板,文字灵活性较差;写作手段单一,以要素式叙述为主,可自由发挥的空间狭窄。这种生硬的报道文本进一步降低了报道的可读性,难以满足受众需求。

(三)传播方式单一,互动性不强

进入信息传播方式日益多元的新媒体时代,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增多,也乐于参与其中互动。但传统时政新闻报道传播方式单一,与公众互动不够。首先,基于信息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时政新闻的发布平台主要是党报、党刊、党台、党网、党端,传播渠道相对较窄。

其次,多年来,传统时政新闻报道给受众留下了高高在上、与百姓生活契合度不高的印象,所以普通群众很少会主动关注,接受起来十分被动,接触都不多,转发、互动就更少。

四、增强时政新闻吸引力的现实性需要

新的时代特点和新的社会矛盾,为传统时政新闻报道带来新的挑战。目前,在创建服务型政府,民众接受和发布信息渠道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时政新闻报道应适时创新,增强吸引力。

(一)服务型政府的建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人民群众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还是一些新观点新意见的创造者和反馈者。服务型政府要求以人民群众需求为主,对于时政新闻报道而言,更应转变报道思路,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

(二)新媒体的冲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时代营造出一个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微传播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每个人既是传者,也是受者,可以自由表達自身意愿和想法,也可以自主选择想要接收的信息。但由于网络传播的自由行、便捷性,公众通过网络接受和发布信息的渠道和频率较难控制,出现了以讹传讹的现象,扰乱了社会秩序,破坏了社会和谐。

中国网民数量正在逐年攀升,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移动端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如此庞大的网络用户中,涌现出许多传播形式有趣生动的自媒体,这些自媒体在传播时拥有传统时政新闻报道所不能比拟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能够极大满足受众对娱乐维度的需求。传统时政新闻报道的引导力和公信力也因自媒体的出现被削弱。

五、增强时政新闻吸引力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要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传统时政新闻报道的关键处和要害处就是吸引力不够。笔者结合自身从业经验,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出传统时政新闻报道应对现有环境冲击的对策。

(一)优化时政新闻报道内容

1.挖掘会议素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传统时政新闻报道素材多为领导讲话和会议,这样的新闻本身对公众吸引力就不够,极容易陷入报道空洞化、可读性差的境地。事实上,会议只是一种形式,重点应关注会议中的“干货”。因此,时政新闻报道要善于从会议中挖掘活素材,精炼会议讲话内容,重点关注会议所提出的思想或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民众的参与或评价等。活用会议素材,进行深度挖掘,报道出的新闻就一定是有温度的。这样的报道不仅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还能增强时政新闻的引导力。

2.采用民众视角

传统时政新闻吸引力不够的症结在于其报道通常采用官方视角,报道的内容民众不感兴趣或难以理解。对此,时政新闻报道要转变报道视角,多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在时政新闻中挖掘其感兴趣的点,突出其最迫切想要了解的问题。实际上,在时政新闻中,民众最想知道是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采用人民群众的视角,传递给他们最想要知道的信息,贴近民众的心理诉求,更有利于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二)丰富时政新闻报道形式

1.增强系统性报道

时政新闻通常是阶段性、持续性的报道,是系统性传播。而不少传统时政新闻报道对于新闻前期策划、后期落实,以及民众反馈关注较少,缺乏系统性。因此,时政新闻报道应增强系统性,要善于在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视角和策略进行串联式报道。比如在新闻前期策划阶段,报道视角应集中于媒体,多进行互动交流;在新闻发布阶段,报道视角应集中于具体内容,满足受众需求,回应民众关切;在后期落实阶段,报道视角应集中于民众,运用朴实的语言进行深入报道。

2.融合传播

传统时政新闻报道的媒介主要是广播、电视和报纸。新媒体时代,单向的信息传播已经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时政新闻的传播形式日益丰富,以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為代表的融合传播形式将时政新闻融入大众生活。在时政新闻报道时,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细分用户的基本情况,从而根据用户的偏好推送时政新闻,才能调动用户的参与和互动,增强时政新闻传播效果。

六、结语

新媒体时代,如何增强新闻吸引力是传统时政新闻报道亟须攻克的一大难题。当下,时政新闻报道唯有求变才能存活。可以预见,运用融媒体的报道形式,打造个性化的时政新闻,增强与民众的互动,将是新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报道的新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89.

[2] 钱兰.从政务新闻中挖掘鲜活新闻——创新政务新闻报道初探[J].青年记者,2012(02):27.

[3] 龚新琼.论新闻吸引力的两个维度[J].山东视听(山东省广播电视学校学报),2006(12):4-6.

作者简介:谢建荣(1974—),男,四川达州人,本科,记者,研究方向:时政新闻报道。

猜你喜欢

问题导向吸引力
吸引
吸引力1
吸引力2
跟踪导练(三)4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自能学习初探
计量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