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内在关系

2021-07-23王琳

速读·下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摘  要: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的道德传承,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融通和包容,是中华文明思想精神的凝结。而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保障,文化自信应该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刻理解认知的基础上。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其与文化自信二者间的内在关联,在了解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更好地宣扬文化自信,从而使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植根于中华儿女心底。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内在关系

文化自信是一种自发性的民族心理活动,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对自身文化产生敬畏感的凝聚。文化自信是国家能够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是文化自信的主要来源。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创造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

1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内涵是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

1.1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促进文化自信的持续发展

文化自信的主要来源是中华儿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世界历史更迭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二十六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形态,持续至今的文化形态仅剩八种,其中七种文化均曾掺入其他文化的杂质或短暂性地被另类文化所侵占,只有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处于持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历史的长河可以充分证明中国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经得住时间和观念的严酷考验,并在时代发展的历程中不断改革创新,与新时代的特征相融合。正由于中国传统文化这种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可以为我国的文化自信源源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从根本上促进文化自信的持续发展。

1.2中国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持续增强的必要因素

党的十九大指出,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意识,便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发展。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已经成为我国的重点文化政策内容。人民艺术家王蒙曾经指出,“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际上也阐明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它们是一脉相承的。”任何形式的文化自信均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因为国家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不断对传统文化的批评和再吸收过程中逐步改进发展的。若要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必须先传承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1.3中国传统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重点体现

在现代社会,国家实力不仅体现在军事、经济和政治等硬性方面,也表现在文化价值、文化意识等软实力方面。传统文化不会直接推进国家的发展进程,但可以直接影响国家硬实力的发展,属于国家综合实力中的核心实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与现阶段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理念保持步调一致性。中国逐步增强的综合国力也用实践证明了文化软实力这一因素对于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要恪守旧规,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批判性地改进与吸收,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2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是文化自信的必要依据

2.1从广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百家争鸣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法家、墨家、道家四大主要学派。西汉时期董仲舒崇尚儒术,而汉文帝汉景帝推崇道家,国家因为修生养息而兴盛发展,后续随着传统农业和小手工业行业的发展,墨家的兼愛非攻成为农民所崇尚的传统理念。各学派均随着历史长河的发展不断创新,发扬光大。东汉传入的佛教也被我国的传统文化所开怀接纳。宋代后三教合流,儒教佛教道教三家思想相互渗透,是我国哲学思想史上的飞跃。我国传统文化包容性和发展性均是极强的,各文化的有机交互是文化自信发展的必要依据。

2.2从深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渗透性强

在历史长河的流淌中,儒家思想、科举选拔等文化影响了历代君王。比如说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并为孔庙题字等,历代君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升,多民族均被儒家文化所感召。传统文化除却在国内影响了多民族,也逐渐渗透到了周边各国。譬如说,日本遣唐使来中国学习文字、茶道、艺术等中国传统文化,韩国人民在五月初五举办江陵端午祭等。中国传统文化辐射面广,渗透度深。

2.3从高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契合未来发展准则

从古代西汉的丝绸之路到现今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始终秉持着和平的发展观。秦汉时期中国军备完整,仅限于防备边境游牧民族。明代郑和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远洋,和平友好地与东南亚国家相处。现今由于网络文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经济、文化联系越来越多,必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求和平共赢。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平观与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相契合。

3结束语

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要增强文化自信,必须要潜心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具备蓬勃的生命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实践体现,也是文化自信的必要基础。二者相互依存协同发展,利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来实现文化自信,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尧.在传承与创新中建立文学的“文化自信”——关于中国当代文学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考察[J].中国社会科学,2017(11):140-150.

[2]陈泽环,李艳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增强文化自信——基于张岱年文化哲学的阐发[J].思想理论教育,2017(09):18-22.

[3]王明亚.文化自信的历史高度与现实反思——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论述[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7,18(02):3-9.

作者简介

王琳(1984.06—),女,汉族,黑龙江伊春人,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文化学。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